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性境界及人本主义教育意义

人性境界及人本主义教育意义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少数人本主义倾向的教育家,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好的人,或者用心理学的术语来描述,就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课堂教学往往有其不言而喻的奖励目标,即取悦老师。辛克莱利用了这一政策,通过挂掉每门课程,获得了免费教育。甚至死亡也能成为一种哲学性的启发、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

人性境界及人本主义教育意义

在奥尔德斯·赫胥黎临死之前,他正处于巨大突破的边缘,在科学宗教艺术之间创造伟大综合体系的边缘。他的很多思想在他最后的小说《孤岛》[52]中有所阐述。虽然《孤岛》不是一部重要的艺术作 品,但是它作为一篇讨论人能变成什么样子的论文很令人兴奋。其中最 革命性的思想是在教育方面,在赫胥黎的乌托邦教育体制的目标和我们社会中教育体制的目标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观察一下我们社会的教育,会发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存在。首先,是绝大多数的教师、校长、课程设计者、学校管理者,他们致力于教授孩子们生存在这个工业化社会中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也不会经常发问为什么他们要教授这些东西。他们最关心的是效率,要用最少的时间、费用和精力,给尽可能多的孩子灌输尽可能多的事实。另一方面,少数人本主义倾向的教育家,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好的人,或者用心理学的术语来描述,就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课堂教学往往有其不言而喻的奖励目标,即取悦老师。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孩子们很快就领悟到创造力是要受到惩罚的,而背诵要求记忆的内容会得到奖励,于是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让他们说什么,而不是对问题的理解上。由于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行为而不是思想,孩子们学到的是如何行动,同时保持自己的思想不变。

事实上,思想对外在的学习是有害的。真知灼见能使宣传、灌输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影响统统消失。以广告为例,对其最简单的解药就是真相。你可能会担心潜意识广告和动机的影响,但是你所需要的全部就是能证明某一品牌的牙膏糟糕透了的证据,而且从此以后你就不会再受这个世界上任何广告的影响了。真相对外在学习破坏性影响的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心理学班级的学生对他们的教授开的一个玩笑,当教授在讲授条件反射的课程时,学生们暗中对其施加条件作用。这位教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越来越频繁地点头,讲座结束时他已经在不断点头了。然而,当同学们告诉教授真相后,他不再点头了,当然此后无论学生们给予再多微笑,也不会再让他点头了。真相使这样的学习作用消失了。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有多少课堂学习实际上是由无知支持、由真知否定的。

当然,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外在学习的态度中,他们对成绩和考试的反应如同黑猩猩对扑克筹码的反应一样。在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中,一个男孩正坐在广场上读书,他的一个朋友走过他身边问他为什么读那本没有被指定的书。阅读一本书唯一的理由竟然是它可能带来的外在奖励。在充满扑克筹码的大学中,这样的问题是合乎逻辑的。

有一个关于厄普顿·辛克莱的故事,可以阐明大学教育中内在与外在方面的差异。当辛克莱年轻时,他发现无法攒够上大学的学费。辛克莱仔细阅读了大学规章,发现有这样的规定:如果一个学生一门课程不及格,他将不能得到这门课程的学分,必须用另一门课程的学分进行替代。而学校不会收取第二门课程的学费,因为学生已经为他的学分付过一次费用了。辛克莱利用了这一政策,通过挂掉每门课程,获得了免费教育。

“赚个学位”这一说法概括了外在取向教育的弊端。学生在学校里投资若干个小时,称之为学分,之后就可以自动获得学位了。在大学里学习的一切知识都以学分形式标明了“现金价值”,这种价值在所学习的各门学科之间很少或完全没有差别。例如,一学期的篮球训练和一学期的法国哲学赚得一样的学分。因为只有最后的学位才被认为是有真实价值的,在毕业之前离开大学会被社会看成是浪费时间,被父母当作悲剧。你们都听到过母亲哀叹她的女儿在大学四年级辍学结婚的愚蠢行为,因为这个女孩白白“浪费”了她本来可以得到的教育。在这里大学三年的学习价值已然被完全遗忘了。

