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税:赋予你制约权力的力量

税:赋予你制约权力的力量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人——改革开放30年税务人素质提高之过程要问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眼前的路对青年人来说是恢复高考,对中老年人来说则是平反、回城等等。与此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已经展开,“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在交锋。在年龄结构上,则以“三八”式、“解放”式的老干部或解放后留用的老税务人员为主。总之,税务人的素质已基本胜任

税:赋予你制约权力的力量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人——改革开放30年税务人素质提高之过程

要问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可能很多40岁以上的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物质。此时,说者和听者眼前都会浮现林立的高楼、丰富的商品、穿梭的车辆、纵横的高速公路磁悬浮列车、巡天飞船、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还有电脑手机……

的确,物质的丰富和升级给人的印象最深,也最能证明什么。但是,若追问,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些改变。这时,答者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你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也对,这30年变化最大的首先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如果只见物而不见人,那就如同只见泰山不见土壤。泰山是土壤垒起的,物质——经济发展,是人的智慧和劳动所创造出的,没有人的观念的变化,素质的提升,物从何来?!

回顾这30年,假设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我们可能还会生活在“两个凡是”的紧箍咒之中,仍然会“以阶级斗争为纲”,内斗不休,怎么可能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改革开放,一心一意谋发展呢?!

同样,假设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以及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我们可能还会在“姓社姓资”的争论中纠缠不休,又怎么会扬弃计划经济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呢?!

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铺平了道路。而“科学发展观”则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类社会文明治理的根本目的和方法展现在我们面前。

马克斯·韦伯说过:“思想所创造的观念,经常就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头的行动轨迹。”

正是30年来不断的理论创新,解除了民众的思想禁锢,导致了观念的解放,积郁已久的力量如火山爆发,生产力的发展又带动了上层建筑的改革,两者共同作用,为物质文明建设插上了翅膀;“仓廪足而知荣辱”,又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企业、个人能够接受更多的新知,掌握更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创新,使物质更加丰富,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福利需求。

也许,物的变化的逻辑,就是这样由人的观念进而人的素质、人的创造发展而来的。

不过,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论述30年间国人整体从观念到素质的变化,那是个人能力所不逮的;笔者只想从个人经历出发,聚焦税务系统人的变化,试图通过一斑来见全豹,一滴水来窥太阳

即使这样,这个题目也嫌太大,我唯一有自信的地方在于,30多年前,我就进入了税务系统,先在西安市税务第三分局工作,以后又到市税务局机关,之后一直从事税收科研和宣传,走遍三秦。我目睹了同事和同行们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同中国式的改革一样,是渐进的,一年两年不明显,十年二十年就如相隔几代,何况如今是以30年的纵坐标衡量之呢?!

30年前的1978年前后,税务人的观念和基本素质是个怎样的状态呢?

彼时,国人刚从“文革”的破坏中走出,一方面对过去仍在反思,揭批查、平反冤假错案、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另一方面,则对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前景充满期望、憧憬。这是因为透过国家刚刚开启一点缝儿的门窗,使人们窥见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另外也是因为党和政府雄心勃勃的远景规划,例如党的十一大宣布的再造十来个大庆等目标,使人们看到了可见的路径和希望。眼前的路对青年人来说是恢复高考,对中老年人来说则是平反、回城等等。虽然总的目标已经有了,但传统的意识形态、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在,人们的思想还被束缚在“两个凡是”上。与此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已经展开,“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在交锋。

当时,我在西安市税务第三分局工作,已有了一年专管员和一年办公室工作的经历。现在回头看那时的自己和同事,我感到在政治上,我们还没有跳出阶级斗争思维的窠臼,认识、分析问题都以此作为出发点,最简单的例证,就是将企业偷税作为阶级斗争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表现,认为应该严加警惕。在思想上,则因循守旧,思维是线性的、僵化的,既不知道多少古今中外文明成果,还对其持排斥态度。即便是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所学到的也是割裂的、不完整的。在业务上,那时的税制简单之极,只有八个税种,对国营企业主要征收工商税,实际上只要懂加法和乘法就可以胜任工作,人们缺乏学习业务的动力,更遑论学习税收理论。在行为方式上,则墨守成规,缺乏制度、程序意识。在文化结构上,当时的三分局40多人,仅有的两个大学生在粉碎“四人帮”后,一个调到学校任教,一个调到科委任职,人员主体基本都是高小、初中毕业生。我是初六八级“老三届”,说是初中毕业,实际上因为“文革”爆发,只完整地上了一年初一,就这还被看做有文化,当了一年专管员就被调到办公室任文书秘书。在年龄结构上,则以“三八”式、“解放”式的老干部或解放后留用的老税务人员为主。我们这些1950年后出生的复转军人则算是新鲜血液。

