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晗——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史事和人物》等。
1909年,吴晗出身于一个贫苦之家。他的父亲吴宾珏在青年时曾考中过秀才,在当地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能吟诗填词,很为当地人尊重。虽然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但吴宾珏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屡遭失败,迫于生计,后来做了蒙童馆的教书先生。
吴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重视对他的教育,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实现自己未达成的心愿,另一方面也希望儿子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身为教书先生的吴宾珏懂得教育只有严是不够的,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他尤其重视对吴晗文学兴趣的培养,其中又以培养吴晗对读书的兴趣为先。
吴晗7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到乡村学堂读书。在这期间,吴晗开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籍。吴晗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古典名著。刚开始的时候,小吴晗有许多字不认识,许多句子读不懂,感觉到学习非常困难,吴宾珏耐心地协助、指导,使儿子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阅读。在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后,父亲开始让他读更难的《御批通鉴》,以此来开阔吴晗的视野。等到再大一些的时候,父亲开始与他读诗作词,培养他对文学的兴趣,积累古典文化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儿子的积极性,父亲经常与儿子探讨诗词曲赋的创作方法,互相切磋技艺,常常为了一个字的意境而争得不可开交。
在父亲的教育下,吴晗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而家里丰富的藏书也大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藏书里最多的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如《唐史补》、《明史》等。这些历史书籍都是我国史书的典范之作。正是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吴晗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越来越浓,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毕生从事历史研究。为了给日后从事历史学科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吴晗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父亲收藏的书籍。后来,家中的藏书读完了,吴晗就开始自己借书读、买书读。那一段日子里,吴晗一听说谁家有好书,哪怕走几十里路,哪怕刮风下雨,他也一定会去把书借回来读。渐渐的,乡亲们都知道了这位求书若渴的读书人,都十分乐意把自家的藏书借给年轻的吴晗。
对于吴晗来说,最痛苦的是看到了好书却无钱购买。有一次,吴晗为了买一本心爱的书,竟然把自己的铺盖卖掉了,为此忍受了很长一段日子的寒冷。家人知道后,都心疼不已。为了支持吴晗买书读书,他的大妹妹还把自己的压岁钱给了他。吴晗正是用妹妹的压岁钱买来了影响他一生的书籍——《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后来,吴晗的书越读越多,终于走上了史学研究的道路。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www.xing528.com)
1.孩子有阅读计划吗?
2.你爱读书吗?家里的读书氛围浓厚吗?
3.你是否曾和孩子针对某一本书展开过讨论?
吴晗的父亲是一位十分智慧的家长,从小就培养了吴晗对读书的兴趣,引发了他对历史的热爱。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可是孩子阅读兴趣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孩子学步之始,常常会跌跌爬爬,学话之初,发音往往不够准确一样,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时候也同样需要耐心,并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电视引发法。据调查显示,如今一个20岁左右的人,至少已经花了2万小时看电视。电视已经成为孩子学校生活之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续剧,或根据著名童话、寓言、传说改编的动画片等让孩子观看,然后找来这些名著的通俗读物和连环画给孩子阅读,使孩子能进一步理解,从而引发其阅读的兴趣。
第二,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加,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月计划”,也可以是“年计划”。如果孩子有足够的能力,那么这个计划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做,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
第三,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欢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
第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孩子有自己的书房、书桌、书架;为孩子购买喜爱的书籍;房间里挂上“读书使人进步”等名人名言。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产生。
第五,多和孩子交流。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授给孩子,共同写读后感。有条件的可在家中设立“读书专栏”,开办“读写园地”,这会启发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有助于提高其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会巩固和发展孩子的阅读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