在理想的大学里,将没有学分、没有学位、没有必修课。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想学习的任何东西。我和一位朋友想将这一理想付诸行动,我们在布兰代斯大学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并称之为“新生研讨会——理性生活入门”。我们宣布这门课程不设必读或必写的作业,也不给学分,无论讨论什么题目都由学生自己选定。并且,我们说明我们是什么人——一个心理学教授和一个开业的精神病医生,我们希望通过对研讨会和我们研究方向的描述指导学生选择是否加入。参加研讨会的学生都出于自愿,并对研讨会的成败承担一定的责任。在传统学校教室中,情况恰恰相反——它是强制性的,学生们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来听课。

在理想的大学中,任何人都可以如愿以偿地得到内在教育——因为任何人都能进步和学习。这里的学生可以包括有创造力的、聪明的儿童和成人,低能者和天才(因为即使是低能者也能通过情感和精神进行学习)。这样的大学将无处不在——也就是说,不局限于特定的建筑物或特定的时段,教师是任何有感想并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人。这样的大学将持续终生,活到老,学到老。甚至死亡也能成为一种哲学性的启发、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

理想的大学是现代教育避难所,在那里你可以尝试发现自我;发现你喜欢什么,你需要什么;发现你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人们可以学习各种科目,参加各种研讨会,虽然不能确定他们要走哪条路,但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使命,一旦找到了它,他们就能很好地利用他们所接受过的技术教育。换言之,理想大学的主要目标是自我同一性的发现,同时也是使命的发现。

我们所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发现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找出你真实的愿望和你真实的特性,并选择一种能让它们表达出来的生活方式。经过学习你会真诚和忠实地让你的行为和言谈成为你内在感受的自然流露。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学会了避免真诚。你也许正处于一场争吵中,你的五脏六腑正因愤怒而痛苦地纠结着,但假如此时电话铃响起,你还是会拿起电话亲切地打招呼。真诚的显露有待于虚伪跌至零点

有许多传授真诚的方法。感受能力训练小组是一种尝试,让你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和你对他人的真实反应。方法是给你一个诚实的机会,说出你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表面回应和礼貌性回避。

那些我们描述为健康、坚强的人,似乎比多数人更能清晰地聆听到他们内心感受的声音。他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同样清楚他们不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内心的喜好告诉他们一种颜色和另一种颜色不相配;他们不需要毛衣,因为它会使身体发痒;或者他们不喜欢肤浅的性关系。另一些人则恰恰相反,似乎很空虚,缺乏与自己内心信号的联系。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是按照时钟的安排,而不是他们身体的内在需求。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以外在标准为依据,从选择食物(“它对你有益”)和服装(“它很时髦”)到价值和伦理学问题(“我父亲告诉我的”)。

我们非常善于让我们的孩子混淆自己内心的呼声。一个孩子可能说,“我不想喝牛奶。”而他的妈妈会回答,“为什么,你知道你需要喝点牛奶。”或者这个孩子说,“我不喜欢菠菜。”但妈妈告诉他,“我们都喜爱菠菜。”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有能力听清这些来自内心的信号,但妈妈让这些信号混淆不清,这对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她也能很轻易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菠菜,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你必须吃些菠菜。”

有审美能力的人在颜色选择、装饰搭配和选择合适的样式等问题上,似乎比多数人有更清晰的冲动声音。智商高的人在理解真理,分辨某些关系的真伪上似乎有同样强烈的冲动声音,正如有审美天赋的人能看出这条领带适合这件夹克而不适合那一件。现在正在进行的很多研究是有关儿童的创造力和高智商之间的关系。对于有创造力的儿童,似乎有更强烈的冲动声音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创造力的高智商儿童似乎已然丧失了自己的冲动声音,变得循规蹈矩,总是期待着父母或老师给予指导或启发。

