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04—1955),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20世纪30年代初,她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一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出身名门,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父亲林长民曾两度留学日本,回国后出任过福建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后来,林长民又与梁启超等人创办《国民公报》,倡导宪政,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长在这样的书香之家,林徽因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父亲林长民留学日本时,她的翰林祖父和才女姑姑就对她进行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使得她对诗词、字画等样样精通。
林徽因的聪明让父亲很是惊叹,为了开阔女儿的视野,也为了增强女儿对美的感受,开明的林长民决定让林徽因接触西方文化。1902年,当他出游欧洲时,决定带林徽因同行。
林徽因带着感受广阔天地的理想,与父亲行走于美丽的欧洲。他们的足迹遍及日内瓦、罗马、伦敦等地。美丽的欧洲风光,浪漫的欧陆风情,大大地开阔了林徽因的眼界,也激发着她对美的感受。1931年4月,她的处女作《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的诗多以表现个人情绪的跌宕起伏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这些都为她后来写出美丽诗句打下了基础。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重视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吗?
2.你能及时抓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声音等,来启发孩子吗?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意志和情感之中,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林徽因的父母深知美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带着小林徽因观览了美丽的欧洲,领会浪漫的欧陆风情,让她认识了美,懂得了美。这为林徽因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家长可以从一些生活细节做起。(www.xing528.com)
凯兹太太有一个非常精美的玻璃花瓶,花瓶外表很好看但不大,凯兹太太随手便把它放在了茶几上。
一天,凯兹太太打扫房间,突然发现花瓶里插着漂亮的野花和野草。不用说,这一定是女儿姗妮的杰作,因为凯兹先生是绝对不会有这种雅兴的。插花作品很纯真,淡淡的野花配上绿色的枝条,颇有几分韵味。凯兹太太情不自禁地把花瓶摆在了茶几中间。
过了三天,凯兹太太发现,花瓶里的花变了,原本要打蔫儿的花被换掉了,而且这次的造型和上一次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上次的小花有点淡雅韵味的话,这次则完全像是一个杂乱的插花作品,花瓶里插了一堆枯草和干枝。这次的造型是“摇滚风”吧,凯兹太太心想。
凯兹太太开始留意女儿姗妮的举动了。
第二天,她发现姗妮到院子里的草地上,采了很多花花草草和枝条,并把它们统统抱进屋子,然后放到茶几上。她将原先瓶子里的“枯草”拿出来,将瓶子拿到浴室换上水,然后,开始选择一些小花,又选了一些高一点儿的狗尾草插在瓶子里。这些花草经她高低错落的一搭配,显得非常好看。
隔了几天,凯兹太太发现女儿又有了新作,这次是什么“风”呢?凯兹太太看了看女儿的杰作,嗯,这次应该是“非洲风”吧,花的颜色有棕色、米黄色,还有白色,看起来很沉静……
从此,凯兹太太开始留意姗妮的每一件作品,而且每次都偷偷地将它们拍下来。这可是女儿的作品呀!说不定女儿将来还能成为一个插花艺术家呢!
为此,凯兹太太找来几个空的花瓶,分别摆在窗台和桌子上,特别请姗妮负责家里的插花工作。不管姗妮每次插得好看还是不好看,凯兹太太都会大大地赞扬她一番,姗妮也因此“工作”得越来越有劲。
插花看似简单,但在孩子手里,通过不断尝试和亲身体验,他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美,并从中学会颜色、形状、长短等方面的搭配和组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体现着美,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声音等。家长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让孩子学会感受美、创造美、体现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