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解释市场权力
权力壁垒这一概念源于经济学,具体来说,是我借鉴了经济学中准入壁垒的概念(经济学家通过准入壁垒分析一个行业中企业的分布、行为和发展前景),将其应用于权力分布的分析。这种借鉴是可行的,因为在经济学中,准入壁垒解释的就是一种权力—市场权力。
我们知道,完全竞争是经济学中的理想状态。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众多企业生产的商品完全可以相互替代,顾客对所有商品都有购买兴趣。企业没有交易成本,只有投入成本。所有企业都能获得同样的信息。在完全竞争环境中,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单独影响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当然,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空中客车和波音两大飞机制造公司控制着大型长途客机市场,其他少数飞机制造商只能生产小型喷气式飞机,制衣企业却不计其数。新的飞机制造商要想进入市场极为艰难,但只要在一个车间里召集几名裁缝,你就可以生产服装。新成立的制衣企业也许可以在市场上与大品牌一争高下,或者至少能够找到一块立足之地,逐渐发展壮大,而新成立的飞机制造商成功的机会就小得多。(www.xing528.com)
在结构稳定且狭小的行业中,已经站稳脚跟的企业统治着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权力,新出现的竞争者只能艰难挣扎。简单来说,占据行业支配地位的企业有能力忽视竞争,保持盈利。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你的产品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每多生产一件商品需要花费的成本,假定同行业内所有生产企业的边际成本相同),就没人会买你的产品,因为所有竞争者的商品价格都比你的低。一家企业拥有的市场权力越大,就越不用考虑竞争者,越可以自由定价。某一行业或市场中市场权力的主导性越强,企业间的等级结构就越牢不可破。近几十年来,在个人护理及卫生用品行业,宝洁和高露洁等龙头企业的排名几乎没有变化,但在个人计算机行业,企业排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行业间的区别与市场权力有很大关系。
从根本上说,市场权力是排他的,也因而反对竞争。但即使是那些在权力壁垒的保护之下享受着行业优势地位的企业,也根本无法保证自己能永远高枕无忧,甚至无法保证能永远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竞争者很可能获得市场权力,转而对它们发起进攻,削弱它们的市场主导权,买断它们的股份,甚至把它们逼到破产的境地。在市场权力盛行、公开竞争受到压制的行业或国家,企业相互联合、排挤竞争者的情况非常普遍。企业家们乐于颂扬竞争,但行业主导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更关心的是如何维护企业的市场权力。
在企业为寻求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市场竞争中,市场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军事冲突、政党政治等其他竞争性领域,也有相应的市场权力在发挥作用。本书稍后会对此进行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