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文学:敦煌诗歌作品中的程式》

《佛教文学:敦煌诗歌作品中的程式》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三组《九想观诗》中,第一组类于译偈中的概念程式,第二和第三两组很明显使用了数序程式。以上S3016、S2295所载《心海集》,大部分篇章或使用首句重复程式,或使用句法程式,或使用中间句重复程式。

《佛教文学:敦煌诗歌作品中的程式》

二、其他敦煌诗歌作品中的程式

程式化现象,不唯任半塘先生所举敦煌歌辞中存在,其他敦煌诗歌类作品中也较为普遍。

敦煌写卷有三种《九想观诗》:P3892所载各首分别以“初生想”、“童子想”、“盛年想”、“衰老想”、“病苦想”、“死想”、“胞胀想”、“烂坏想”、“白骨想”领起;S6631所载各首则分别以“婴孩相第一”、“童子相第二”……“白骨相第九”领起;上海博物馆藏48号所载未直交代各想之名目,而各首以“第一观”、“第二观”……“第九观”领起。《九想观诗》直接源于佛教不净观之“九想观”,项楚先生认为它“揉合了‘百岁诗’、‘四相’、‘九想’而成”[11]。在这三组《九想观诗》中,第一组类于译偈中的概念程式,第二和第三两组很明显使用了数序程式。

P3409和S5996、S3017缀合卷载有“六禅师七卫士酬答”故事,写卷开端载有六禅师所说之偈:

第一禅师名远尘,偈:五荫山中有一殿,琉璃七宝作四院。里有一佛二菩萨,护法善神榼迎遍。无名行者烧香火,勤心扫洒无人见。

第二禅师名离垢,偈云:五阴山中有一堂,里有一柱带千梁。安置高座讲般若,一法不说空击杨。击杨论议是魔法,将身求解转被缚。喻若医师不识病,向他门前漫行药。

第三禅师名广照,偈云:五阴山中有一房,里有禅师座绳床。饥餐禅悦食,渴饮般若浆。念念勤精进,无心合道场。道场无幢相,法体元不现。无功无用惃惃用,无行无愿本来遍。

第四禅师名净影,偈云:五阴山中有一道,悬岩险峻无人到。里有金银如意珠,亦有珊瑚无价宝。若有取得用,珍重莫轻贱。轻贱是愚人,劫道无过嗔。逢人省出语,忍辱成佛回。

第五禅师名智积,偈云:五阴山中有一池,里有金沙无人知。定水澄清取得用,开门大施贫穷人。贫穷人得用总安乐,善知识门前不着脚。念念精进自勤苦,身中无病不用药。药病相投须和会,第一慎口净持戒。你自犯药病不差,不得怨师作阐提解。彼此相损不利益,汝病历劫亦不差。我若贪嗔痴病除,誓愿历劫常同会。

第六禅师名圆明,偈云:五阴山中有一灯,白日尽夜明滕滕。无心无油灯即灭,第一将护须避风。[12]

从上引可见,六禅师所作之偈,虽各首句式不一,然其共同点是都以“五阴山中有一□”作为起句,使用了首句重复程式。这样的程式又见于S1494所载《五阴山六首》(拟题),前五首的首句分别为“五阴山中多有宝”、“五阴山中百宝池”、“五阴山中有一塔”、“五阴山中有一人”、“五阴山中有一堂”[13]。与之类似的有S4472五代僧云辩《十慈悲偈》,劝化“君王”、“为宰”、“关令”等十类人物如何“起慈悲”。由诗题来看,这显然是一组诗作,尤其是各首的首句都是“□□若也起慈悲”,空格处依次为所劝化的十类人物[14]

S5692两首一组之偈如下:

要得离三途。先须认本殊。自来无体性。莫遣使驱驱。遇我凭君煞。逢人但并除。记取山僧语。只此是真知。

非佛非三途。非假亦非殊。本来无体性。何所有驱驱。有我随他煞。无人亦不除。山僧若留语。却自忘真如。[15]

诚如项楚师所说,“两首各句互相呼应”,这组偈实际上使用了相互呼应的句法程式。S2672等所载之“禅师与少女问答”故事:

有一禅师,寻山入寂,过至石穴,见一妇人,可年十二三,颜容甚媚丽,床卧榻席,宛若凡居,经书在床,笔砚俱有,因而怪之,以诗问曰:

床头安纸笔,欲拟乐追寻?壁上悬明镜,那能不照心?

女子答曰:

纸笔题般若,将为答人书。时观镜里像,万色悉归虚。

禅师又答曰:

般若无文字,何须纸笔题?离缚还被缚,除迷却被迷。

女子答曰:

文字本解脱,无非是般若。心不见迷人,知君是迷者。

禅师无词,退而归路。女子从后赠曰: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只为无物得心安,无见心中常见佛。[16](www.xing528.com)

