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代书院兴盛,诗说中国•4直击五代宋元!

宋代书院兴盛,诗说中国•4直击五代宋元!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53章宋代书院的兴盛白鹿洞书院(节选)朱熹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白鹿洞书院居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久负盛名。唐已有书院之称,五代时则具学校性质。南唐昇元年间,官府在庐山白鹿洞建庐山国学,成为宋代书院的滥觞。宋代时书院增多,成为有名学者讲学的场所。宋室南渡后,书院罹遭兵火。

宋代书院兴盛,诗说中国•4直击五代宋元!

第53章 宋代书院的兴盛

白鹿洞书院(节选)

朱熹

昔人读书处,

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

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

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

山水无辉光。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翁,晦庵,六谷老人等,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理学的集大成者,世称“朱子”。后人集有《晦庵先生朱文正公文集》。

【注释】

白鹿洞书院:宋代著名书院,处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中兴:指北宋灭亡,宋朝廷南渡,赵构在应天即位,称为中兴。(www.xing528.com)

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被任命为知南康军,大力经营庐山白鹿洞书院,后有感于斯而作此诗。诗中谈到白鹿洞书院的前身乃是前人读书之地,历经多难,今能重建,全以中兴;并对书院的环境、功用作一评价,雅歌余韵,怎么能忘记学问乃是大事,读书则是治世之方?白鹿洞书院居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久负盛名。

宋代书院的发展

书院是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随官学衰落而兴起,原是中央官府设立,用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或者是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之地。唐已有书院之称,五代时则具学校性质。南唐昇元年间(937~942),官府在庐山白鹿洞建庐山国学,成为宋代书院的滥觞。宋代时书院增多,成为有名学者讲学的场所。

宋代书院初为民办学馆,后由于各地官员提倡,并由于朝廷赐敕额、赐御书、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款项等,逐步变成半民半官性质。书院订学规,规定教育宗旨和方法。书院掌教称山长、洞主或者堂长,南宋后往往由州学教授兼任山长。南宋末年,山长由吏部选派;考官在讲堂授课,还与学生问难答辩,常聘著名学者演讲。学生分别在不同的斋习读,供给一定的食宿、几案、床榻;学生成绩考核采取积分制,月试积分高者,即可升入高一级学府,最高为精舍。书院置有较多田地和产业,将收益充当养士等费用;设立书库,收藏较多书籍,供学生课余研习。

仁宗时,各地州府始建官学,有些书院和官学合而为一。神宗时,官拨钱粮统归州学,书院趋于衰落。南宋理学兴盛,书院增多,规模扩大,白鹿洞等书院重修的同时,南岳、北岩、鹤山、紫芝、丽泽等书院也开始兴建。南宋理宗、度宗时,官学腐败,各地官员竞相创建书院,书院星罗鳞次,几乎遍布全国,如慈湖、学道、相江、石峡、清献、白鹭洲、和靖、象山等,还有应天山、竹林、槐阴等精舍。

四大书院

在宋代最负盛名的是“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

白鹿洞书院地处江西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掩映于群山绿树之中。唐代李渤隐居于此,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此地遂名白鹿洞。唐末兵荒马乱,学校毁坏,读书人多于庐山避难,常到白鹿洞研讨交流。南唐时称为“庐山国学”。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书院几经盛衰,至南宋朱熹时,只剩小屋三五间。朱熹苦力经营,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并聘请了陆九渊等人来讲学,使白鹿洞书院成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首。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在登封县城北的嵩山脚下,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隋唐时名嵩阳观,武则天封嵩山时曾以这里为行宫。它作为书院,始于唐朝,五代后周名太乙书院,兴盛于北宋,成为传播儒家思想、培育英才的教育基地,宋代巨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

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东晋陶侃于此建杉庵,唐代修道林精舍于此,裴休、杜甫、沈传师、刘长卿等都曾在此开舍结庐。唐末五代(约958)僧人智睿在此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传播学术文化,有“潇湘洙泗”之誉。宋室南渡后,书院罹遭兵火。后于高宗绍兴元年(1131)修复,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二人在书院主持讲学期间,学生达1000人。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于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世称“千年学府”。

商丘睢阳书院,又称应天书院、南宗书院,五代后晋时商丘人杨悫所办。北宋建立后,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睢阳书院”。范仲淹曾来睢阳书院求学,后担任睢阳书院掌学主教。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睢阳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最高学府。

朱熹建武夷精舍

除了书院以外,宋代还建立了许多精舍进行讲学传道。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武夷精舍就是其中之一。曾经名噪一时的理学家,如蔡元定、游九言、刘爚、黄干、真德秀等,都曾于武夷精舍受业于朱熹门下。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南宋末期,武夷精舍改名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

书院兴盛,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大发展,它不仅为宋王朝培养出许多学者和官员,其中有如文天祥等杰出人物,而且对文化知识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给后代的教育制度以很大影响。后来元代各路、州皆设有书院,明清书院仍盛,多数成为准备科举的场所,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