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专家。12岁留学美国,学习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后归国。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华英工学词汇》等书。
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原是一个茶商,后来破产,靠种田维持一家人生活。
七八岁的时候,詹天佑被送到私塾读书,但是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更喜欢摆弄一些机械。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领着詹天佑到一家工厂玩耍。看到轰鸣运转的机器,詹天佑感到非常好奇,东看看,西瞧瞧,眼睛都不够用了。回来以后,他就用泥巴来捏“洋机器”。他凭着自己的想象设计了许多“机器模型”,并且,他还到处搜集废弃的机器零件。他的衣兜总是装得鼓鼓的,里面都是他的珍宝,有螺丝、齿轮、发条、铁钉……
有一次,母亲刚给詹天佑换上一件新衣服,等他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就发现衣兜破了两个洞,原来里边装了一些尖硬的零件。母亲一气之下,把这些东西都扔到了院子里。小天佑又是心疼自己的“宝贝”,又是委屈伤心,哭个不停。詹兴洪回来后,看到儿子在哭,忙问明了事情原委。他赞许了儿子的志趣,并帮儿子捡回那些“宝贝”。有了父亲的支持,詹天佑从此更加“明目张胆”地摆弄这些小零件了。
有一天,詹天佑看着家中墙上的挂钟出了神。挂钟为什么会“嘀嗒、嘀嗒”走个不停呢?为什么到时间就会自动敲响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动手把挂钟拆开,想看个究竟。等他想把挂钟再按原样装起来的时候,却怎么也装不好了,急得满头大汗。父亲看见挂钟被拆得七零八落,虽然有些生气,但也没有责骂他,而是领着他到县里的钟表店,让他仔细看工匠怎么拆装钟表。
1871年,詹天佑读完了私塾。詹兴洪希望儿子能继续读书或学习某种技艺,但因家境拮据,不能如愿以偿。这时,清王朝正招考幼童出洋留学。詹兴洪在香港的同乡好友谭伯村力劝他送子赴美,走“洋翰林”的道路。为了儿子的前程,詹兴洪夫妇忍痛在“出洋自愿书”上签了字,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儿子。
1872年7月,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第一批留美官方学生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为期10年的留学生活。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www.xing528.com)
1.孩子在玩耍时,你会不自觉地在一旁“指指点点”吗?
2.当孩子拆坏了家里的玩具时,你对他发过火吗?
3.你有没有在孩子的折腾中看到他的天赋与潜能?
小孩子好奇心强、好动,往往喜欢折腾,有时不免犯错或给父母添乱。比如有的孩子把玩具甚至家用电器拆得支离破碎;有的想帮父母做家务,结果越帮越忙,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这时,做家长的不能斥责孩子,更不能从此下禁令,而应该让孩子多尝试,最好能及时指点,让孩子顺利完成他的“杰作”,比如把玩具装配回去等,从而增强他自己动手、创造发明的乐趣和信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往往就是在瞎折腾中培养出来的。
怎样放手让孩子瞎折腾呢?
第一,家长不要在一旁“指指点点”。现在孩子们的玩具越来越多,而且制作得十分精巧,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可以行走,甚至能做各种表演。在孩子玩玩具时,有些父母喜欢在旁指指点点。对于年龄很小,不能独自玩耍的孩子,这是有必要的,母子共玩,父子共玩,也可增强感情和家庭乐趣。但是如果孩子稍微大一点,能够独自玩耍,父母则最好放手,让他自由地去玩,这样更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
第二,适度要求孩子不要随便毁坏玩具。有的孩子玩玩具时,极不老实,玩几次就腻了,喜欢敲敲打打,有的甚至把玩具弄得支离破碎。父母看了不免痛心,忍不住要骂几句“再这样弄坏,就不给你买玩具了”,或者“这么贵的玩具一点也不知道爱惜”。适度要求孩子不要随便毁坏玩具,教育孩子要爱惜玩具、爱惜东西,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第三,借机启发孩子。当孩子的瞎折腾显露出某方面的特长时,父母应当加以引导和启发,而不能用纪律的条框去规整它。孩子的天赋在孩提时如果得到赏识、开发和培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詹天佑的父亲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当他发现儿子在机械方面有特长时,赞许了儿子的志趣,并鼓励他继续“明目张胆”地摆弄零件,这无疑很好地开发了他的潜能。
作为父母,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瞎折腾”吧!这样不仅能让他在“瞎折腾”中得到满足,还可以丰富知识,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思考力等;并帮助他发现世界、认识世界,从而产生改善世界的强烈愿望。会瞎折腾的孩子往往是有潜力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