日本财政曾经有过亮丽的阶段。1949~1964年,日本连续16个财政年度保持财政平衡。1965~1979年,日本充实公共基础设施,“向高福利经济迈进”,财政从平衡走向失衡。1981~1990年,日本政府经过努力,财政又重归平衡。1991年起,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为了稳定金融秩序和刺激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反复且大剂量地实施经济刺激政策。
而且,日本频繁更换首相,为了争取组阁的机会,日本各个政党争相讨好选民,慷国库之慨,谋一党之利,承诺的“竞选公约”严重脱离国家的财政状况,其结果便是掏空国库,大肆举债。这导致财政失衡问题日益恶化。[51]
安倍晋三现在拼命地发货币刺激经济,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日本政府的负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3年4月的报告中写道,对于日本而言,最关键的是财政政策应该进行持久的整顿,要制订并实施全面的中期赤字缩减计划。这一点对于日本显得非常紧迫,因为该国公共债务水平本就极高,近来又采取了新的刺激措施,因而蕴含着巨大的风险。[52]
但日本在安倍的带领下,已经走上豪赌之路,再没有转身的机会。
下图为2000~2013年日本中央政府债务。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Moneytary Fund。
从上图可以看出,截至2013年12月,日本仅中央政府的负债就已经超过1000万亿日元,折合10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每一位日本国民负债近8万美元!
在日本的债券市场结构中,国债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公司债券及其他债券品种发行流通规模相对较小。日本国债的主要投资者为公共部门、中央银行、保险公司等。[53]这意味着,日本的金融机构其实早已被政府债务所绑架。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带着淋漓鲜血的债务!
就整个国际范围内来看,日本的金融资产总值与GDP的比率也是非常高的。日本的这一比率为477%,超过美国的431%和欧盟的409%。亚洲金融危机与历史上的“大萧条”告诉我们,金融一旦管理不善就会对贸易、投资和增长造成巨大的破坏性。[54]
安倍的刺激政策将给日元贬值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1950~1971年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水平,当时,日本的工业产出率高达14.6%,年均实际产出增长高达9.45%。[55]
如果按照日本现在的工业产出率来看,那么日元又该在何处?
显然,在日本大规模刺激政策之下,日元的贬值幅度将慢慢打开,从而走出一波惨烈的贬值之路。
而且,贬值也救不了日本的贸易。
在债务负担如此沉重的情况下,日本“贸易立国”的战略已经在动摇,甚至开始瓦解。
下图为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日本的进口与出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日本財務省(国際収支総括表)。[56]
结合下图可以看得更直观,即日本月度进出口贸易余额。
数据来源:日本財務省(国際収支総括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2年7月中日关系恶化后,尤其是在2012年9月日本非法通过钓鱼岛“国有化”方案后,中日关系恶化,日本进口贸易额全部大于出口,并且贸易逆差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www.xing528.com)
以汽车为例。2012年中日领土纠纷加剧后,很多中国车主抵制日系车。此前,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约为20%,到2014年2月,其份额已经降至13.4%,远低于德国生产商23.4%的市场份额。[57]
2014年5月,一项针对4万名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51%的人表示不会考虑购买日本车,其中有超半数的人做这种决定是由于对日本非常反感。最令日本汽车厂商忧心忡忡的是,这种抵触情绪在长沙、东莞、西安等正在快速成长的城市最为普遍,而这些城市恰恰是许多汽车厂商所看好的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源。[58]
贸易是日本经济的命根子。
日本的能源自给率非常低,天然气为3.8%,煤炭为6.7%,原油只有0.4%,包括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在内,所有能源的自给率也仅为9%。[59]日本需要借助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来获取收益,为构建能源安全提供物质基础。因此,贸易顺差对日本意义重大。
日本是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出口强国,但截至2014年1月,日本已经连续19个月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这在日本近代经济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下图为1985~2013年日本进出口贸易余额。
数据来源:日本財務省(国際収支総括表,暦年)。
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战后所保持的贸易顺差正在成为历史,贸易逆差的扩大正在一点点蚕食日本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具优势的电子产业也在2013年底出现贸易逆差:2013年1~9月,日本电子产品创下约8000亿日元的贸易逆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和日本电机工业会统计显示,日本整个电子产业的贸易收支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达到9万亿日元的顺差。[60]
日本电子产品已经失去了创新优势,逐渐变得不再具有竞争力,这才是其在市场上不再大放异彩的关键原因。[61]日本的评论家也嘲讽说,我们可以为一部iPhone提供60%的零部件,却再无能力奉献风靡一时、全球通吃的革命性产品和颠覆性技术。[62]
日本电子工业的产值自2006年以后就开始出现下降,截至2012年,没有任何一大类产品的产值出现增加。2006~2012年,日本电子工业的出口额减少了40%以上。以液晶为例,1995年,日本在世界液晶市场所占份额高达90%;而到了2005年,只能维持13%的份额。[63]
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业协会给出的数据是:从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规模来看,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2008年末为41%,2009年末为40.1%,2010年再下降至39.7%。[64]
电子产业等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慢慢丧失,对日本可谓雪上加霜。
因为,它意味着享誉世界的“日本制造”的强势地位正在慢慢丧失。
“日本制造”国际竞争力的衰退,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缺乏技术创新。日本在世界国家竞争力中的排名已经从1993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0年的第26位。
二是失去了中小企业的支撑。近年来,日本许多中小企业因不堪成本竞争压力而不断趋于衰败。1991年,日本共有1472家浇铸企业,到2007年减少至765家,减少了48%。金属冲压在汽车、家电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从事这方面的日本企业也从1991年的5103家缩减到2007年的3348家,减少了34.4%。
三是熟练技术工人日益缺失。熟练技术工人和基层工程师是制造业的基础要素,传统的“匠人文化”是日本制造业精细风格的源泉。现在,日本已经成为多元化、老龄化和福利化的社会,就业选择机会增加,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熟练工种。没有大批技术工人作为基础,制造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65]
对于“匠人文化”这一点,笔者有切身感受。笔者的父亲苦心20多年复原中国古琴制造工艺,其中的大漆工艺,父亲看过很多资料,也看过很多工匠的做法,都觉得不够规整。后来,有在日本工作的朋友,买来日本拍摄的有关古老工艺的纪录片,其中有两部是专题介绍大漆工艺和毛刷工艺的,日本汉唐时候从中国学习的这些技术,竟然原封不动地保存到现在。白发苍苍的日本工匠师说,这些从古代中国学到的技术是最精湛的,不需要改进,只需要继承。中国已经没有了,只有日本有。父亲看了之后,激动不已,他认为这是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技法。
大和民族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我们拼命地丢弃传统去追求创新的时候,传统已经不复存在,所谓创新很多也变成了“山寨”式的模仿。传统中,有我们伟大祖先创造的无数宝贵的东西。我们现在缺的不是投机取巧式的创新,而是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继承。走好这一步,我们才能做出精湛的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