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锋《打柴劝弟》见功夫
1996年10月4日晚,郑州市青少年宫,第三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正在进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李小锋主演《打柴劝弟》,以其精湛的唱、念、做、舞,引起了满堂彩,倾倒了行家和观众。
《打柴劝弟》是一出秦腔小生唱、做并重的优秀剧目。这次演出,对原作进行了压缩、精练,保留精华,增加了新的音乐,设计了更合理更富有表演性的动作。老戏新演,更加耐看。整出戏,李小锋准确把握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所处环境,着力调动全方位的艺术美感,酣畅淋漓地烘托人物性格。他所饰演的兄长陈勋担柴上场。一亮相,就紧紧抓住了观众。那颇见功力的“柴担子舞”,其中“闪柴担”“舞草帽”“上山、下山”“踩石头过河”“左右换担”以及柴担依肩部旋绕等舞蹈动作,极富生活气息,优美大方,潇洒飘逸。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勤劳善良的终南山下砍柴哥哥的艺术形象。
戏曲是咏唱的艺术。李小锋在《打柴劝弟》中的唱腔颇具特色,其最为突出的是“二音”的巧妙运用(俗称捡彩腔)。这种凭借假声翻高八度的唱法,难度大,不少演员视为畏途,李小锋却能运用自如。他的声音透亮、通畅,善于表达人物啼哭哽咽、难以抑制的感情波动,而就在这一悲一泣一诉之间,传递出了兄长对小弟爱护备至、感人肺腑的拳拳之心。(www.xing528.com)
李小锋的艺术,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人们最容易捕捉到的都是一个“情”字。出情出人出戏,是李小锋追求的艺术目标。在《打柴劝弟》中,他把兄弟手足之情,兄爱弟,弟怜兄,互相关怀,相濡以沫的深情厚谊揭示得自然传神,驱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一种真、善、美性格的感染,从而激发共鸣,温暖心田。如果说,李小锋在演唱中注重声音艺术上的感情色彩的话,那么,在表演上他则注意把握分寸感,刻意将技巧巧妙地融于表演的情境之中,把技艺紧紧贴近剧情与人物性格,一招一式,皆“为情而使,够于剧技”(汤显祖语),同样完成着出情的使命。演出前,他提前酝酿感情,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演出时排除一切杂念,超常发挥,达到出情的最佳状态。他说:“我似乎觉得,我就是陈勋,此时此刻,舞台上正在发生这件事。”诚若斯言。
成功来之不易。成功的背后,是艰苦的磨炼。李小锋1975年考入临潼县文艺训练班,198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艺术学校,主攻文武小生。198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工作。在这个“西北最高戏曲学府”里,他如鱼得水,倍加努力,在唱腔、表演等舞台实践方面均有大的提高。李小锋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对唱腔有极强的领悟力,同时他善于博采众长,融会吸收,逐渐形成了朴实自然、凝重大方的表演风格。他的戏路宽,文武皆擅,曾先后在《白逼宫》《周仁回府》《西湖遗恨》《清水衙门糊涂官》《盘肠战》《打柴劝弟》等几十出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曾荣获陕西省“西凤杯”广播大赛一等奖,陕西省“公主杯”电视大赛一等奖,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民族戏曲邀请赛一等奖,第二届秦腔卡拉OK电视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三届“西凤杯”秦腔精英邀请赛特等奖,1993年被评为秦腔“十佳”青年演员。曾先后参加了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演”,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芬兰“库奥皮欧国际艺术节”演出。1994年他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为师,努力开拓小生表演艺术领域,并举办了“秦腔小生李小峰专场演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赞誉。
1997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