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玲——和孩子一起进步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1927年,处女作《梦珂》发表于《小说月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丁玲4岁时,父亲病逝,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母亲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能读会画,多才多艺,喜爱文学,并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
母亲常告诉丁玲,女人也要读书识字,也要工作,也要参加革命。当时还小的丁玲并不知道母亲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丁玲的启蒙教育是由母亲进行的。在家里,无论干什么,母亲都会带上丁玲,教她唱歌,教她背诵诗句,还不时地以故事的形式为她讲解古诗,每当这时丁玲都会听得特别入神。5岁的时候,她已经能背诵几十首唐诗了。
在母亲的指导下,丁玲阅读了很多书籍。有时,母亲也会拿起书本,将内容读给丁玲听。
从小听惯了母亲的故事,丁玲的想象力非常发达,稍大一些,她就能自己编出动人的故事来了。这时候,母亲便成了她最忠实的听众。
随着丁玲的成长,母亲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不够应付聪明的女儿了。为了女儿将来的发展,她决定送女儿去城里的学校读书。不仅女儿要读书,她自己也要读书。
母亲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当然很多是非议。一些遗老遗少们在她们母女俩背后指责:“一个寡妇还进学堂,招摇过市的,成何体统!”
母亲顶着压力,天天跟女儿一起上学放学,回到家里两人还讨论当天所学的知识。丁玲非常敬佩母亲的勇敢,所以对学习一点儿也不敢懈怠,她可不想输给母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母亲毅然参加了游行。看到母亲的爱国热忱和革命精神,丁玲受到鼓舞,也将长长的头发剪掉,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潮中。
母亲和丁玲一起进步,她们俩是学习上的朋友,革命中的战友。
在母亲的教育与培养下,丁玲不仅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思想也有了显著的改变。后来她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这一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后来,她还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里》等优秀文学作品,为解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www.xing528.com)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自身的素质如何?
2.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你是否开始好好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
3.你花在孩子身上的心思,是否比花在工作上的心思多?
达·芬奇曾说过:“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父母的教育观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生命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在母体中接受影响和教育。当孩子出生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将伴随他的成长,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应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等。
第二,不断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父母,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仅为孩子作出榜样,也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家长要主动购买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报,参加家庭教育讲习班,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并用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实践。勤于思考家教中的问题,不断总结家教中的经验教训,注意同他人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
第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心理素质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孩子产生影响。为了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尤其应在某些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信心和勇气;爱心和热情;理智和宽容;恒心和耐心等。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