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的贡献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的贡献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21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温公方孝孺倾否难永图,拯溺有遗巧。宋神宗赵顼即位后升司马光为翰林学士,把他写的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为书作序,使司马光每日进读。第二年,司马光主动请求回洛阳,判西京御史台,从此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做了六任闲职,闭口不谈国事,总是以书局为务,专意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修《通鉴》既分工明确,又有坚强的领导,发挥了集体编书中分工合作、主编负责的积极作用。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的贡献

第21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温公

方孝孺

倾否难永图,

拯溺有遗巧。

肫肫反正力,

诚节动穹昊。

群邪竞回遹,

善政姿纷扰。

废兴岂人谋,

千秋仰元老。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大儒。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人,人称正学先生,著有《逊志斋集》。

【注释】(www.xing528.com)

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赐温国公,故称温公。

拯溺: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在元祐年间入朝执政,尽废新法。

此诗颂扬司马光拯溺于时政,不畏群邪,他的诚节足以感动苍穹,他的政事古今皆叹。天下兴废本不是人力所为,但司马温公能以博大胸怀放眼天下,回眸千古,一心为政,坚持自己,以史为后人鉴。司马光的一生,实为受千秋后世景仰。

忠靖粹德

司马光(1019~1086)是北宋大臣、历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运城)涑水乡人。司马光从小就聪颖好学,七岁时便老成持重,勤于攻读,手不释卷。司马光因为父亲荫辟任将作监主簿。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中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奉主礼郎,后应知并州庞籍的征聘,出任并州通判。以后他屡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遇事直言不讳,向朝廷提了许多建议。仁宗嘉祐六年(1061),司马光向仁宗上三札,针对“三冗”问题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一论君;二论驾驭群臣;三论训练军队。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升为龙图阁直学士。治平三年,司马光撰成《通志》八卷,上奏呈给皇帝,英宗非常重视,命令设局继续修撰。宋神宗赵顼即位后升司马光为翰林学士,把他写的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为书作序,使司马光每日进读。王安石当政以后,推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经常和王安石、吕惠卿在神宗面前辩论。熙宁三年,司马光辞职,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第二年,司马光主动请求回洛阳,判西京御史台,从此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做了六任闲职,闭口不谈国事,总是以书局为务,专意编纂《资治通鉴》。元丰七年(1084),书成后,神宗就把他加封为资政殿学士。神宗驾崩后,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司马光重新入朝为相,主持国政,成为反对变法的领袖人物,数月之间,新法全废。

哲宗元祐元年(1086)九月,司马光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赐碑额为“忠靖粹德”。司马光一生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学识渊博,除了史学以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都十分精通。但是,他却不喜欢释、老之学。他生平有许多著作,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纪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的修撰

《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参加修史的有刘恕、刘攽和范祖禹,他们与司马光志同道合,在史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刘恕是全局的副手,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的史书,包括私记杂说,都有所通览,对魏、晋以后史事的考证最为精详不过,他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是汉史专家,范祖禹是唐史专家。《通鉴》虽属集体编修,但由司马光最后统一定稿,全书从长编到定稿,删削达到了三分之二。全书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浑然一体,如出一人之手。司马光修《通鉴》既分工明确,又有坚强的领导,发挥了集体编书中分工合作、主编负责的积极作用。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全书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史事。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另外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共计三百五十四卷。司马光编史时,把整个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收集来的史料标明事目,按时间顺序加以排列,这叫“丛目”,要求尽量详备;第二步把从目中的史料加以考辨,选择那些记述详尽的,重新编写,叫长编;第三步司马光定稿,是非予夺,全由司马光一人。这一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明清时期的编年体史书,都是仿效《通鉴》的体例和编纂方法而成。另外,宋代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用“纪事本末体”改编《资治通鉴》而成的。它以事件为中心,各事都详细叙述始末,都有一个标题,每篇都有年月日,把人物在历史上活动的年代和所起的具体作用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叙述。

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1115~1184),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死后谥号为文简,眉州(今四川丹棱)人,绍兴八年中进士,知双流州。乾道三年(1167),召对入朝,迁为秘书少监,兼任权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官,孝宗淳熙年间,为礼部侍郎、敷文阁学士,同修国史。著作除《长编》外,还有《继皇朝公卿百官表》《四朝史稿》《历代宰相年表》《江左方镇年表》等二十多种。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980卷,今存仅有520卷,叙述了从宋太祖建隆到宋钦宗靖康北宋九朝共168年的史事。此书写成于淳熙九年,两年后,他就去世了。他二十岁开始撰写此书,用了四十年时间,可以说他一生的心血都倾注于此书了。此外清代的毕沅还编写了《续资治通鉴》,与司马光《资治通鉴》相衔接,记述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间400多年的史事,共220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