健康的人在伦理和价值的问题上似乎拥有清晰的冲动声音。 自我实现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他们文化的价值。他们不仅仅是美国公民而更应该说是世界公民,而且首要的是他们是人类的一员。他们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喜欢它的某些方面,不喜欢另一些方面。如果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自我实现,那么教育就应该帮助人们超越他们所在的文化强加于他们的条件作用而成为世界公民。这里有一个技术性问题,即如何克服文化适应的产生。你将如何在一个年幼孩子的心灵中唤醒他对全人类同胞的兄弟情义,使他僧恨战争并在成年后尽一切努力去避免战争?美国教堂和学校已经小心地回避了这一任务,取而代之的是向孩子们讲授多姿多彩的《圣经》故事。

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应该追求的另一个目标是发现使命,发现一个人的命运与归宿。学习你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倾听你内心的声音,这些学习的部分作用就是发现你一生要从事的事业。发现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和发现一个人的事业,揭示一个人将为之献身的圣坛,几乎是同义词。发现一个人终身事业有点像发现一个人的伴侣。年轻人有一种“三心二意”的习惯,接触很多对象,有一两次恋爱经历,也许在结婚前还要进行一次严肃的试婚。这样,他们才能发现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当他们越来越能意识到他们的需要和愿望时,那些能很好了解自己的人最终能彼此发现并相互结识。在你寻找职业、你的终生事业的时候,有时会发生非常相似的事情。它让你感觉很好,突然你会发现一天24小时不够用了,你开始抱怨人生短促。然而,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些职业顾问并没有意识到人类存在可能的目的,甚至不懂什么是基本的幸福需要。所有这类顾问所考虑的只是社会对航空工程师或牙科医生的需要。从来没有一个人提到,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你就丧失了一种自我成就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帮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内在,并在这种自我认识中发现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但是我们现在的学校并不教授这样的价值。这可能是宗教战争的遗留物,当教会与国家分离,统治者认为价值的讨论应该是教会的事儿,而世俗的学校应当关注其他问题。也许由于学校严重缺乏真正的哲学和经过严格训练的教师而不教授价值,这是值得庆幸的,正如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进行性教育也是值得庆幸的一样。

人本主义哲学教育产生的诸多后果之一是对自身的不同看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很难简单描述,因为几个世纪以来第一次谈到一种本质,一种内在的天性,谈到种族性和某种动物本性。这与欧洲的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的观点截然不同。萨特认为,人完全是其自身设计的产物,完全或几乎是其自身主观的、独立意志的产物。对于萨特及受其思想影响的人而言,一个人的自我成为一种专断的选择,一种命令式的意愿,而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都没有好、坏、善、恶的指导标准。萨特已经完全放弃了任何绝对的或至少是人种概念上的价值。这非常接近于让强迫性神经症作为一种人生哲学,你可以在其中发现我称之为“体验空虚”的特征,即缺乏内部的冲动声音。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存在主义精神科医生大都更接近于精神动力学家而不是萨特。他们的临床经验使他们设想人拥有一种从属于某个物种的生物学本质。很容易理解“揭示”疗法有助于个体发现其自我同一性,其真实的自我,简而言之,即他的主观生物学属性,然后他可以将其具体化,“造就自我”,进行“选择”。

问题是,人类是唯一一个很难归纳其本能属性的物种。例如,猫就是猫,不存在质疑。很容易被理解,它们不存在什么复杂的、矛盾的、有冲突的内在问题,也没有迹象表明它们渴望变成狗。它们的本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就没有这样明确的动物本能。我们的生物学本质,我们的残余本能,微弱而难以琢磨,是很难把握的。外在学习的力量远大于内心深处的冲动。这些人类最深层次的冲动潜藏在几乎已完全丧失的本能中,非常脆弱,极端微妙精细,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找到它们,这就是我所说的自省生物学、生物现象学。这意味着在寻找自我同一性,寻求自我,寻求自发性和自然性时一个必要的方法之一,是闭上眼睛,摒除噪音、杂念,放下一切凡尘琐事,用一种道家的、接纳的方式使自己放松下来(类似于在精神分析师的沙发上使用的方式)。接下来的方法就是等待,看看会发生什么,会想到什么。这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由联想、注意力的自由浮动而不是定向性任务,如果你在这方面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学会如何去做,你将忘记外部世界及其噪音,开始聆听来自内部的细小精致的冲动声音,这是来自你的动物本性的暗示,不仅来自普遍的种属本性,也来自你自身的独特本性。

