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戏剧评论——简评《艺域心语》
毋庸讳言,当前戏剧艺术不景气。而戏剧的振兴,需要方方面面一起来做艰苦卓绝、扎实细致的工作。加强戏剧评论,无疑是振兴戏剧整体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读到杜耀民、赵梦姣二君的戏剧评论集《艺域心语》,心中不禁荡漾起一股敬意。他们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义无反顾地耕耘在戏剧评论这块孤寂的园地上,静悄悄然而又实在在地做着推动戏剧艺术前进和发展的工作。
作为一部戏剧评论集,《艺域心语》豁透着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作者注目剧坛,始终追随着我省戏剧艺术发展的轨迹。每当舞台上立起一部新戏,他们总是满怀热忱地及时加以评论,为之鼓与呼。1979年,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异军突起,一扫那种公式化、概念化的藩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厚质朴、生动感人、可亲可爱的屠夫胡山的艺术形象,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喝彩,作者敏锐地感悟到《屠夫状元》的出现,不仅仅标志着三秦舞台活脱出一台优秀之作,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我省整个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为此,他们写下了《人民需要这样的“官”——赞商洛花鼓〈屠夫状元〉》的文章,评论该剧“写的是历史题材,却强烈地触及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很好地起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艺术效果”。应当说,这种由评论具体作品引申到对历史题材创作的见解,在当时是比较早的。1982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出了眉户现代戏《杏花村》。如果说,《屠夫状元》是历史题材创作的突破,那么,《杏花村》则堪称是当代题材的超越。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了孕育在戏曲之中的这种信息,他们在《真实反映了农村生活新貌——评眉户现代戏〈杏花村〉》一文中,指出该戏“洋溢着浓烈的现实生活和乡土气息,使人倍感清新、亲切”的同时,总结《杏花村》“在艺术风格上,继承和发扬了省戏曲研究院眉户剧《梁秋燕》以来,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浓烈地方色彩的艺术特征”,这就为新时期如何深化当代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二是作者评论戏剧,多处闪烁着理性的色彩。在《新的剧作,美的舞台——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评述》一文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对艺术美的追求”这个课题。他们指明戏剧艺术力求创造的美,包含“美的舞台形象,美的思想内涵,美的境界、情趣,美的旋律、韵味”等,是一种“美的整体融合”。进而又论述道,“任何艺术形式的革新,只有与内容的需要相适应、相融合,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放射出艺术美的光芒,产生美的艺术效应”。显然,这就引发了戏曲本体美的创造与发挥这个由艺术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理论话题。(www.xing528.com)
三是作者品戏行文力求贯穿一种务实求实的精神,他们不论是评论剧作或表演艺术,还是针砭时弊对戏剧的困顿和辉煌,发言从不一味地吹捧,也从不一味的轻贬;既不掩饰戏剧的艰难现状,更不抑息振兴戏剧的信心。如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剧坛风靡一时的荒诞戏曲《潘金莲》,作者即热情地指出这是“戏曲舞台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冲破了戏曲编剧的藩篱,打开了创作的思路,和当代青年善于思考的特点相共鸣,为戏曲艺术争取青年观众,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这部喷薄着创新意识的戏曲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也冷静地揭示了《潘金莲》的某些不足。批评该剧“对潘金莲争取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并没有反映出高层次的思想意义”,指出剧作对潘金莲在西门庆诱骗下的偷情行为,“也没有站在时代意识的高度给以批判”。透视《潘金莲》全剧,这种评论堪称动中肯綮,务实求实。
《艺域心语》作为一部戏剧艺术的评论荟萃,它的特点和优势是多方面的。评论它,确立它在当代戏剧评论坐标中的位置,固然是必要的。然而,由《艺域心语》的评介生发开去,强烈地呼唤有更多更好、务实求实的戏剧评论问世,从而促进戏剧艺术的真正振兴,恐怕是更为重要和更有意义的事。
1994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