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夏和议:战胜西夏,王安石的功绩

宋夏和议:战胜西夏,王安石的功绩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6章宋、夏和战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王安石朝廷今日四夷功,先以招怀后殪戎。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夏和议订立后,狄青被召入京。宋夏议和宋由于长期的战争,冗费繁重,国库空竭,迫切的需要结束与西夏的战争。历时七年的宋、夏之战争结束。此后,宋夏之间又发生数次战役,各有胜负。十月,李宪又和西夏兵大战,取得胜利。

宋夏和议:战胜西夏,王安石的功绩

第16章 宋、夏和战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

王安石

朝廷今日四夷功,

先以招怀后殪戎。

胡地马牛归陇底,

汉人烟火起湟中。

投戈更讲诸儒艺,

免胄争趋上将风。

文武佐时惭吉甫,

宣王征伐自肤公。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有《洪范传》《老子注》《临川先生文集》等。

【注释】

元厚之:名绛,庆历四年(1044)进士,官至参知政事,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

四夷:原指中国四境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少数民族。此处指侵扰北宋西北边境的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

招怀:以恩德招抚,使它欣然归附。

殪(yì):杀。

胡:原为北狄之称,这里指熙河地带的诸羌。

陇底:山名,即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也称陇坂,陇首。

湟中:今青海省东北一带通称湟中。(www.xing528.com)

讲诸儒艺:讲求学问的意思。这里的“诸儒”是借其字面意思说明王韶文武双全。

胄:盔,古代的战帽。

吉甫:尹吉甫,周宣王时抗击猃狁的大将。

宣王:周宣王,据记载他多次击退敌人的侵略,使周室中兴。

肤公:即大功。

王安石这首诗先写熙河路大捷,歌颂了北宋朝廷先文后武的对敌政策,展美好前景;后对指挥这一战役的主帅王韶英勇善战而又能修明文教进行赞美,并把此“四夷功”归功于神宗。熙河路收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意气风发,对朝廷进行高度赞扬,同时也流露出自得之意。

名将狄青

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后,就上表宋朝廷,要求“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取得与北宋平等的地位,被宋仁宗拒绝,下诏削夺李元昊官爵,关闭榷场,从此宋夏战端重开。康定二年(1041)的好水川之战,宋将任福中了李元昊诱敌之计,遭西夏军包围,任福以下万余将士战死;庆历二年(1042),定州砦之战,宋军近万人被杀,李元昊大掠渭州诸地,焚庐荡舍。宋朝一边征调军马粮储入陕增援,一边令韩琦范仲淹二人为陕西边帅,不久又任命二人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陕西以略安抚使夏竦一起主管全陕军事。范仲淹在延州,加强防御的同时,还提拔了名将狄青。

狄青出身农家,能骑善射,选任皇帝宿卫班值,后被选为散直官。宝元元年,宋夏开战,诏令选派卫士戍边,狄青也在此列。在前后四年的与夏战争中,狄青带兵出征,常常自为先锋,他大小二十五次战斗,八次被流矢所伤。他临敌时,披头散发,面戴铜面具,所向披靡。经略判官尹洙把他推荐给韩琦、范仲淹。范仲淹见他气宇不凡,送给狄青一本《左氏春秋》来激励他。此后,狄青努力读书,精通秦汉以后将帅兵法,成为名将。宋、夏和议订立后,狄青被召入京。不久,宋仁宗派狄青前去征讨广南侬智高,昆仑关一战,平定广南。狄青回京后,升为枢密院使。

宋夏议和

宋由于长期的战争,冗费繁重,国库空竭,迫切的需要结束与西夏的战争。而西夏统治者也由于宋在陕西驻有重兵,不能扩大胜利的成果,宋每年的赠送物资也没有了,边境互市收入也丧失了,西夏的农牧业生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李元昊也想议和。庆历四年(1044)双方又重订和议:西夏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王;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宋朝重开沿边榷场,允许宋、夏民间贸易往来。历时七年的宋、夏之战争结束。

北宋的妥协,求得了西北边防的暂时安宁。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实行变法,尤其在军事方面,实行保马法,保甲法与将兵法,效果显著,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王安石的边防主张是:要对付辽的侵略威胁,必先对付西夏,必先收复河湟。熙宁元年,王韶因上《平戎策》提出:“国家欲取要想征服西夏,应该先收复河湟一带;这样可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而受王安石的器重和提拔,他不久成为西北的重要将领。

狄青之死

狄青回京后,升为枢密院使,并赐敦教坊宅第一所。狄青任枢密院使四年,只要是出行,士卒们便注目而视,表现出对他的敬服。随着狄青声望的提高,文官们十分妒忌,有大量谣言传出。狄青为避免杀身之祸,就自动要求辞官。于是宋仁宗就解除了他枢密使的官职,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宋仁宗仍不放心,又每个月派两次使者去慰问狄青,实际上是去监视他。狄青在这种高度紧张、极为抑郁的环境下生活了不到半年,在到陈州任的次年四月病死,死后赠中书令,谥武襄。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朝廷的无端猜忌下。

灵州之战

熙宁五年(1072)八月,王韶率宋军大败役属于西夏的吐蕃,取得熙河之役的胜利,十月,设置熙河路。六年,又攻取河、洮诸州,方二千里,诸蕃归附三十多万。此后,宋夏之间又发生数次战役,各有胜负。

元丰四年(1081)六月,宋神宗乘西夏内乱,采纳种谔的建议,令熙河经制李宪会合陕西、河东等五路兵和吐蕃首领董毡率部合攻西夏。但是宋军没有主帅,没有统一的指挥,粮运不继,王中正和种谔两路军都是因为粮尽而溃败,损失惨重。八月,李宪驻兵女遮谷,派汉、蕃联军在谷间突袭夏兵,夏兵大败,斩首百级,获得大量牛马,22族、1900多户夏人投降,并收复兰州古城。十月,李宪又和西夏兵大战,取得胜利。但是李宪连获胜利后却中途退兵。只有刘昌祚一部率蕃汉兵五万、高遵裕率步骑八万七千先后到达灵州(今宁夏青铜峡东)城下。由于西夏坚壁清野,严兵防御,宋军刘、高二将又不能协调作战,军兵围攻灵州十八天,也没有攻下灵州。但是,西夏兵却决放黄河七级渠,水淹宋军,宋军冻溺而死者甚多。西夏还抄绝宋军粮道,结果宋军大溃而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