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璞——让孩子“学知不足”
宗璞(1928— ),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宗璞是冯友兰先生的女儿。
冯家的人大多有艺术气质,在女性成员中更明显。冯老的姑姑便是位女诗人,十多岁就著有诗作《梅花窗诗稿》,可惜18岁便去世了。宗璞的姑姑冯沅君,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在美国生长的侄女冯崃,英文写作也很有成就。
宗璞自小受家庭的熏陶和中西文学的滋养,使她拥有特殊的艺术气质。15岁时,宗璞发表了第一篇散文,那是她和同学到滇池露营后所写的真实感受。后来,她的文章经常发表,有人甚至称她是作家了。
冯先生在高兴之余,担心宗璞聪明有余,学力不足。他说:“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既有很高的聪明,又有过人的学力。杜甫说他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一句说的是他的学力,下一句说的是他的聪明,二者都有,才能写出他的惊人诗篇。”
冯先生常常勉励宗璞,人对待物质名利等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对待学习和学问要知不足。聪明的人很容易取得一点小成绩,也容易满足于现状,最后一事无成。而依靠学力取得学问的人,则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不足,为此就要更多地读书,弥补不足。
长大后,宗璞的创作突出“诚”与“雅”,以文笔婉约细腻见长。“吾家代代生才女,又出梅花四时新。”冯先生曾自豪地说。
父母提高卡(www.xing528.com)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吗?
2.孩子是否把“我已经比以前进步了”挂在嘴边?3.当你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时,孩子的反应如何?
冯先生提倡对于物质、名利要知足常乐,对于学问和知识要学不餍足。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孩子一定要学会时时反思,时时学习,时时改进,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落后。
第一,不能让孩子被动地学习知识。如果“知足常乐”,学习就有可能是被动接受,其后果就是应付学习任务。但如果有“不知足”的意识,那么会想用什么方法去学习,以及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的进步就是必然的了。
第二,不能让孩子满足于纵向的进步。现在,孩子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了,mp3、复读机、视频教学……在这种条件下,孩子每年都有进步也是必然的,但如果这种“进步”成为了孩子“知足”的理由,那就是孩子的“灾难”了。如果孩子只看纵向,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只陶醉于自己已经“进步”的氛围,肯定要影响学业。而如果“不知足”,这种现象就不会存在。“不知足”的人往往会加强比较,无论纵向的还是横向的,一比就会发现问题,就会看到差距,进而奋起直追。
第三,不能让孩子满足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一般来说,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孩子不多,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几个,但在现实生活中,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的孩子不在少数。老师布置了10道题,家长如果让孩子多做一道,他就不乐意;学校周六周日放假,家长让孩子去参加辅导班,总会引致孩子的许多牢骚……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过早的“知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