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这种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决定着,在这个大周期内它们所面对的危机同样会非常惨烈。
中亚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地缘地位极其重要。这一地区北接俄罗斯,东临中国,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西濒里海,并隔里海遥望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
著名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认为,中亚的山地是海权势力很难到达的地区,以此为中心,控制东欧,就可以排斥海权势力。他把亚欧大陆,甚至包括非洲大陆称为“世界岛”,从历史的经验出发,认为陆权绝对胜于海权,断言: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世界。麦金德的理论虽然引起激烈的争论,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欧大陆腹地中亚地区在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当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开始对中亚地区实行全面的渗透。以投资为例,截至2000年初,哈萨克斯坦和石油天然气部门共获得20多亿美元外国投资,其中,仅美国的投资就达15亿美元。[22]
让中亚局势变得更为复杂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亚国家独立后,周边的伊朗、沙特、阿富汗、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纷纷施加影响,伊斯兰复兴运动席卷整个中亚地区。成百上千的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涌现出来。起初,中亚各国政府只是支持建造清真寺以帮助恢复宗教。后来,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到伊斯兰胜地朝觐。就连因反伊斯兰教而遭受外界批评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公开支持比较神秘的、政治色彩较淡的伊斯兰教派“苏菲派”。
但是,伊斯兰激进组织也渐渐向中亚渗透,这些组织力图获取政治权力,甚至想推翻被他们视为异教徒的政权,这对中亚各国脆弱的政治生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1999年和2000年的两个夏天,“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先后在中亚多个地方发动暴乱,并绑架日本和美国公民。2000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被美国国务院列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名单。“9•11”事件后,中亚国家成为美国全球“反恐战争”不可分割的参与者,美国的“反恐战争”自然向中亚扩展。[23]
美国借反恐契机,“进军南亚,稳坐西亚,屯兵中亚,楔入欧亚大陆腹地”。[24]
“9•11”后,美军借助反恐之名,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两个军事基地。2005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式通知美国,要求其在180天里撤出乌兹别克斯坦的汗阿巴德空军基地,包括所有的人员、装备和设备。[25]
针对美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的玛纳斯空军基地,俄罗斯针锋相对,在距离仅30公里的坎特建立了军事基地,形成了同一国家内俄美两国军事基地并存的“奇观”。与此同时,俄利用能源和经济杠杆不断向吉尔吉斯斯坦施压,要求将美军“请出去”。而美国则每年向吉方提供援助资金和玛纳斯基地租金达1.5亿美元,超过吉政府每年财政预算收入的20%,想继续留驻。但一向抠门的俄罗斯慷慨许诺了20亿美元贷款和1.5亿美元无偿援助。2009年2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通过了关于废除美军租用玛纳斯空军基地协议的法案。
环顾中亚五国,吉尔吉斯斯坦对美军下了“逐客令”;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绝不可能同意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哈萨克斯坦是俄的盟友,多次宣布不会设立美军基地;塔吉克斯坦在多个方面长期依靠俄的扶持;只有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较大的悬念。所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2009年1月造访乌兹别克斯坦,将俄乌关系定性为“战略伙伴关系”。而美国也在积极争取乌兹别克斯坦,同年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就急访乌兹别克斯坦,以寻求建立军事基地。[26]
这些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
除了丰富的资源,中亚国家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美国具有更大的诱惑力!
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地缘政治学家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指出,吉尔吉斯斯坦的战略意义在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能够由此操控的权力角逐。吉尔吉斯斯坦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中国、欧洲、中东、南亚等大市场都距此不远。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吉尔吉斯斯坦是典型的具有战术价值的国家。这种国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通过它可以控制另外一些更具战略价值的国家。[27]
美国要把自己的势力植入中亚,首先就需要一个动荡的中亚,只有中亚国家身陷危机之中,才能消除俄罗斯的影响力,才能让美国人的势力在中亚彻底站住脚。(www.xing528.com)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在始于2016年的这场持续时间更久、强度更大的危机中,中亚国家所面临的将是何等惨烈的挑战了。尤其是像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美国有强烈驻军意愿的国家,其爆发金融危机甚至“颜色革命”的概率更大,这将给美国提供以点带面、稳步布局的机会。
“颜色革命”是帮助美国在中亚打入楔子的捷径。比如,在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对俄罗斯的主动依赖性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历任政权都采取亲俄政策。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郁金香革命”,亲俄罗斯的阿卡耶夫总统被推翻,但通过“颜色革命”上台的巴基耶夫总统不仅没有倒向美国,反而更加向俄罗斯靠拢。[28]
但是,这场“颜色革命”也让美国人看到了希望,“西方对基层政治组织持续不断的支持是能够起作用的……美国应该大力支持哈萨克斯坦进行公开竞争选举”。[29]
美国在吸取了教训之后,将会在未来的“颜色革命”中做得更为周密。而中亚国家也有足够的软肋让美国抓住机会。
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2014年3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签署了解散政府的命令。吉尔吉斯斯坦现政府辞职是由于执政联盟“三驾马车”之一的祖国党宣布退出这一联盟。根据吉尔吉斯斯坦宪法规定,执政联盟解体意味着以萨特巴尔季耶夫为总理的政府自动下台。
祖国党领袖捷克巴耶夫解释称,退出执政联盟是因为他们对现总理失去了信任。他说:“这一政府已没有未来。现总理已耗尽了其道德和政治资源,不能再继续占据这一高位。我们未来也要为他的不称职工作而承担责任。因此,我们决定退出执政联盟。政府应当获得人民的信任,而现总理许多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同时,该党议员还指责萨特巴尔季耶夫在此前担任副总理期间,在分配人道主义援助和为内战中的难民建房时存在腐败问题。2010年6~7月间,为帮助吉国在内战中遭到破坏的南部地区重建,国际社会向吉国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和2.5亿美元的资金,但部分资金被官员贪污。审计部门发现,这些官员还购买劣质建筑材料,造成为难民建造的住宅严重不合格。
而且,吉国已经成为阿富汗与俄罗斯之间的一个毒品中转站,毒品贸易受到政府的暗中支持,同时也腐蚀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30]
而腐败最容易成为“颜色革命”导火索。这种很普通的事件,已经在表达某种预兆,毒品贸易则容易给西方提供合法的干预借口。
当然,自从“颜色革命”出现后,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坚定地帮助即将大选的独联体国家的执政当局赢得选举,遏制“颜色革命”,对已经发生“颜色革命”的亲美反俄政权运用经济和政治等多种手段予以惩罚。[31]这意味着,美俄未来在中亚的博弈会更加激烈。
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战是很多国家都难以抵御的威胁。
2014年2月11日,哈萨克斯坦央行宣布,考虑到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在贬值,为了防止外汇市场出现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允许本国货币坚戈贬值19%,贬值至185坚戈兑1美元。消息发布之后,坚戈对美元官方汇率跌至163.90坚戈兑1美元,此前一天坚戈对美元官方汇率达到155.56坚戈兑1美元。[32]
大危机的火药味正变得越来越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