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超级高效听讲艺术的详尽讲解
(一)听讲是耳朵到大脑的高级反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利用的器官是耳朵。耳朵的外内耳、耳膜、听鼓等“零部件”将声音传达给听觉神经,然后再将信息传递给大脑。我们大脑的知觉系统中储存的所有材料就会对这些信息予以识别并处理,为此作出适当的反应。这是一种高级的神经系统反应。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大脑对于所听到信息的处理能力。
如何高效驾驭我们大脑对听讲信息的反应能力?其实,这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极强的问题。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散发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关系。我们对听讲信息的辨析对错、真伪,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收纳、分析、产生主观意识,并指导我们的行动。这一切活动所依存的都是专业知识或社会知识在每一次听讲发生前的积累“内存”。我们往往依存于“内存”而发生反应及行为。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堂内外及日常生活的知识积累,又不要在每一次听讲前让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与主观情绪误导我们的正确心态。
我们在听讲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分析与思考,分析听讲信息,思考由分析而得的应有反应与行为。真正的听讲艺术就在于听前、听中、听后三大阶段中都能高效准确地把握。听讲最为忌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果是这样,那你就白白浪费了时间而一无所获。知识不是一种总能让你在眼前就能产生作用的东西。它也许这时无用,但以后会有用,也许此处无用,彼处有用。
学生朋友因为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不成熟,往往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影响听讲的状态。如课间与同学闹了点小矛盾,对某科老师有看法而导致不能把握住有限的45分钟。但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掌握超级听讲的方法技巧,达到学习目的。
(二)用客观冷静的态度理性听讲
中学生朋友大都年龄尚轻。心智的不成熟往往会让他们在对待听讲态度上很难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从而导致效率的降低。在广泛而深入的科学调查中发现:有90%的同学承认有过因为偏科或不喜欢某科老师而不能好好听课的时候。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对事情的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听课方面,态度的正确与否就更为重要了,因为,一个知识点与信息有时就在一句话的几秒钟内就错过了。而我们听讲的对象一般都是值得我们听讲的。
那么,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听讲呢?首先,我们要用客观冷静,不带偏见的情绪听讲。很多中学生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偏科的倾向。喜欢听的就有较浓的兴趣能认真地听,而不喜欢听的科目(甚至有时仅仅是不喜欢某个老师)就应付性地听。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观念。必须认识到,偏科是一种极不好的学习意识。因为中学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很好地帮助某一专项的发展。我们必须强迫性地排除胡思乱想,引导自己的思维跟随老师运转。如果单听不行,就笔记。在手写这种辅助性的引导中,我们就能不知不觉地进入状态。
其次,不要因为讲课者的风格、观点与水平等因素就情绪波动地听,甚至是干脆不听。知识是客观的,讲课者不过是知识的传达体而已,所以我们也应当客观地面对知识听讲。听讲时,我们不可能让老师来适应我们,所以只有我们去适应他们讲课的类型、特点、风格,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特别要提醒的是:有很多时候,课堂上同学的发言与讨论、课下的交流,我们也要重视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或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往往会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要有博采众长的胸怀。
最后,是“情绪”的问题。负面与消极的情绪有时是我们听讲效果的最大“杀手”。它会让我们产生听讲的心理障碍与抵触情绪。它也会让我们歪曲事实,只愿意接受与自己相同的观点或相似的论证、解法。而对意见相左的观点就排斥而不想听。特别是对逆耳之言更是容易激动,反应强烈地抵触。所以,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做到心平气和、客观冷静地听讲,不要因为一时之气或自负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能自制地不听或争吵。我们应当在平时每一次听讲时,都理性地驾驭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地一次次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让心平气和地听讲成为一种习惯。特别是一些性格较急躁的同学,更应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个性。
(三)学会“用眼睛倾听”来洞察一切
“用眼睛倾听”是超级高效听讲的一大创造。它拓展了常规意义上的“耳朵听”,把单一的接受讲话者声音传达信息拓宽为用眼睛观察对方的五官表情、身体姿态、语音语调等无声言语,从而快速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信息。
有一句成语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极为精彩地表达了非声音语言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听讲并不仅仅依赖于耳朵。人的情感相当复杂且微妙。很多时候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且贫乏,特别是一些口才不是很好、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常常在一些时候借助于特定或习惯使用的表情语言、姿态语言等辅助性地传情达意。我们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曾就有声言语与无声言语在讲与听关系中所占比例做过调查:有声言语占35%,无声言语占65%。可见我们极有必要通过掌握超级高效听讲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从而洞察一切讲话者的真实想法与感情。