然而,有一个非常有趣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在谈论揭示或发现你的特异品质,你和这世界上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到你的种族性、你的人性。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表述的:“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当我们更深入地进入到特殊和独特的自我中,寻求个人的自我同一性时,我们就更能发现整个人类的特性。”这难道不会让你想起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和新英格兰先验论者吗?发现你的种族性到达足够深度时,将会和发现你的自我性相结合。成为(学会如何做到)完满的人意味着两者要同时进行。你了解(主观体验)到你的独特之处:你何以是你,你的潜能是什么,你的风格是什么,你的步调是什么,你的爱好是什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身体前进的方向是哪里,你个人生物学因素给你什么样的引导,即你和他人的不同。同时又是了解一个人类动物与其他人类动物相似意味着什么,即了解你和他人的相似之处。的生活。弗洛姆[35]谈到了经常能体验到生活快乐的乐生者,以及几乎从

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教人懂得生活是可贵的。如果生活中没有快乐,那生活就没有了价值。不幸的是,很多人从未体验过生活的快乐,没有体验过我们所说的高峰体验,这一极少见的时刻可以全面肯定我们未体验到快乐时刻的欲死者,这样的人对生活的掌握非常脆弱。后者将利用生活中各种愚蠢的机会,仿佛他们希望用一次意外事件将他们从自杀的苦恼中解救出来。在逆境中,例如在集中营里,那些认为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很珍贵的人会为了生存而斗争,而另一些人却任由自己毫无抵挡地走向死亡。通过锡南浓(戒毒机构)这样的机构,我们开始发现,对于那些正在进行局部自杀的吸毒者来说,如果你能为他们提供更有意义的生活来替代现在的生活,他们将很容易放弃吸毒。心理学家曾把酗酒者描述为极度沮丧、厌倦生活的人。他们形容这些人的生存线是一望无际的平坦,没有任何起伏。科林·威尔逊在他的著作《新存在主义导论》中指出,生活必须拥有意义,必须有充满激情的时刻来验证生命,使生命有价值。否则,死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谁愿意忍受无休止的痛苦和无尽的烦恼呢?

我们知道孩子们有高峰体验的能力,这经常发生在儿童期。现代的学校制度是粉碎高峰体验并禁止其出现的极端有效的工具。不惧怕看到孩子们自娱自乐的景象,并本能地尊重孩子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难得一见的。当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个教室里有35个孩子,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教授完某一课程,这就迫使教师更关注秩序与安静,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但是现在我们的官方教育哲学和师范学校似乎有一种隐含的假设,对孩子来说快乐时光是危险的。即使是学习阅读、减法、乘法这种在工业社会必需的任务,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任务,也可以变得富有吸引力并成为一种乐趣。(www.xing528.com)

幼儿园教育能做什么来抵消孩子们死的愿望,小学一年级教育能做什么来提高学生们生的愿望?也许它们能做到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孩子们在帮助比他们幼弱的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后,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弱化管辖和约束有助于鼓励孩子们的创造力。由于孩子们会模仿教师的态度,教师也因此受到鼓励成为一个快乐的、自我实现的人。父母能把扭曲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但是如果教师更为健康、更为坚强,孩子门则会转而模仿教师。

首先,现在流行的教师形象是讲演者、调节者、强化者和老板,而道教的辅导者(或称“师傅”)则与此不同,他们善于接受而不是给予干预。曾经有人告诉我,在拳击界如果年轻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并想成为一个拳击手,他可以到拳击馆找一个经理人并对他说:“我想成为专业拳手,在你的俱乐部训练,接受你的管理。”在拳击界中经典的做法就是试试他。一个优秀的拳击经理人会选一个他麾下的职业拳手并对他说:“带他上拳台,好好练练他,看看他怎么样,让他把本事都使出来,试试他。”如果证明这个拳手是有希望的,如果他是“天生”的好材料,好的经理人要做的就是接收他并训练他,看他是否能成为一个拳击家,一个更好的拳击家。这就是说,好的经理人认为拳击手的风格是一种天赋,他要在这种给定的天赋上构建其未来,而不是一切从头再来,并说:“忘掉你所学的,按新的方式来做。”就如同说:“忘掉你有什么样的身体。”或“忘掉你所擅长的。”经理人会认可年轻拳手的天赋,并在此基础上将他培养成为他有可能成为的最好的拳击家。

