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文学十六讲:偈的构成及其意义

佛教文学十六讲:偈的构成及其意义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由此可见,道教徒取佛家偈颂之名,却释以本土休息之义。一偈并非一律由四句构成。四句为一偈的说法广见于历代的经疏著作中,如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二云:“世间流布以四句为偈也。”但也有例外,如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五○云:“一切偈名祇夜,六句、三句、五句,句多少不定。”当然,《大智度论》、《瑜珈师地论》所云应指佛经原典中一偈之构成情况。

佛教文学十六讲:偈的构成及其意义

一、偈之名义

偈,又称偈颂。作为佛教诗歌的代称,“偈”是一个音译的字,其对应的梵语是Geya(巴利文是Geyya),而不应该是Gatha。Geya和Gatha分指佛经两种体裁。Geya,音译作祇夜,义译作应颂,或重颂。鸠摩罗什译《成实论》卷一云:“祇夜者,以偈颂修多罗,或佛自说,或弟子说。”修多罗,是梵文Sutra的音译,义译为“经”,指散文体经文。祇夜则是复述散文体经文的偈颂。Gatha,音译作伽陀,或伽他,义译讽颂。《成实论》卷一云:“伽陀者,第二部说祇夜,祇夜名偈。偈有二种:一名伽陀,二名路伽。路伽有二种,一顺烦恼,二不顺烦恼。不顺烦恼者,祇夜中说,是名伽陀。”《瑜珈师地论》卷八一云:“讽颂者,谓以句说,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据此,伽陀指的是以祇夜所说的经文,即我们通常说的偈颂体经文。换言之,由祇夜单独构成,而没有修多罗(Sutra)的偈颂体佛经称做伽陀(Gatha)。而一般所说的“偈”,主要指的是祇夜。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二云:“有人言外国称祇夜,或名偈夜,今略彼夜字直称为偈,此间翻为句也、颂也。”又吉藏《中论序疏》云:“偈者,外国具音应言竭夜,或秤祇夜,今示存略,但秤为偈。”由于祇夜与伽陀性质之相近,后世佛教徒有时候在使用上也存在相混的情况。但从语源上看,偈是梵语祇夜(Geya)的简称,而非伽陀(Gatha)的简称。

偈不是佛教独有的。《辞源》释偈为“佛经中的颂词”,《汉语大字典》释偈为“佛家唱词”。这些解释,从“偈”作为诗体最早出现的语言场合来看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偈使用范围的拓展演变。首先,随着佛经的传译,六朝以降,道教徒也将“偈”引入他们的经典之中,来指称道教的唱赞之词。影印明《正统道藏》第一册的《无上内秘真藏经》,就多处出现“偈”。如卷一第五页:“于是仙灵等众以偈颂。”卷二第十页:“尔时大众闻是语已,踊跃欢喜,得神通力,承道威光,以偈颂。”卷五第十页:“天尊欢喜无量而说偈。”卷六第四页:“尔时善音童子及诸大众,欢喜无量,俱发善心,而说偈。”卷八第八页:“天尊于是而作偈。”这在其他早期道经中也是常常见到的。案道教亦有十二部经之说,赞颂即为其中之一部。《云笈七签》卷六:“赞颂者,如五真新颂,九天旧章之例是也。赞以表事,颂以歌徳。故《诗》云:‘颂者,美盛徳之形容。’亦曰偈。偈,憩也,以四字五字为憩息也。……又前言诸教,多是长行散说。今论赞颂,即是句偈。”[3]由此可见,道教徒取佛家偈颂之名,却释以本土休息之义。其次,如果我们对“偈”的古印度渊源作一简单追寻,就会发现,它本非佛家所独具,它是古印度诗歌的主要体式。例如《罗摩衍那》,传说就是蚁蛭仙人在梵天的鼓励之下使用“输洛迦”(首卢偈)写成的。事实上,这是古印度最为流行的诗体,许多古印度撰述都采用此体[4]。其三,在中土,不仅早在六朝时期道教徒即将道教的赞颂称为偈,随着佛教越来越接近民众生活,偈后来逐渐变成了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的代称。唐代文人就曾创作过以“偈”为题的诗作,如白居易《欢喜二偈》,司空图《偈》、《与伏牛长老偈二首》等[5]。《会稽掇英总录》卷一五收有唐鲍防等人所作《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十一首,鲍防序云:“己酉岁,仆忝尚书郎司浙南之武。时府中无事,墨客自台省而下者凡十有一人,会云门济公之上方,以偈者,赞之流也,姑取于佛事云。”[6]凡此,皆说明“偈”并不仅仅是“佛家唱词”。(www.xing528.com)

一偈并非一律由四句构成。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玉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7]这一偈恰是六句,而非四句。四句为一偈的说法广见于历代的经疏著作中,如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二云:“世间流布以四句为偈也。”《中论序疏》云:“谓结句为偈,莫问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但令四句满便是偈也。”但也有例外,如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五○云:“一切偈名祇夜,六句、三句、五句,句多少不定。”[8]前引《瑜珈师地论》:“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当然,《大智度论》、《瑜珈师地论》所云应指佛经原典中一偈之构成情况。未详作者《法句经序》云:“偈者结语,犹诗颂也。……五部沙门,各自钞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9]此言经中有四句之偈、六句之偈,其所指原本佛偈抑或译偈,不能明。然上引皆可说明佛偈并非一律皆由四句构成也。那么,古代译经家在进行佛经翻译时,是否一定以汉语的四句与梵胡文本的“不定”之句相对应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