用手搔后脑勺、眨眼睛、脸红、双手用力地抓紧笔杆或书本、身体前倾或扭来扭去、声音结结巴巴等现象都是一个讲话者的真实心理通过潜意识的行为表现,它比语言更能泄露他的真实想法。作为一个听讲者,无论是在课堂还是日常生活,学会用你的眼睛倾听,是必备的听讲技能。多一份细心,多一种听讲技巧,你就比别人多一份收获,多一份成功的把握。
“破译无声语言”的高级听讲技巧——
1.观察面部表情
听讲时,我们不仅要洗耳恭听,还要学会瞪大眼睛扫视讲话者面部五官所流露出的情绪,从而结合语言内容,辅助领会讲话者的意思。
特定情绪都会有相应五官位置移动配合:
专注:眼睛平视、盯着对象、不随意大幅度移动、脸部肌肉平静、嘴微微张开。
惊讶:眉毛上扬、眼睛睁大、嘴唇张开并嘴角下垂。
愤怒:双眉内端下垂、前额上的皱纹向下弯曲、眼睛睁得稍小、牙关紧咬。
一般来说,从左半部分观察面部表情的真实度比较可靠。因为大脑的左右部分分别控制脸的右左部分,即左脑控制右脸,右脑控制左脸。大脑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脑左半球控制言语与智力活动,而右半球控制情绪、想象与感觉活动。所以脸的左半部分总是能较为真实地告诉我们讲话者的真实情感。(www.xing528.com)
我们大可根据对方的面部表情特征判断所讲内容的真实状况,从而调整我们处理知识与信息的态度、方式及反应。
2.留心听对方的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往往能告诉我们对方的思想。凡是要讲授的知识重点,老师往往用较重的语调着重强调。讲课时语音语调的规律是这样的——开始时,声音饱满而有激情,总是极为简洁而有条理地概述纲领性的知识结构。而中间阶段因为知识的由点及面的铺开,声音开始变得平缓而较为理性,重点与非重点不再那么明确。到难点处随着老师的自我思考,声音会缓慢且较为零碎。这时,我们就应根据这一特点,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课状态,不让自己放松注意力,捕捉把握老师的思路与讲解目的,明确这一阶段的重点及疑难的解释。或者动手做听课的扫尾工作。
3.看姿态的身体语言
语言并不仅仅是声音。美术有黑白灰及色彩的造型语言。而舞蹈就是利用头、颈、躯干四肢等身体部位作为一种形体语言,从而传达与讲述画者或舞者的思想与意思。人们在讲话时也常常借助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身体动作,更好地表达他们要讲的话。
每当老师讲到重点时,他们总习惯于重重地点一下头或拿粉笔敲黑板或讲桌。每当讲到精彩的地方时,他们往往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而每当同学们回答提问时,正确或值得重视的意见与答案,老师们往往兴奋地点头或上身前倾专注地听。而当你的回答不太正确或错误时,他们往往轻轻摇头或挥挥手。这些时候,我们应当准确领会老师或同学的意思,根据他们的身体语言判断对方反应,从而更好地帮助听讲。
还有,我们应当注意老师一些特定动作习惯与身体语言习惯。有些老师在听同学朗读课文或英语到精彩处时,有摇头晃脑或打拍子的习惯,这时我们就应当更加有声有色地朗读。而当老师有不满意的动作出现时,我们就应对自己的方法作一下反省与调整,从而及时准确地得到改正。总之,要全身心地调动眼与耳来共同完成高效率的听讲。
(四)三大必会合情合理的反应
听讲,绝对不应当只是被动的接受。默默地倾听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作出积极的反应促使听讲效果真正地达到最大限度的高效。
听讲反应的核心要领是——合情合理
何为“合情”?何为“合理”?那就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理)”。我们应当真诚、礼貌地听讲、提问,从对方的讲话中最正确地得到知识与答案。其中可使用一些具体的方法与技巧,积极地倾听与引导,达到目的——
1.耐心听讲,适度发表见解
耐心听讲,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得到正确知识的必有态度。而适度发表见解则是促使讲授或谈话深入或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需要。学会耐心听,我们常常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无形地收获。很多人总是在讲的过程中边讲边想。听讲需要交流,很多新思路、新方法、新知识都是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来的。对于一些具体的不明确的意思,一定要勇于提问。中学生朋友往往容易因为怕羞或害怕自己的想法太幼稚,而不敢开口。但是,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种求知,不提问又怎能知道?要敢于开口,要树立一种“我本来就是学生,不懂是正常的,而装懂不问才是错误的”思想。
但是,我们在提问交流时一定要礼貌。只有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听取老师或别的讲话者耐心而细致的讲解。注意把握时机,先举手或趁对方的讲解暂时告一段落时开口提问。所提问题必须是要经过一定程度的自我思考,不轻率地发言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对待知识的认真态度。不要因为表现欲或虚荣心而抢着说话,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只听自己感兴趣的话。总之,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2.用目光及表情作情绪反应
听老师讲课或别人讲话时,用目光或面部表情根据需要做一定情绪反应是必需的。因为交流总是相互的,你很难想象,面对一个呆板的听众或一堂没有人响应的课而老师有很浓的讲话欲望。
我们应当面带微笑、聚精会神、上身前倾、不断地与对方交换目光,听到精彩处应当点头称是并会意地笑,不要因为同学的小动作或某些干扰性的声音而分心。而且我们还要调整我们思维速度的节奏,快时要快、慢时要前后联系内容做一些回忆或思考。当老师或同学的讲话基本上比较全面地表达后,如果是课后交流,我们可以做一定的复述,有利于当时掌握所讲效果。另外一种是难度较高的能力与技巧,那就是用目光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富真情实意的表达方式。专注的目光总是让所有讲话者都感到愉悦的。相反,斜视的目光都往往会令人不愉快。
当然,我们的情绪反应应当根据需要来灵活反应。当你对所讲内容表示怀疑或反对时,就应在礼貌的前提下表示与以上相反的方法或情绪。
3.有效把握交谈的主要准则
下面是交谈双方必须把握的交谈准则——
讲话人:条理清楚地把要讲内容传达到位;控制讲话内容,不长篇大论,不口若悬河,不浪费双方时间;强调重点内容并详尽讲解疑难内容;自己要用积极的状态与情绪感染听讲者;注意听讲者的反应,及时针对反馈回来的信息做适当的调整,并就交谈中碰撞出的新问题做积极的讨论。
听讲人: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充分的重视;积极地了解说话内容,要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不要随便插话,让别人说完,记住或条理地写下问题的要点;掌握整个交流的要点与核心,适当地请说话人重复或解释;把握几个关键要素: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何人;集中精力听、防止走神,注视说话人,心态平和地听讲,不搞搔头发、剪指甲、玩钢笔等小动作。
听讲从来都是相互的,所以“讲话人”与“听讲人”都是相互与双重性的。我们要领会以上准则并到实践中去运用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