我的强烈感觉是,这种做法在很多教育学领域都能发挥作用。如果我们想成为辅导者、顾问、教师、指引者或心理治疗师,那么我们必须接纳我们所面对的人,并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何种类型的人。他有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天赋、能胜任什么、不能胜任什么、拥有什么样的构建基础、优秀资源和良好潜质?我们将提供一个没有威胁的气氛,接受孩子们的天性,同时将恐惧、焦虑和防御的氛围降到最低。重要的是,我们要关心孩子,也就是说,欣赏他们、他们的成长和自我实现[117]。所有这些听起来很像罗杰斯派的治疗师,他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他的和谐一致论、他的开放论和他的同情心。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证据显示这种“带孩子”的方法是允许他表达、行动、尝试甚至是犯错误,将他展示出来。在这点上给予适当的反馈,如同在感受能力训练小组或“交朋友”心理治疗小组,以及非定向咨询中做的那样,帮助孩子发现他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懂得珍视孩子在学校中的“突出显现”,他的魅力、全神贯注、目瞪口呆的惊讶和酒神般的热情。至少,我们可以珍惜他减弱的狂喜,他的“兴趣”和爱好等。这对他助益良多,特别有助于引导其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全神贯注、成果卓著,以及受益良多。

相反,我认为高峰体验作为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的、惊奇的或是完美的成果,是学习的目标和奖励,是结局也是开始[67]。如果对于伟大的历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诸如此类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都是真实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样的学习经历扩大化,作为儿童高峰体验的来源呢?训练小组中[141]、Y理 论企业中[83]、伊莎兰式教育中心中[32]、致幻剂 研发集团中[40],更不用说莱恩型精神病患者研究中心中[65],我所得到

我必须说明的是,这些支持我观点的知识和经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都来源于聪明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而不是智力迟钝、贫困或患病的孩子们。然而,我还应该说明的是,在锡南浓戒毒中心中、感受能力的那些被认为是前途无望的成人的经验或诸如此类的经验,告诫我永远不要预先把任何人一笔勾销。

内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孩子们无法达到自我实现,除非他们的安全、归属、尊严、爱、尊重与自尊等需求都得到满足。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孩子是没有焦虑的,他知道自己是可爱的,并在被爱中得到归属感,他知道自己属于这个世界,有人尊重他,需要他。来到锡南浓戒毒中心的大多数吸毒者都经历过一种需求满足的生活。锡南浓戒毒中心创造了一种氛围,让他们感觉自己似乎是4岁大的孩子,然后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渐渐成长,并让他们的基本需求一个接一个得到满足。

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让意识保持清新,使我们不断感受到生活的美丽和奇妙。现有的文化往往让我们变得不敏感,以至于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劳拉·赫胥黎有一个小巧的立方形放大镜,你可以插入一朵小花,观看立方体各边的光线在花朵上变化。注视片刻之后,观察者会变得忘记一切并由此产生幻觉,似乎看到一个事物绝对具体的形象和它存在的美妙。保持日常体验清新的技巧是假设你即将死去——或是和你相伴的其他人即将死去。假如你真的受到死亡的威胁,你将会用不同方式感知事物,与平时相比,你会更为密切地关注一切。如果你知道某人即将死去,你将会以更强烈、更亲切的方式看待他,而不是日常经验中标志性的漫不经心。你必须和刻板僵化的方式做斗争,永远不要让自己对任何事情产生某种惯性。从本质上说,无论课程是数学、历史或哲学,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意识到其中蕴藏的美感。我们需要教导我们的孩子领会统一性知觉,领会禅宗的体验,能同时看到短暂和永恒,在同一个事物中能同时看到神圣和亵渎。