这则故事中,禅师与女子之间的四首酬答诗偈,使用了大致相呼应的句法程式。

S3016、S2295载《心海集》,任半塘先生从S3016《心海集解悟篇》擿取以“解悟成佛易易歌”为首句的九章,录入《总编》卷四“重句联章”。任先生说:“(S3016《心海集》)包括各类齐言联章甚多。如曰‘迷执篇’,以‘迷子’二字起之七言四句七首;次曰‘解悟篇’,以‘解悟’二字起之七言四句九首,即右辞是。又接首句,作‘解悟成佛绝不难’者七言四句七首,作‘解悟成佛只到易’者七言四句五首,作‘解悟成佛非别物’等七言四句者共三十首。——凡此皆《心海集》宣扬‘解悟’之同一内容也。兹所以独取‘易易歌’九首入本集者,因此九首联章独以‘歌’名,与[○一八四]联章原题曰‘听唱张骞一新歌’之性质相同,显然是‘歌辞’,非吟非诵也。”[17]其实任先生的这一判断难以成立,《总编》收入的九章与《心海集解悟篇》的其他各章,在原卷中是抄于同题之下,因而是不可分割的。这里,结合徐俊的校录[18],对两个写卷《心海集》的程式使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S3016《心海集》,包括《迷执篇》、《解悟篇》、《勤苦篇》、《七言至道篇》、《菩提篇五言》。《迷执篇》七章,各章首句皆以“迷子”领起;《解悟篇》五十一章,首九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易易哥”,次七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绝不难”,次五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只到易”,次二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非别□”,次十六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次七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无处所”,次五章各章首句皆为“解悟成佛□□□”——这五十一章的共同之处是首句皆以“解悟成佛”领起;《菩提篇五言》二十三章,其中完整之十七章各章首句皆以“菩提”领起。S2295《心海集》,包括《菩提篇》(拟题)、《至道篇五言》、《修道篇》(拟题)。《菩提篇》十五章,其中四章各章首句同为“菩提无相貌”,五章各章第三句同为“菩提只个是”;《修道篇》十一章,其中完整之十章各章首句皆以“修道”领起。以上S3016、S2295所载《心海集》,大部分篇章或使用首句重复程式,或使用句法程式,或使用中间句重复程式。

S5648《皈依三宝诗》(拟题):

稽首皈依佛,千花座上尊。玉毫光照处,降福助明君。

稽首皈依法,龙宫海藏经。玉函开展处,降福助明君。

稽首皈依僧,缘觉及声闻。如来亲付嘱,降福助明君。[19]

上引诗三章,各章首句为“稽首皈依□”,空格处依次为佛、法、僧,各章末句则完全相同。是此诗兼用概念程式和末句重复程式。

P2044《阙题三首》(拟题):

劝君修布施,莫待衰容至。百岁电光中,生凭倾克里。身健则忧身,无身无可待。寄向佛田中,来生还富贵

劝君修持戒,须发四弘誓。煞盗与贪嗔,身口随心制。似月透澄潭,如珠出尘医。果证紫金身,众生咸顶礼。

劝君修忍辱,先把心降伏。被□等慈亲,怨家同眷属。昔为哥利王,割截于岩谷。忍奈不生嗔,千花来捧足。

上引诗各首首句皆以“劝君修”领起,为概念构成的句法程式或首句重复程式。同一写卷的《相识偈子》、《上晚讲偈子》、《军府相送偈子》、《别军府信士偈子》,皆七言四句体式,各首的首句皆以“沙州弟子”领起。[20]

S3904、S4307、S4901、P3797《新集严父教》:

家中所生男,常依严父教。养子切须教,逢人先作笑。礼则大须学,寻思也大好。

遣子避醉客,但依严父教。路上逢醉人,抽身以下道。过后却来归,寻思也大好。

忽逢斗打处,但依严父教。饶取自然作,叉手却陪笑。忍取最为精,寻思也大好。

不用争人我,但依严父教。能得几时活,不久相看老。骂詈佯不闻,寻思也大好。

中学侍奉,孝顺伯亲老。处分莫相违,但依严父教。枷杖免及身,寻思也大好。

市头学经纪,但依严父教。斗秤莫崎岖,二人相交道。买卖事须平,寻思也大好。

欲拟出门前,但依严父教。无事莫夜行,免交人说道。日在即来归,寻思也大好。

我劝世间人,但依严父教。君子有固穷,小人贫窃盗。三乞胜一偷,寻思也大好。

酒后触忤人,不知有亲老。过后却来归,好个然之安。记取严父言,寻思也大好。[21]

以上《新集严父教》九章,各章末句同为“寻思也大好”,显然使用了末句重复程式。其中六章的第二句同为“但依严父教”,部分使用了中间句重复程式。

P2004《老子化胡经玄歌卷第十》,有《化胡歌》、《尹喜哀叹》、《太上皇老君哀歌》、《老君十六变词》等五组道教诗歌[22],它们也有使用程式的倾向。《化胡歌》八首,各首的首句依次为“我往化胡时”、“我在舍卫时”、“我身西化时”、“我昔西化时”、“我昔化胡时”、“我昔离周时”、“我西化胡时”、“我昔学道时”;都表现为“我□□□时”的句法,而以“我昔□□时”的形式较多。《尹喜哀叹》五首,第一首前四句云“尹喜告世人:欲求长生道,莫求时世荣。我昔得道时”,余四首的首句分别为“我昔上九天”、“昔往学道时”、“我昔求道时”、“昔往学道时”;若以第一首的前三句为整个这组诗歌的引子,那么可以发现,这组作品使用了与《化胡歌》相近的句法程式,而间以首句重复程式。《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第一首以外各首的首句分别为“吾哀世愚民”、“吾哀时世人”、“吾哀世愚人”、“吾哀时世人”、“吾告时世人”、“吾告时世人”;同样这组作品也使用句法程式和首句重复程式。《老君十六变词》的前十六首,皆以“□变之时”领起,空格处为数序一至十六,为数序程式;后二首首句为“五百岁之时”、“六百岁之时”,末句分别为“伊耶乐生寿命长”、“伊耶乐生治太微”,可认为是使用了重复程式或句法程式。——前十六首与这组诗的题名“老君十六变词”是相符的,但后二首却使用了与前十六首不同的程式,这说明后二首可能不属于《老君十六变词》,而是另外一组作品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