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希南帕夏清真寺:宗教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

希南帕夏清真寺:宗教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作为宗教功能单位的希南帕夏清真寺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为伊斯兰宗教进入该地区开启了大门。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科索沃境内几乎所有的东正教教堂和修道院无论是乃在运转的还是已经被损毁的都有北约军人把守,而清真寺则没有。希南帕夏清真寺建造于1615年,是科索沃境内重要的伊斯兰宗教圣地和文化古迹。希南帕夏清真寺的穹顶直径大约14.5米,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奥斯曼土耳其艺术风格。希南帕夏清真寺曾经拥有过一座神学院。

第四章 作为宗教功能单位的希南帕夏清真寺

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为伊斯兰宗教进入该地区开启了大门。奥斯曼帝国起初并不热衷在巴尔干传播伊斯兰教,但帝国中居民如果拥有穆斯林身份却可以赢得一定的政治和军事特权。17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经济的衰落,奥斯曼人开始刻意地将伊斯兰教作为形成并且维持与被统治者之间纽带的工具。(1)从这一时期开始,阿尔巴尼亚人大量接受伊斯兰信仰,而在此之前他们主要信仰天主教。(2)科索沃地方政府认为早在18世纪阿尔巴尼亚人就实现了与伊斯兰教的政教分离,而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到现在仍然没有做到这一点。(3)根据科索沃前任大穆夫提介绍,科索沃全境共有513座清真寺,其中216座在科索沃战争中被毁。(4)英国波斯尼亚学院公布的数据是:1993年科索沃共有607座清真寺,仍在使用的有568座,其中三分之一毁于科索沃冲突。(5)尽管科索沃阿裔族人强调民族的认同甚于他们的宗教认同,但是这并不影响阿裔以宗教符号作为其民族特征。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科索沃境内几乎所有的东正教教堂和修道院无论是乃在运转的还是已经被损毁的都有北约军人把守,而清真寺则没有。清真寺是当代科索沃伊斯兰信仰活动的中心之一。(www.xing528.com)

梅托西亚地区南部普里兹伦市是科索沃第二大城市、“科索沃共和国”南部重镇,14世纪杜尚国王建立的强大塞尔维亚王国曾经定都于此。美联社记者在2008年科索沃旅游介绍中如此评价普里兹伦,“这里还保留有斯拉夫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中世纪碰撞的痕迹,特别是伊斯兰和神秘的东正教的冲突”(6)。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穆斯林甚至阿尔巴尼亚而言普里兹伦的地位非常重要。1878年阿尔巴尼亚人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普里兹伦同盟”组建于该市,其纲领所描绘的未来阿尔巴尼亚国家界限就是后来“大阿尔巴尼亚主义”疆域的雏形。(7)穿城而过的比斯特里查河(Bistrica)边静静伫立着普里兹伦最主要的清真寺——希南帕夏清真寺(Sinan PaLa Mosque)。希南帕夏清真寺建造于1615年,是科索沃境内重要的伊斯兰宗教圣地和文化古迹。希南帕夏清真寺的内墙有天堂(Jennet-misali)铭刻和最早可以追溯到1628年的巴洛克风格内部绘画装饰。希南帕夏清真寺的穹顶直径大约14.5米,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奥斯曼土耳其艺术风格。整座清真寺几乎完全由石料堆砌而成,其内部主要有膜拜祈祷场地和放置敏拜尔的区域两部分,它的大穹顶和细长的43.5米高多边形尖塔是普里兹伦城市标志。希南帕夏清真寺曾经拥有过一座神学院。大约离希南帕夏清真寺150米远,即为著名的科索沃穆罕默德帕夏浴室(Hammām Mehmet Pasha),它现在的主要功能是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