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如海歌如潮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大舞台上,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似天际星汉,摇曳奔涌,缤纷璀璨,铺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艺术画卷。对视这长长的绚丽画卷,有一台戏格外显得风生云起、醒目热眼。它便是由河南省越调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老子》。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和显赫的地位。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同时,老子文化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与青睐,深受不同肤色的研究者的普遍尊崇和喜爱。把这位先贤圣哲搬上当今舞台,既是对灿烂文化传承的一种彰显,也豁透出戏剧人痴心戏剧创作,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推动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的一份真诚。然而,老子那超出常人的思维智慧,那统摄宇宙论、社会论、人生论的哲学境界,那博大精深、泱泱五千煌言的《道德经》巨著,这一切在时空颇为局限的舞台上如何做到精确而又集中的解构与展现,当是一大难题。加之老子这个人物千百年来在民间已被芸芸众生推上神坛,幻化为祈福降魔、吉祥平安的精神化身,平民百姓对老子多是敬畏有加、顶礼膜拜、奉为神灵。而真正能够体现老子生平、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的史实,足以构成人际元素、戏剧冲突的材料却是少之又少。对这样一个俨然玄而又玄、亦神亦人的人物,又该怎样去刻画和塑造其艺术形象,无疑更是难上加难。难能可贵的是,《老子》的主创人员懂得,历史剧作“并不是为了纯粹历史的真实,而是出于一种完全不同的更高的意图;历史真实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莱辛语)。为了实现那个“更高的意图”,他们不选择“拿一分材料,写成十分的历史剧”(郭沫若语)的简单做法,而是遵循文艺创作的法则和规律,根据自身对历史生活的认识和美学理想,从历史生活中挖掘出本质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创造出既能反映历史真实,又比历史真实更有普遍意义的艺术真实。为此,剧作家沿着历史长河出发,瞩目老子所处的时代岁月,从中寻找出那个年代老子卓尔不群的生活轨迹和那个社会纷繁杂驳的社会生态。立足这个坚实的基础,经过潜心的思考、充分的论证和反复的修改,终于找准了剧作的定位。以艺术家的勇气突破了围绕这个戏究竟是写“人”还是写“神”的条条框框,把老子从神位上请下来,为人物注入了亲民、爱民、恤民的淳朴情愫。在扩拓剧作思想含量、增强时代色彩的艺术创造工程中,将一位有思想、有作为、淡泊名利、大爱无疆、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圣哲老人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直面家破逃难的乡亲百姓,目睹终生相伴的大青牛和爱徒紫葺的双双死去,老子的眼前奔突起战火的祸害、瘟疫的肆虐、大周朝的濒危那一幕幕图景画面。他以一个思想大家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的双重角色之独特感受,对周围世道所发生的一切有了大彻大悟和深邃理解,进而催生出流传千古、惠及万民的道德之经似湍流瀑布倾泻喷薄。全剧情节以撰写《道德经》为主线贯穿始终,充盈活力地把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唤醒。无为非是无所作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如烹小鲜”“上善若水”“为而不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老子思想的精髓警句流贯舞台,实现了现代与历史的对话,完成了时代与传统的对接,迸放出浓浓的现实启迪意义。戏的第三幕“孔子问礼”,是在九艺节上亮相的全新篇章。这新增加的一笔,借助两位圣哲一问一答的睿智话语,传递出老子学说中蕴蓄着的治国、安民以及人生、社会、自然诸方面的积极内容。不仅增强了剧作思想的深邃性、文化的气韵、生活的况味,也添加了艺术的含量和审美的高度,为丰富老子形象的真实性与历史感平添了厚重而多姿的色彩。如是这般,一出非常难写的历史古装剧,得益于剧作家大量占有历史资料并加以认真筛选提炼,得益于剧作家运用丰富的想象,诉诸娴熟的技巧,最终成功地处理好了史与戏、虚与实的辩证关系,活脱出老子这个人物基本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要求的和谐统一。
有了一剧之本的好文本,舞台艺术还需要调动导、表、音、舞多个艺术环节进行精雕细琢的二度创造。毋庸置疑,《老子》一剧整个二度创造着力体现“新、特、美、俗、绝”五个字,同样可圈可点。导演善于抓住戏的“核心”,捕捉到戏的“亮点”,在导演手法上紧紧抓住一个“新”字,舞台调度全力往“人文空间”“心灵空间”的风格上靠,指导演员用全新的艺术理念、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社会观念解读题材、塑造人物。舞台氛围刻意突出越调的特点,渲染越调的特色,做足“特”字的文章,最大程度地强化本体的传统与现代之美的契合。舞台美术“美”字当先,追求一种大气之美、清新之美、典雅之美,有力地烘托着人物性格的深化和故事情节的转化。全剧注重吹拂起一种大俗大雅的独特风格,俗中见雅、俗而不土,更加凸显老子那种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与人相和谐的高度思想智慧。而在传承程式、表现手法上,则力争多为观众呈现一点绝技、绝唱、绝活,以博众人一粲。那跃然舞台的大青牛、群鹿舞,曼妙精灵,蹦跳翩跹,令观众赏心悦目、大爽胸怀。尤其值得击节叫好的是,《老子》的音乐处理突破性地革新了越调戏以往所表现的男女唱腔同调的韵式。在保持越调韵律的同时,从老子这个特定人物出发,适度弱化了高亢、激越的风格,强化了古朴、大气、洒脱、细腻、空灵、飘逸的风韵。老子的扮演者申小梅的唱腔设计,在继承申凤梅大师神韵的基础上,糅进了申小梅自己的艺术个性,使得演唱更贴近角色心路,更富有角色风采,更张扬越调艺术的独特魅力。(www.xing528.com)
当前,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戏曲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理所应当要在舞台上多多矗立起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光辉形象。需要指出的是,眼前戏曲舞台上能够看到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成功艺术形象还比较鲜见。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以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实力,在九艺节上大放光彩,摘得了文华大奖的桂冠,不但对河南越调作出了贡献,也对中国戏曲作出了贡献。
2010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