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马云
从某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控制欲,对人的控制是权,对物的控制是利。创业不仅可以控制人,还可以控制物。因此,可以说创业是人生情结中的一种。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否真有勇气去创业呢?特别是生活安逸的人。
马云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轻松自由的授课风格,在学生中十分受欢迎。但他还是决定辞职去创业。
对此,马云有这样的解释:“因为英文不错,被有很多人找去做翻译,但白天要上课,没时间,就都拒绝了。我们学校很多退休的老师,在家没事干,工资又低。所以,我想成立一家中介性质的翻译社。那时候,我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赚钱,只是觉得。这么做挺好的。也因为一个梦想,我觉得这个翻译社是有前景的,它可以成为杭州市甚至浙江省最大的一家翻译社。”
于是,马云在1991年投身进了创业的海洋,并创办了自己创业的第一个经济实体,一家名为海博的翻译社。其后,为了不让这家翻译社倒闭,马云为它努力奋斗了两年。
要不是因为1995年在美国与Internet(互联网)偶遇,恐怕此后伴随着马云一生荣辱沉浮的就是那个海博翻译社了。
据公开消息称,1995年3月,马云从美国回来后,就在杭州用身上仅有的1元人民币,再加上在拉斯维加斯赢来的600美元买了一台电脑。这时的马云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曾荣获“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的称号,担任学校驻外办事处的主任。最终,他为了创业还是向校长提出了辞职。
“就在我和校长说我要辞职离开学校的时候,浙江电视台邀请我去做客。那时,校长才刚从斯坦福回来,他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想回来了就回来,我随时欢迎。’我当时的回答是,现在我是不会回来的。但如果要回来的话,也一定是在10年以后。”
就这样,特立独行的马云放弃了在学校里的地位、身份、待遇和所有一切让无数人羡慕的东西,毅然决然地下海。
多年后,马云对于自己当时那么决绝地走做出这样的解释:“我自己已经30岁了,想要去做一家公司,只要确定一个行业,无论什么公司,我都一定会全身心地跳下去。”
正是因为这种毅然决然的“跳下去”的勇气,即使之后经历被骗,马云仍旧坚持初衷。他于1999年3月重回杭州,并随后成立了一家为他带来无限风光与梦想的企业——阿里巴巴。
马云的这段经历在多年后被无数人评价为:如果马云当时没有勇气和坚持“跳下去”,恐怕终身难与互联网有联系。
从马云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创业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这样的胆识,而非你的眼光有多么独到。虽然很多人都能看到商机,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把握住商机。(www.xing528.com)
想是做的前提,做是想的实践,两者联系密切。只想不做的是空想家,只做不想的是莽夫。
因此,想和做对创业者来说,都一样重要。要创业,首先要有敢想敢做的勇气,抓住机遇并果断行动,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第二,依靠行动的力量,把想法付诸实践,使自己进一步靠近成功。
由温州商人组成的独树一帜的温州商团,如果回顾他们的发家史就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摆地摊出身的,从做几百几千元的小本生意起家的,但数年后竟然都成为了大老板,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很多人对他们的成就,通常会不服气,自己只不过是不屑于做那么小的生意,如果当初自己也这么做,一定会比他们赚到更多。不错!或许你的能力、知识和经验等都胜过他们,但是为什么当初你不去做呢?
所以,很多人只能对着别人的成功留下羡慕和慨叹罢了。爱迪生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空想过,也都幻想过。想入非非正是青春的标识。但是,我年轻的朋友们请务必谨记,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你们的未来不仅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不要总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行动才是真理。
一个实际的行动远胜过一万个空洞的幻想,只有行动才能改变命运。
很多人对创业充满期待,同时又对自己不自信。其实,只要你敢去做,任何人都能致富。之所以我们身边许多人能成功,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比你“敢”做。
早在2007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位个子不高却十分执着的男人向世界宣布:“我们要让吉利车走遍世界各国,而非让世界各国的车走遍中国。”这个人是李书福。潜行三年后,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了李书福当年豪言壮语的最佳佐证。
李书福,这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缔造者,和他的吉利汽车向来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他的种种豪言壮语和惊世骇俗的言论,委实把媒体的神经刺激了一番。对向来低调、中庸的中国企业家来说,李书福算是一个另类。他的张狂,他的激烈常常会引来外界的批评和诟病。但正是因为这种对产业追求的张狂和激烈,也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地把他希望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振兴中国自主品牌的救赎情结表现出来。
“一个人只有敢想敢做才能生存”,这是一句在任何一个有着激烈竞争的商品市场上都普适的至理名言。而在很多行业几乎被西方引进技术、品牌、资本所充斥的中国市场中,国产品牌生存空间逼仄艰险。而那些有着浓厚的救赎情结的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们,只能不畏艰险地继续抗争、奋斗,一点一滴地打出自己的江山。李书福与许多创业英雄一样,早就怀着宏伟的创业冲动,希望在某个领域中大展拳脚成为值得学习的榜样。
李书福这个偏执的救赎者获得了成功,表现了他敢于突破自我的中国企业家的形象,这些正是在他敢想敢做的勇气推动下的结果。
马云也曾多次强调,敢想敢做是年轻创业者们必备的法宝,只要有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就会有奇迹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