我们必须再次学会控制我们的冲动。弗洛伊德治疗过度压抑者的日子早已过去,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恰恰相反——迫不及待地表达每一个冲动。有必要告诉人们的是,控制并不一定是压抑。 自我实现者有一套阿波罗控制系统,控制和满足同时发挥作用,让满足带来更大的愉悦感。例如,他们知道,如果能安稳地坐在摆满美食的整洁餐桌前进食将更加惬意,尽管在准备食物和整理餐桌时需要更多的控制。性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真正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超越假设问题,并设法解决严肃的人生存在问题。所有的神经质都是假设问题。然而,邪恶与痛苦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痛苦能引发高峰体验吗?我们发现高峰体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情感的狂喜和理智的启示。两者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例如,性高潮是一种极为满足的情绪,但不能以任何方式给人启示。当面临痛苦和死亡时,可能会出现一种非快感的启示,正如玛甘妮塔·拉斯奇在她的小说《欢乐》[66]中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有相当广泛的关于死亡心理学的文献,显而易见,有些人在接近死亡时确实体验到启示,得到哲学洞察力。赫胥黎在他的著作《岛》[52]中阐明一个人如何能在和解与接受中死去,而不是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离开人世。

内在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选择者。你可以教自己如何进行选择。在你自己面前放两杯葡萄酒,一杯廉价,一杯昂贵,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杯。尝试一下你能否闭上眼睛分辨两种牌子香烟的不同。如果你不能说出差异,那就是没有。我发现我可以分辨出好坏葡萄酒的差异,所以我现在会花钱买好酒。另一方面,我分辨不出杜松子酒的好坏,所以我愿意买便宜的杜松子酒。既然我分不出优劣,那还挑什么呢?

什么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实现呢?我们希望理想的教育制度能造就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呢? 自我实现者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他们基本需求已然得到满足,那是什么动机促使他们成为这样一个忙碌和有能力的人呢?首先,所有自我实现者都有其坚信的目标和为之献身的事业。他们说“我的工作”是指他们的人生使命。如果你问一个自我实现的律师,他为什么进入法律界,什么能够补偿那些日常琐事带来的劳累,他最终会这样说:“好吧,当我看到有人利用别人时,我就很生气,这是不公平的。”公平对他来说是一种终极价值;他无法告诉你他为何重视公平,就如同艺术家不能告诉你他为何珍视美一样。换言之,自我实现者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终极价值,而终极价值似乎又是为了捍卫有内在价值的原则。他们保护并热爱这些价值,如果这些价值受到威胁,他们会义愤填膺,采取行动,常常会做出自我牺牲。这些价值对自我实现者来说并不是抽象的,它们像骨骼和血管一样是他们身体的组成部分。 自我实现者的动机是永恒的真理、存在的价值、纯真与完美。他们超越极性,试图看到潜藏的统一性;他们试图整合一切,并让其内容更丰富。

下一个问题是,这些价值是本能的吗?是像爱和维生素一样是生命所固有的吗?假如你清除掉你饮食中所有的维生素,你就会生病。同样的道理,爱也是这样的需求。假如你剥夺了你的孩子们全部的爱,那将会杀死他们。医护人员已然知道得不到爱的婴儿会因感冒而夭折。我们对真理的需求也是如此吗?我发现假如我被剥夺了真理,我会染上一种特殊的疾病——我将变得偏执,不相信任何人,怀疑每一件事情,寻找每个事件暗含的意义。这种慢性疑心病肯定是一种心理疾病。因此,我要说的是剥夺真理会导致一种病态——超越性病态。超越性病态是由于一种存在价值被剥夺而引起的疾病。

美的剥夺也能引发疾病。审美敏感的人在丑陋的环境中会变得沮丧不安,并有可能会影响月经,导致头疼等症状。

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证明美与丑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让被试在丑陋的房间中判断所看到的人脸照片,他们会认为这些人是精神病、偏执狂或危险人物。这表明在丑陋的环境中所看到的面孔以及对其本人的推断都是不好的。丑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取决于你的敏感性和你是否能轻易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令人不快的刺激上转移开。进一步来说,生活在不愉快的环境中,与龌龊的人相处,是一种致病的因素。如果你选择与优雅得体的人共度时光,你会发现你感觉很好并能有所提高。