回头看,3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今天的税务人与当时比,可以说判若两人。以我所在的税务三分局为例,早在1994年已改为西安市国税稽查二分局,人员逐渐增加到如今的139人。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在文化结构上大专学历已占到37%,本科学历占到57%,还有4人拥有硕士学历。我不敢妄测我的老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已达到多么高的程度,但是以当今税务员工的平均素质而论,他们在思想、政治、业务、文化等方面肯定比当时高出许多,应是不言而喻的。以思想素质为例,他们已经没有意识形态的禁锢,他们可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敞开触角汲取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例如法律伦理、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在政治上,他们少了许多困惑,他们坚信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业务上,他们的变化更大,不仅有着扎实的财税、经济基本理论,而且熟悉各项税收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征管活动;同时,都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各项业务。近几年税务系统广泛开展的税务文化建设活动,使他们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范围更加广泛,终身学习已成为多数人的自觉。总之,税务人的素质已基本胜任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税收工作的要求。

但是,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的素质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有质的变化,就整体来说,这是30年来内外环境变化和个人努力的日积月累形成的,当然也有新陈代谢的因素。

个人认为,这30年税务人的变化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2年改革开放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1980年、1981年我国三个涉外税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第二阶段:1983—1993年改革开放全面探索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1983年、1984年两步利改税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税收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1986年)的颁布实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1993年)的颁布实施;第三阶段:1994—2002年改革开放制度创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分税制的实施以及2002年《税收征管法》的重新修订;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改革开放成果完善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则的提出与实施。

显然,这样的划分侧重于改革开放过程中阶段性的税制改革对税收制度、税收工作机制的影响以及对税务人工作、学习、心理造成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证明客观因素对提升税务人素质的作用,当然,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自身的努力也是重要因素。

第一阶段:1978—1982年,改革开放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

因变量。这一阶段,思想理论领域最重大的事件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及其与“两个凡是”的交锋。讨论的结果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进而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基本路线。

在经济领域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联产承包制”的全面推行,这既是解放思想的成果,又是改革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声。以此为原点,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同时开放也成为题中之义。国外资本开始进入中国投资,广东、福建设立了经济特区,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开始萌芽。而国企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在社会文化领域,恢复高考和对陈景润等科学家的报道,弘扬、激发了全社会的学习热、文凭热,追求知识,完善自己,将被“文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财政、税收领域也强调解放思想,为社会主义利润恢复名誉,为税收恢复名誉。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发挥税收的杠杆和再分配作用。调整了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开展以引进增值税,实行利改税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的前期调研与试点。1981年和1982年先后批准税务系统增加8万人的编制和省级税务局升格。特别是三个涉外税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税收为改革开放配套服务和税收法制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变量。影响税务人素质的有三大因素:一是一批曾被打成右派或被下放农村五七干校的老同志返城恢复工作,同时1982年面向社会招收了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大改善了税务系统整体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二是在批判了“知识无用论”的邪说之后,人们普遍重视文化,中青年干部包括笔者在内普遍通过上电大、上党校及函授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三是各级税务机关也因势利导,通过开办培训班或推荐到院校培训的方式,进行税收业务培训。这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和提升了税务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第二阶段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利改税”提供了人才和基本能力支持准备。

第二阶段:1983—1993年,改革开放全面探索阶段

因变量。这一阶段,思想理论领域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这是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成果和总结。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www.xing528.com)

在经济领域,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及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在以国营企业改革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经历了放权让利,包干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探索,在此过程中,触及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完成了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在社会领域,由于体制转型和价格体制改革,出现了价格双轨制,一些人趁机利用价差牟利,出现了官倒和腐败,人民群众极为不满,加之各种思潮蜂起,种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酿成政治风波。但党和政府始终把握着改革开放的主航向,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积累的矛盾。

