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宋的统一
雪中驾幸敝庐恭纪(节选)
赵普
贞元重数荚,
滕六剧霏花。
漠漠初濡砌,
皑皑欲聚沙。
神威殷地轴,
御指落天花。
赵普(922~992)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属天津)人。
【注释】
雪中驾幸敝庐恭纪:赵普记赵匡胤雪夜中到自己家问计。
“贞元”句:写雪下得特别大,用来突显赵匡胤礼贤于己。(www.xing528.com)
这首诗主要写了宋太祖赵匡胤甘冒大雪,夜间到赵普家里询问统一天下之事。在诗中作者对宋太祖高度赞扬,极尽吹捧之能事,说赵匡胤“神威殷地轴,御指落天花”,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受到宠幸而沾沾自喜的心情。实际上,宋太祖的统一方略也正是赵普提出来的。
雪夜访赵普
政权巩固以后,宋太祖就想着如何统一中国。在平定“二李之乱”后,一天夜里,天降大雪,太祖与其弟光义来到赵普家里。太祖对赵普说:“我夜难入眠。我的床榻旁边有他人酣睡。所以我来向你问计。”他接着又说要先灭北汉,收回太原。赵普说:“太原现独挡西北边防,取太原也并非难事。不过,若一举拿下太原,我们就会独自抵挡边防之患。不如暂留太原不取,先平南方。”宋太祖然后笑着说:“我亦是此意。”这一方略早在后周世宗时,比部郎中王朴于《平边策》中即提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后周世宗亦按此引议进行南征北伐。于是宋太祖就与赵普定下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即先用兵南方,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各个小国,再回兵北击北汉,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初的用兵大致就是用这一方略进行的。
南征北讨定中原
乾德元年(963)正月,宋朝趁派出慕容延钊率军助周保权平定叛乱之机,进军湖南,收服了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接着,俘虏周保权,平定湖南。宋军占领湖南,取得了统一南方的有利条件,使南方的几个割据王国直接暴露在宋军的进攻之下,统一战争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宋军手里。
孟昶是后蜀末帝,荒淫无度,残酷剥削人民,农民不断起义。他因怕宋朝来伐,即在乾德二年约北汉发兵南下,打过黄河;蜀军则从黄花谷、子午谷北上,占领潼关(陕西潼关)以西的地方,让宋在中原腹背受敌,无暇南征北讨。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于十一月兵分二路伐蜀。一路由王全斌、崔延、王仁赡等率领,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下,攻打四川北边的门户剑门(今四川剑阁北)。另一路由刘光义、曹彬领兵从归州(今湖北秭归)沿长江西上,直进四川东大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次年正月,王全斌由剑门直逼成都,后主孟昶不得已投降。
开宝三年(970)九月,宋太祖命潘美率行营前军讨伐南汉。四年正月,宋军攻占英州(今广东英德)等地,逼近广州。南汉主刘调集大军在广州城外编竹木为栅栏,用来抵挡宋军。潘美等以火攻取胜,攻入广州,迫使刘投降。
开宝七年,太祖命曹彬、潘美率军十万,从荆南乘战船沿长江而下,欲攻取南唐。南唐李后主李煜派大臣徐铉到开封,请求太祖缓些时日进攻。太祖厉声说道:“但天下一家,卧榻一侧,岂容他人酣睡耶?”八年十一月,宋兵破金陵城,李煜出降。开宝九年二月,吴越王钱俶到开封朝见太祖。临走时,太祖把宋朝将相要扣留他的奏章送给他。太宗继位后,割据漳、泉一带的陈洪进献出漳、泉二州十四县,史称陈洪进“纳土”。钱俶见大势已去,便献出吴越十州、一军、八十六县,史称“吴越归地”。
这样,北宋就完成了统一南方各国的战略任务。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亲征北汉,到五月北汉主计穷力尽,只得出降。至此,北宋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原与南方的统一,在北方仍与辽朝、西北与党项对峙,在西南还有统治着洱海地区的大理政权。
“金匮之盟”与“烛光斧影”
在北宋统一的过程中,北宋皇权继承问题给后人留下了几个不解之谜。据记载,建隆二年(961),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年事已高,且得了重病,就召太祖和宰相赵普到病榻前。她以后周恭帝年幼失国为鉴,嘱咐太祖百年之后,把帝位传于其弟赵光义,然后再由赵光义传于赵廷美,赵廷美传于赵德昭,并且命令赵普写下誓书,藏于金匮之中,秘密置内廷之中。然而,开宝九年太宗继位时,并未公布誓书。后来太祖之子赵德昭、赵德芳相继死于非命,太宗也没有把帝位传给赵廷美。直到太平兴国六年(981),始传有人发现金匮,得到誓书。可见金匮誓书极可能是宋太宗与赵普合谋伪造的皇位继承文件。当然,宋太宗的弟侄相继而死,也应该与宋太宗的策划大有干系。
另有关于宋太祖之死的“烛光斧影”的故事。《湘山野录》称:开宝九年十月十二日夜,宋太祖病,赵光义于宫中探问。此夜天降大雪,赵光义入太祖寝室,太祖屏退宦官宫妾,摆酒宴与光义对饮。远远望去,烛影之下,赵光义不时地离席躲避。太祖皇帝用柱斧斫击雪地,对赵光义说:“好自为之,好自为之”,然后就去睡觉了,并听见他鼾声如雷。那天夜里赵光义也住在宫中。更至五鼓,太祖皇帝驾崩。《续资治通鉴长编》采用了这一说法,流传很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