公正是另一种存在价值。大量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人们被长期剥夺公正会发生什么。例如,在海地,人们学会不相信任何事情,玩世不恭地对待每一个人,认为一切事物背后都隐藏着腐败与堕落。

我对那种无用的超越性病态非常感兴趣。我认识很多满足自我实现标准的年轻人;他们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心理病征。

但是他们却受到了破坏和干扰。他们不相信所有的存在价值,所有年过三旬的人都拥有的价值,并且认为真理、善良和热爱这样的字句完全都是空洞的陈词滥调。他们甚至对自己能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他们能做的只是一种毫无意义和破坏性的抗议而已。如果你没有有价值的生命,你也许不会神经质,但是你会患有认知和精神上的疾病,因为你与现实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扭曲和干扰。

假如存在价值像维生素和爱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假如缺乏存在价值会让你生病,那么,人们谈论了几千年的宗教的或柏拉图式的或理性的生活似乎是人性基本的组成部分。人是由不同层次的需求构成的,生物性需求在底层,精神性需求在顶层。然而,与生物需求不同,存在价值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是不分层次的。每种存在价值都同样重要,每一种都可以依据其他各种给予定义。例如,真理必须是完整的、唯美的、全面的,不可思议的是,在奥利匹斯诸神的观点上还应该是有趣的。美必须是真实的、美好的、全面的,等等。现在,如果存在价值是可以彼此定义的,我们知道通过因素分析,一些一般因素是这些存在价值的基础——统计学术语称其为G因素。存在价值不是相互分离的枝条,而是一颗钻石的不同切割面。献身于真理的科学家和献身于公正的律师一样,两者都献身于同一使命。他们中每一位都已然发现在一般价值中最适合他们的方面,正是他们在终身事业中所用到的那一方面。

存在价值有趣的一面是它们能超越传统的二歧化,例如自私与无私、肉体与精神、宗教与世俗。假如你在从事你热爱的工作,献身于你最崇尚的价值,你将尽可能地自私,而同时又是无私和利他的。如果你将真理投射到你内心的价值当成血液一样,是你自身的组成部分,那么无论谎言出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你都会如芒在背,一定要去揭穿它。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自身的边界将远远超越了你个人利益的范围,包括了整个世界。如果在保加利亚,不公正被用于迫害某人,那么它也同样在迫害你。虽然你可能永远不会见到这个人,但是你能对他的背叛感同身受。

让我们再看看“宗教”和“世俗”的二歧化。我童年时接受的宗教仪式似乎过于可笑,以至于我完全失去了对宗教的兴趣,毫无“寻找上帝”的欲望。然而,我宗教界的朋友,至少是那些超越了认为上帝有什么样的皮肤、什么样的胡子的老农式认知水平的人,会像我谈论存在价值一样谈论上帝。现如今神学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诸如宇宙的意义和宇宙是否有发展方向之类的问题。寻找完美和坚持价值的发现是宗教传统的本质。许多宗教团体已开始公开宣布宗教的外在仪式,例如周五不吃肉等,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让人迷惑,什么才是宗教的真谛。这些团体再次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献身于存在价值。

享受并坚信存在价值的人,会更加享受基本需求的满足,因为他们会让这种满足变得神圣。相爱的情侣看待彼此的存在价值如同需求的满足一样,那么性行为能变成神圣的仪式。体验精神生活,你不需要在柱顶打坐十年。以某种形式生活在存在价值中,能使肉体及其一切欲望变得神圣。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存在价值的唤醒和实现,这也是自我实现的一个方面,我们将拥有一种新文明的巨大繁荣。人们会变得更坚强、更健康,并在更大程度上掌握自己命运。增加个人生活的责任感,用合理的价值观指导个人的选择,会使人们开始积极改变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推进心理健康的运动,也是推进精神安宁和社会和谐的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