在财税领域,这一阶段最重大的事件是1983年和1984年两年相继进行的两步利改税,以及为配合改革开放而进行的工商税制建设。第一步利改税,将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第二步利改税,则将工商税改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并新增了资源税地方税。这以后到1993年,又陆续配合经济形势和新的所有制成分出现和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税种,构建起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体系。伴随着税制的逐步完善,税收征管的法治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198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1993年全国人大又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标志着税收征管由经验、行政治理迈向法治化的轨道。在此前后,中国税务学会以及各地税务学会的成立,将税收理论研究引向了深入。“征管查”三分设的探索则为专业化管理和制约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保证。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税务队伍伴随着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也不断扩大,从税务总局到各地的税务系统培训体系初步建立,进入税务系统的门槛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建设提上了日程。

自变量。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体系的搭建,无论对税务人员的数量或是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阶段,税务队伍仍在扩大,但进入门槛有所提高,更多的经济专业的大专毕业生进入了税务部门,同时各级税务部门自办的税务学校培养的学生也踏上了工作岗位。新鲜血液的注入,持续改善着税务队伍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以及年龄结构。骤然增加的工作量对税务人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习新税制、新税法成为每一个同志的首要任务,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充电”成为提高素质的两种主要形式。征管制度的逐步改革,由“一员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集于一身”的制度,转变到征管稽查“两分设”或管理、征收、稽查“三分设”,则对税务人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掌握税收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分工,使技能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专业化的管理又促进了专业技能学习的深入。税收征管条例和征管法的相继实施,使税务人员有了依法治税的意识、程序意识,既规范了行为,也避免了可能的违纪违法行为。各地税务学会的成立和各类税刊的创办,为税务人员进一步研究学习税收理论,总结征管经验,学习税收知识提供了最切近的园地和平台,对提升税务人的综合素质功不可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建设也悄然由计会统部门的信息存储、分析、传递向全面进入税务管理渗透。税务人员面临着信息化时代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挑战。与此同时,税务人也开始了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构。

第三阶段:1994—2002年,改革开放制度创新阶段

因变量。这一阶段,在思想理论领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和“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它对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起着指导性作用。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对围绕改革开放产生的“姓社姓资”的争论采取了搁置争议,埋头发展的务实态度,抓住了世界产业转移的宝贵机遇,使中国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产业圈,取得了后发优势。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则将意识形态争议釜底抽薪,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为团结各阶层的力量,凝聚了共识,为扩大开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发展民营经济,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清除了障碍。

在经济领域,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目标,财政、金融、投资、外贸等部门和行业都展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国有企业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展开了改革。经过民进国退的重组,国企基本退出了竞争性行业和产业,民营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国企则集中在决定国家经济安全或自然垄断的行业和产业,国企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农业领域,围绕减轻“三农”负担的税费改革开始破题。2001年,中国加入WTO,给中国经济走向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抓住机会走向了世界。而新一轮的国外投资则带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社会领域,依法治国成为十五大以后社会治理的主题词。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被相提并论。但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国企改制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到了预警值,腐败问题严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稳定成为社会治理的中心目标。

在财税领域,伴随着1994年财政分税制体制改革,以及又一轮税制改革,财税制度、机制以及机构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分税制加大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使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平衡各地区发展的能力,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税制改革使税制基本上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更为中性,税基也有所扩大。机构改革则使税务局一分为二,分成国税局与地税局两个机构,征管力量得到加强,征收率不断提升。为适应分税制改革对税收工作和税务人员素质的要求,税务总局和各级税务局在这一时期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其核心是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合并了部分征收机构,征管查三分离,普遍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金税工程一期、二期相继实施。征管模式的改革又对税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税务总局相继制定了教育发展纲要、公务员培训办法,将培训制度化,凡税务系统公务员都有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培训内容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等。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有详细的要求。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则制定了《税务监察办法》、《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等规划和方法,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拥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手段的税收队伍。

自变量。税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开始随着分工向专业化靠近,轮岗则促进了知识的多元化。领导干部、征收、管理、稽查、计会统以及人事教育监察等人员都有了自己的学习侧重。专业化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征收质量和管理质量。这一阶段,电脑逐渐普及,懂计算机原理和操作成为对每一个人的共性要求。

2001年《税收征管法》重新修订,增加了纳税人的权利条款。改变了以往单向度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偏颇。这对税务人员的触动很大,从此,依法征收,不收过头税,以及摆正与纳税人的关系,为纳税人服务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税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

