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必须首先成功应对外部世界的人来说,他们会更为坚定地抛弃内在的精神世界,沉迷于常识性的“现实”的外在世界。而且,外在世界越严酷,对内心世界的排斥就越强烈,这种“成功”的调整就越危险。因此,对于诗意、幻想、梦境、感性思维的恐惧,男性要强于女性,成人要强于儿童,工程师要强于艺术家。
同样,我们还观察到另一个深刻的、西方化的,也可能是普遍人性化的二歧化例证:用二歧化的思维方式考虑可供选择的或不同的对象,一个人必须选择这一个或那一个,这就意味着放弃了未被选择的对象,貌似鱼与熊掌是不能兼得的。
此外还有更为普遍的事例也能说明这一点,我们对内心中哪些方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同样会对外部世界中的那些方面目盲、耳聋,在娱乐、诗意、美感、原始创造力等方面都是如此。(www.xing528.com)
这个例子之所以特别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我看来,对于教育学家来说,可以将调解这样的二歧化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切入点,有助于解决全部的二歧化问题。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有现实意义的开端,教会人类停止二歧化的思维方式,学会用一种整体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这对那种过分自信和孤立的唯理论、唯文字论、唯科学论的强大合力,给予了强烈的正面攻击。宏观语义学家、存在主义者、现象学家、弗洛伊德主义者、禅宗佛教信仰者、神秘主义者、格式塔治疗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荣格派、自我实现心理学家、罗杰斯派、柏格森派、“创造性”教育学家以及其他很多学者,都指出了语言、抽象思维和正统科学的局限性,而这些曾被认为是控制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危险、邪恶的手段。但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我们的内心深处不仅仅是神经症的源泉,也是健康、快乐和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开始谈论健康的无意识、健康的退化、健康的本能、健康的非理性和健康的直觉。同时我们也开始希望这些能力能拯救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