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支持孩子的自强愿望
成吉思汗(1162—1227),庙号元太祖,名铁木真,蒙古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他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头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战争,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成吉思汗的父亲是蒙古草原上的一代枭雄,在成吉思汗还很年幼的时候,父亲在一场战斗中不幸身亡。成吉思汗兄妹五人就由母亲诃额仑夫人一手带大。
诃额仑夫人虽然识字不多,但是非常聪明,草原上奔波流浪的生活造就了她坚韧的性格。因为孩子众多,她一个人不仅要负担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承担起了培育孩子们良好品行的重任。
成吉思汗从小就很调皮好动,是一刻也待不住的孩子。诃额仑夫人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儿子的好动,反而鼓励他要多在外面活动,像骏马一样在草原上奔跑。
有一天,草原上举行篝火晚会,大家都聚在一起喝酒唱歌,男人们玩得兴起还进行摔跤比赛。一向比较活跃的成吉思汗跃跃欲试,但他担心母亲不允许他上场。可是母亲却向他点头微笑,表示默许。成吉思汗大摇大摆地走到了场地中。当时的成吉思汗块头还不是很大,而对手却是个大个子男人,他一看到弱小的成吉思汗便取笑他。成吉思汗根本不是对手,一开始就被重重地摔了好几次。
坐在诃额仑夫人旁边的人都劝她叫停,免得儿子受伤。可是诃额仑夫人却说“:草原上的男人哪有不流血的?让他知道对手的强大,以后才会更加进取,变得更加勇猛。”
虽然成吉思汗当晚输得很惨,但从那以后,他每天坚持练习,终于练就强健的体魄,为以后四处征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一次,成吉思汗回家很晚。母亲看他满身泥土,脸上还有血迹,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成吉思汗说,他们一群小朋友在草原上赛马,有几个大点的男孩跑过来嘲笑他们,还骂他们是懦夫,他们不服,就跟那些人打起来了。
诃额仑夫人没有骂儿子,而是一边给儿子处理伤口,一边说:“他们以大欺小确实不对,你很勇敢,能不畏强敌,像个草原上的男子汉。但是要想别人看得起你,不是打一架就能做到的,要让他们从根本上服你,就要比他们强。”
诃额仑夫人的话深深影响了成吉思汗。从此,一个信念在他心里悄悄地萌芽:要做一个强者,成为草原上的霸主。(www.xing528.com)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属于对孩子的行为干涉过多的父母吗?
2.你觉得自己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3.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培养自强的品质,你打算如何做?
现实生活中,常听父母感叹,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什么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说什么他都不听了……如果这是事实,那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这说明孩子开始自立自强,成长为一个精神独立的人。
事实表明,孩子本身具有自立自强的愿望。两三个月左右开始将手及其他一些东西放进嘴里感知,四五个月的时候扭动身体想要翻身,六七个月开始想要坐着看世界,八九个月开始想要爬行,一岁左右想要直立行走……孩子在这些时候往往是执著的,因为他想要独立。如果这时父母因为怕脏、怕摔等原因阻止孩子,那么,他慢慢就会失去探索的欲望,变得麻木,一切都依赖父母家人,长大后也会缺少自立自强的能力。而如果父母的态度与诃额仑夫人的态度一致,那孩子将会是另一番样子。
诃额仑夫人对成吉思汗想挑战的愿望采取支持的态度,虽然她知道儿子的对手很强大,而且知道儿子必定会失败,但她还是选择了支持。因为她懂得尊重儿子的愿望,这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后孩子还会敢于做决定;如果这种愿望被看似良好的保护扼杀,那么孩子以后在做决定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同时,诃额仑夫人还懂得自强作为人的一种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中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小时候习惯了磕磕碰碰,长大后就会对挫折形成一种免疫力。如果小时候的挫折被父母好心地“避免”了,那么长大后遇到的挫折必定会加倍。
值得一提的是,诃额仑夫人没有止于支持成吉思汗自强的愿望,而是进一步指出了自强的方向。明确的方向可以避免孩子的盲目努力。诃额仑夫人是一位真正的母亲,她包扎孩子的伤口,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她给孩子指引方向,给予孩子深沉的爱。有这样智慧的母亲,成吉思汗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