税收科研逐渐普及,中国税收理论体系逐步构建。许多人都能在理论指导下对业务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更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税收宣传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一些税刊通过拓宽宣传面,关注纳税人的利益,又通过将税收与法制建设、政治文明联系起来挖掘其本质属性与规律,使税企读者对税收的认识由工具层面上升到了政治文明建设层面,视野豁然开朗,对税收的本质有了理性的体认。其对税务人员素质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但意义绝不可小觑。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改革开放成果完善阶段

因变量。这一阶段,思想理论领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指导思想有机联结,形成了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既包含了党的终极目标,又包含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其核心内涵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它的方法论,强调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治理范式的调整和转变,极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性。以“科学发展观”检视我国以往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不少偏颇,而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指导未来的发展,则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

在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但侧重于完善,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加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农村改革被给予了更大的重视、税费改革的思路调整为少取多予,进而彻底取消农业诸税,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补贴,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

在社会领域,纠正了以往效率优先的偏颇,强调机会平等和社会分配公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全民共享。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改革深化,明确了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加大了投入,特别是对后发地区和弱势人群的保障。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初见成效。

在财税领域,改革以“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为基本原则,采取了小步渐进的方法。取消了屠宰税、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牧业税等涉农税收,统一了城乡税制。调整了消费税,对个人所得税更注重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行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个人申报制度,同时两次调整了起征点。实现了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内企业所得税法的“两税合并”,并由此完成了立法。还调整了一些地方税。税收征管进一步完善,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税收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从征管、执法到办公都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纳税服务层次提高,注重为企业发展服务,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在税务人员培训方面,鲜明地提出“教育兴税、人才兴税”战略,要求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规划详细,执行坚决,分类指导,效果明显。基层普遍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和竞赛检验其成果。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成效明显,以陕西省为例,无论国税还是地税,在近年的地方政府考核中都名列前茅。特别是2006年以来开展的税务文化建设,提升了管理水平,促进了学习的全面和深入,在政府部门中独树一帜。税收宣传就全国来说已构建了报刊、出版社、网络的完整平台,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互动频繁、良好。税收科研向纵深发展,日益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成果。

自变量。税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呈现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趋势。所谓深度,是一批同志或在组织的引导下或自发地在已有的专科、本科学历基础上攻读硕士、博士深造,专业既有财税也有经济还有工程类。所谓广度,是在税务专业以外,攻读法律、管理、伦理等社会学科,以充实自己。一些税务机关鼓励税干攻读“三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以造就复合型人才。领导干部视野逐渐开阔,涉猎范围广泛,并学以致用,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构建学习型组织,创建税务品牌等,表现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创新力和执行力。税务人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大为改观,有了强烈的进取、开拓和争先意识。

专业化的管理也促进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配合和凝聚力,征管查的机制经过人的无间配合,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有效运转。

税务人视野不断延伸向社会,通过汲取当地文化资源,增加了对工作地的认知和感情。许多人主动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扶贫、助学,帮助有困难的纳税人,表现出了较高的道德风范。

税务人也释放和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这不仅体现在各种宣传物的综合文化质量上,还体现在文化创作中,许多人著书立说,内容涉及伦理、历史、文学等方方面面,体裁则有学术、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等。以陕西国税为例,有的人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有的人频频在社会刊物上发表作品,有的作品还获得了社会奖项。这些不仅对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相关作用,也日益改变着社会各界对税务人员的印象。

总之,以30年的纵坐标去衡量税务人素质的提升,其变化之大,其提升幅度之高,怎么说都不算过分,应该说,这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尽管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与上升空间,但以今日之税务人与30年前之税务人相比,使我想起了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作品《怎么办?》中提到的“新人”。以新人为今日之税务人整体作喻,我想也是合适的。其特征如下:

1.有对法律的敬畏和遵从;2.有对纳税人的尊重和服务意识;3.有鲜明的价值观;4.有全球化的视野;5.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6.有专业的财税知识和能力;7.有信息化时代必需的电脑和网络运用能力;8.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9.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10.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

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有着较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税务队伍,才构成了税务部门的软实力,与各种硬件紧密融合,30年来,年复一年地很好地完成了党和政府赋予税务部门的各项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