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蜀四十韵(节选)
张咏
悲夫骄奢民,
不能饱葵藿。
朝迁命元戎,
帅师荡凶恶。
虎旅一以至,
枭巢一何弱。
燎毛焰晶荧,
破竹锋熠爚。
张咏(946~1015)北宋名臣。字复之,号“乖崖”,谥“忠定”,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有《乖崖诗钞》传世。(www.xing528.com)
【注释】
凶恶:指宋初的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张咏这首诗详细描述了北宋初年四川地方官和地主们奢靡腐朽的生活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困状态,说明这些正是强暴四起的原因。他极为愤怒地批判了前来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军毫无王法,肆意淫掠的罪行,指出现在边防还没有安定下来,这些人怎么有颜面食朝廷奉禄呢?
水深火热中的蜀地人民
北宋初,宋太祖、宋太宗先后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分裂局面,然而,中原人民却不得不应付巨大的粮饷。宋太祖为了安抚那些被迫交出兵权的功臣,就鼓励他们去兼并良田美宅,由此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太宗时,已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贫困农民为了生存,便去借高利贷。宋朝赋税也十分苛刻,南宋的朱熹曾经说过:“古代的苛刻剥削民众的办法,本朝都有。”在“天府之国”四川,由于没有受到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冲击,前蜀、后蜀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更为残酷,土地兼并相当严重。宋灭掉后蜀后,并未及时减轻民众负担,反而继承后蜀的剥削制度。宋朝派去的地方官也肆无忌惮地对蜀地人民进行剥削榨取,官僚和豪强地主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农民的境况进一步恶化。北宋在成都成立“博买务”,垄断了丝帛盐酒买卖交易,官、商相互勾结,操纵物价,以牟取厚利,使许多贩卖布帛的小商人破产。官府又实行榷茶制度,不仅茶农深受其害,也把以贩茶为生的贫民推上绝境。波及四川的连年旱灾造成农业歉收,饿殍遍野,使酝酿已久的阶级矛盾一触即发。于是,在宋朝建立仅仅三十三年之时,一场以“均贫富”为口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首先在四川爆发。
王小波首举义旗
王小波,也叫王小皤、王小博,北宋永康军青城(今四川灌县南)人,以贩茶为生。宋政府对茶实行专卖,使其失业,他亲身感受到社会上贫者极贫、富者奢糜的情况,产生了改变贫困的农民处境的强烈愿望。淳化四年(993)二月二十八日,王小波在失业农民集中的青城县首举义旗,发动起义。他向参加起义的群众宣传说:“我痛恨贫富不平均,今为大家平均财富。”“均贫富”的口号,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代表了农民反对剥削、反对财富不均的革命要求,因此,许多农民加入起义队伍。几天内起义军就发展到数万人,一举攻占青城县。王小波率领起义军转战于蜀(崇庆)、邛(邛崃)、眉(眉山)各州。同年夏,王小波突袭眉山彭山县,活捉彭山县令齐元振。王小波杀了齐元振,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同年十二月,起义军攻打江原县,王小波被官军将领张玘暗中射中一箭,但是他不顾箭伤,奋勇杀敌,并亲手杀死张玘,击溃官军,攻克江原县。之后王小波因伤势过重而死。
李顺建“大蜀国”
起义军又推拥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为首领,攻打州县,所到之处,用富家大姓家里除日常用度以外的财粟周济百姓,受到群众的极大拥护。从淳化四年十二月到五年正月,李顺率领起义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攻下蜀州、邛州、新津、永康军、双流、郫县等,于五年正月初,首次围攻成都。李顺佯装从成都撤退,攻下汉州(今四川广汉)和彭州,然后迅速回兵成都,率师攻城。正月十六日,李顺攻破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大蜀国”,李顺称“大蜀王”,建元应运,设置官署,铸造“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铁钱。起义军士兵在脸上刺上“应运雄军”四个字。大蜀政权分工攻占州县,很快就控制了北抵剑阁、南至巫峡的广大地区。
宋太宗派心腹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讨使,率大军从剑门和长江进入四川镇压起义。李顺分兵进攻剑门,没有取得胜利,又派二十万大军夺取梓州(今四川三台),以阻止官军进攻成都,也失败了。官军控制剑门天险,王继恩长驱直入。两路大军形成对起义军的钳形攻势,大蜀政权在战场上开始处于不利地位。淳化五年(994)五月,王继恩包围了成都。李顺率领起义军据城顽强抵抗,将士战死的有三万多人,由于外无援军,内缺物资与武器,成都失陷。李顺下落不明。此后,起义军残部在张余的率领下继续进行抵抗活动,又发展到十多万人,战船千余只。然而张余在官军的围剿下,于至道元年(995)二月,兵败被俘殉难。起义军主力全部遭镇压。但是起义军余部仍然坚持斗争长达数年之久。王小波、李顺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统治者和四川地主,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劳动群众的处境有所改善,朝廷被迫撤销“博买务”。宋朝廷将成都府降级,称益州,命张咏为益州知州。张咏在蜀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蜀地稍稍安定下来。他长时间任益州知州,成为北宋一代地方官的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