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突围精神艺术-观后话剧《又一个黎明》简评

突围精神艺术-观后话剧《又一个黎明》简评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充盈艺术张力的精神突围——重排话剧《又一个黎明》观后这是一部震撼灵魂,荡涤心灵,令人思考的话剧。《又一个黎明》的故事就在这种强烈与简约的冲撞中展开了。从而牵动观众与何亮在共同经历了一场挑战自我的搏斗之后,完成了一次精神突围。倘一定要说题材大小,我想,《又一个黎明》该属于大题材的范畴。他们又奋起进行着新的一轮的精神突围。

突围精神艺术-观后话剧《又一个黎明》简评

充盈艺术张力的精神突围——重排话剧《又一个黎明》观后

这是一部震撼灵魂,荡涤心灵,令人思考的话剧。

幕启,多媒体投影以强烈的写真展示,将一张张报道何亮见义勇为英雄事迹的报纸铺满了整个舞台的幕帘。而纱幕后面仅仅是放置两张能转动病床的简约病房。《又一个黎明》的故事就在这种强烈与简约的冲撞中展开了。

主人公何亮平平静静地出场,然而不过几分钟,他便渐渐觉察到同病房的病人瘫痪十八年而轻生未遂的关云年,当初造成终身残疾的原因竟是自己儿时一次恶作剧的结果。观众与头顶光环的英雄何亮一样,面对这突然的际遇,不能不同步经历着心灵的震颤与情感的波澜,也不能不时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乍看起来,《又一个黎明》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是由一连串的巧遇扭结而成的一个简单故事,无非是“以小见大”而已。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却重在对人物心灵的深入揭示与创造性表现。黑格尔说得好:“只有通过心灵并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其为艺术作品。”(《美学》第1卷)这样,剧情借助主人公何亮从一种人本能的怯懦逃避到希冀通过物质补偿来寻求心底的安宁,从艰难地面对“扑通”一声跳下水便改变了一生命运的关云年,再到真正而坦诚地勇敢拥抱自己和他人的整个人生,完成了对人物灵魂的拷问和心灵的自省。从而牵动观众与何亮在共同经历了一场挑战自我的搏斗之后,完成了一次精神突围。这个突围的走向,彰显着人的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在认知的层面上,该剧精神建构与道德建设的立意表达和主题开掘,都堪称当下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所面临的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www.xing528.com)

说到“以小见大”,我以为,其之“小”,当指的是舞台上表现的是普通人物,小事件、小场景,而并不能说这部戏是小题材。恰恰相反,这部戏深邃的思想、高远的主题,才是其内蕴之“大”。当然,就艺术创作的本质而言,严格意义上讲,创作题材本无大小之别。艺术作品成功与否,主要是视其能否通达人的精神层面,诠释人的本质意义和生命价值而定。倘一定要说题材大小,我想,《又一个黎明》该属于大题材的范畴。这是因为该剧编导没有就事论事地去煽情、演绎何亮孩提时造成关云年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是将何亮和他的故事里所有的人物都设置在那间象征着深层心理和精神空间的病房。随着剧情的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般地活脱出人物的行动与冲突,进而挖掘其行为的心理动因,审视其人生的价值取向,在人物心灵的荡涤之中实现着灵魂的反思。观众能与剧中人物同步地在小人物与大时代、小事件与大社会、小场景与大环境的张力之中实现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毋庸置疑,《又一个黎明》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价值与意义非同小可,观众在剧场这个特定的审美场合欣赏到的精神之美、艺术之美亦同样不可小觑。

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世纪太阳照耀着和平崛起的中国,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亿万人民无不深切感到我们的日子富了,生活好了。但是,当经济利益成为社会总驱动力的时候,也总有为数不少的人心中疑惑,眼中迷茫,难免会产生精神上的困顿与道德上的失落。透视这种人的精神与道德品格的沉沦与失落,我们不能问责人类的文明,也不能问责时代的进步。挽救人类只有靠人类自己。“从我做起”这句平常的话语多么不平常啊!人只有经历精神的炼狱,才能实现灵魂的救赎。最终臻至道德升腾的境界。“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只是为描写生活而描写生活,没有任何植根于占优势的时代精神中的强烈的主观动机,如果它不是痛苦的哀号或高度热情的颂赞,如果它不是问题或问题的答案,它对于我们的时代就是死的”(别林斯基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又一个黎明》讲述的18年前到今天的故事,在舞台呈现出的群体的精神突围,迸放着艺术的活力,唱响着时代的声音。

审美地把握生活,不仅要求审美地把握生活内容,还要求艺术家审美地创造艺术形式,创造能够妥帖地表现艺术内容的艺术形式。《又一个黎明》在审美的层面上,导演不是全然采用伦勃郎式的浓烈色彩去把握人物,而是先去构建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关系,以冷峻沉稳的格调,层层递进地向观众展示何亮和他的故事里人们的心灵律动和精神突围。简约空灵的舞台,没有附着任何浮华的设置,质朴平实的表演,没有刻意的渲染和煽情。观众在寂静的剧场里感受演员深沉的叹息、心底的激越、灵魂的焦灼不安、精神的彷徨徘徊。“此时无声胜有声”,犹如一泓平静湖水落下一颗石子,观众心中不时泛起阵阵涟漪,不由自主地切入了人物的判断与抉择。君不见,随着剧情的发展,平静湖水骤起波澜。当何亮面对不想活下去的关云年而焦虑不安之时,意外获得一个做企业形象大使的机会,他想用巨额报酬去为关云年作补偿以求心理的安宁。但是,签了字的合同还未放下,老秦一句企业老总“就是小卉的妈”,便使得他苦心筑起的那条心灵退却的堤坝,在巨大的冲击波里訇然倒塌。而当何亮与妻子、与田秘书交锋之后,终于战胜了自己,坦然去面对18年前跃身一跳的另一英雄时,关云年却冷若冰霜地回敬:“我是喝醉酒自己栽进去的。”这不啻又在何亮和观众心底激起新的浪潮!何亮和他的故事里的人们,一次次求得事态的平静和心理的平衡,却被命运一次次无情地打破。他们又奋起进行着新的一轮的精神突围。就在这平静与波澜的交替律动之中,主人公何亮和关云年、丁立华、吴萍以及小卉、田秘书、老秦的心灵深处都撞击出耀眼的火花。这闪烁着自省、良知、崇高、理性之光的火花,照耀何亮等各个人物自身,也将观众的心底映得通红。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导演在抒写揭示人物心灵的艺术形式及舞台语汇中,匠心独运,调动多媒体投影和具有强烈意象意味的舞台运动装置,并辅以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浓缩、催化、放大了人物的心灵搏斗的画面,具有颇强的视觉感染力。如果说,观众是从浮躁喧闹而又紧张忙乱的生活中走进寂静的剧场的话,那么,舞台上那个黑色空间里两张白色的病床之间所演绎的这一场精神突围的故事,足以引领观众走向心灵的底层,走向灵魂的深处。因此,舞台那黑色的空间就不仅仅是一个戏剧环境,更是一条直达深层心理的通道。当何亮突出重围,推着轮椅上的老关走向英雄事迹报告会讲述“我们的故事”的时候,黑色天幕豁然打开,出现的就不仅仅是光明灿烂、坐满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会场,而是提升人格、完善道德的人生境界了。艺术家塑造形象时,“就不能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现出他或它们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就是艺术作品新的作用,凭着这个,艺术成了人们一种道德的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又一个黎明》的启迪就在于斯。

2004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