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概况Overview
肖邦《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Op.4 ,作于1828年,当时肖邦正值少年时代(18岁),离成熟期还很远。
简介Introduction
肖邦共作有三部钢琴奏鸣曲,第一号,c小调,Op.4,作于1828年,属早期作品,目前被演奏的机会极少。第二号,降b小调,Op.35,作于1839年;第三号,b小调,Op.58,作于1844年。
《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Op.4 ,作于1828年,当时肖邦正值少年时代(18岁),离成熟期还很远。这也是肖邦最初的大型作品之一,它的基本缺点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或许18岁的肖邦还不能克服写大型作品时所遇到的那种困难。
乐章
这部作品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戏剧性的庄严快板。主部写得很出色,它充满了贝多芬那种活力,可使人想起肖邦其他一些作品。第一题在快板乐章占统治地位,肖邦没有拿另一个相反的音乐形象来和它对比,第二主笔是从主部的音调中引申出来的,而且甚至还保持着主部的调性,这样一来,肖邦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整个快板乐章里只发展了一个音乐形象。由于少年肖邦还没有掌握这种必要的技巧,于是快板乐章弄得既冗长又乏味。可以个别的段落的构思却很高尚,钢琴写法富有色彩,因此说它是室内性的不如说它是辉煌的音乐会风格曲。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在这第二乐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是音响饱满的钢琴写法破坏了古典舞曲的朴质性。这是肖邦唯一的小步舞曲。
第三乐章,小广板,令人想起贝多芬的深刻的、凝神沉思的柔板,同时也明显感到肖邦自己的思想,它表现在古典音乐所少有的五拍子节奏中(这里大约受到俄罗斯歌曲的影响,毫无疑问,肖邦在华沙可以听到这些歌曲),另外还表现在旋律的性质和纯肖邦式的纤秀婉丽的华彩中。
第四乐章,回旋曲,充满了活力和动力,钢琴写法极其华丽。然而,回旋曲的独创性比快板就更少了。而且音乐形象的发展和快板一样不够紧凑洗炼。
作于1828年的c小调奏鸣曲是肖邦第一次尝试写作奏鸣曲,这时的肖邦18岁,作曲技法还未到成熟期,因此这首奏鸣曲的质量不是很高,也很少被演奏,甚至在他身前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有这首奏鸣曲,李斯特和舒曼都把他的第二降b小调奏鸣曲当做了第一。
乐章分析
从作品编号我们可以看出,从Op.6 玛祖卡舞曲,也就是20岁之后的作品开始,肖邦才真正的展示出自己的惊人才华。这首奏鸣曲肖邦还束缚于形式中,没有真正展开自己的天赋,但其中的某些段落还是很耐人寻味的,也初步的体现出了肖邦的气质。
第一乐章
为奏鸣曲快板,整体意境是阴暗忧伤的,像是被痛苦所缠绕而不断的挣扎。整个呈示部写得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连接段不是很自然,但副部写得还是很好。
乐曲一开始色调就是忧伤的,颤音和乐句之间的强弱对比像是在尽力摆脱困扰。我们可以看做是引子。(www.xing528.com)
进入主部旋律变得抒情忧伤,表现了肖邦不同于别人的气质,仿佛处于迷茫状态,在自己的思绪中徘徊。
而乐句的装饰奏像是往事在脑海中的闪烁。肖邦在这里非常着重旋律的织体,这在他以后的创作中的明显可见。
连接段是两股力量的对抗,左右手互相呼应。
副部出现表现徘徊状态和不断摆脱痛苦的意念。
肖邦第一乐章的展开部没有出现新的主题,而是之前的主题演变,这样没有主题的对比就让整个展开部单一而缺乏情绪上的转换对比,显得过于冗长。
肖邦在展开部只用了调性转换这一手法,织体基本和之前没太大变化,表现了徘徊不定的感觉。
主部再现出现在属调上,形成调性对比。反复主题的情绪。
最后结尾两股力量搏斗,消失的幻影中。
第二乐章
小步舞曲,这是肖邦写得唯一一首小步舞曲。肖邦没有发展贝多芬式的小步舞曲,而还是采用了宫廷典雅风格来写作这个乐章。
副段情绪稍变得有些惆怅,与前段形成对比。
之后又反复主段,结束整个小步舞曲。
第三乐章
广板。运用了少有的5拍子节奏。整个乐章像是菲尔德式的夜曲风格,甜美、温馨、朴实、自然。
第四乐章
急板。回旋曲式。肖邦这个乐章写得非常宏大。整个回旋曲的主部精神饱满,情绪激昂,反应出贝多芬式的英雄主义精神
插部进入时运用柱式和弦连接,显出英雄式的庄严。
之后不断躁动不安,逐渐回到主部上去。
第二次的主部稍加变化,但在连接段时显得手法不够洗练,调性连接不是很自然。
重复第三次的时候乐段加以浓缩,两股力量相互搏斗厮杀,结束全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