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秦腔新秀到京剧名家:艺术之路上的九天

从秦腔新秀到京剧名家:艺术之路上的九天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大道通九天——由秦腔新秀投师京剧名家谈起艳阳六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新秀李小锋专程进京,拜北京军区战友剧团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为师。秦腔演员拜京剧先生能够提高技艺么?这层意思,京陕两地的艺术家皆有共识。在李小锋拜师前的务虚会上,笔者信手写下的“叶派艺术美名显,京剧秦腔一线牵。今日拜师遂心愿,催开百花映梨园”四句词,经小锋一唱,顿时激起满座共鸣。

从秦腔新秀到京剧名家:艺术之路上的九天

艺术大道通九天——由秦腔新秀投师京剧名家谈起

艳阳六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新秀李小锋专程进京,拜北京军区战友剧团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为师。这对李小锋来说,当然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而对当今新梨园而言,也不啻是一段佳话,倘若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我觉得其意义已经超越了高徒拜名师本身的价值,它迸放出来更多的启迪是:振兴戏曲需要从多方面做细致扎实的工作。

实践证明,戏曲能否振兴,能否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有没有培养出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人才。至于戏曲人才能否脱颖而出,不仅在其才华天赋和学历高低的程度,而且还在于师承的渊源和学艺的深浅。这是戏曲艺术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并非是每个剧本、每个行当、每个剧团都拥有自己称职的师资人员。而堪称融古会今、学贯中西的著名戏曲老师,则更是凤毛麟角了。从这个意义说,出戏曲人才,尤其是出尖子人才,就必须开拓学习的新门径、新路子,甚至应当勇于打破门户之见,放开眼界,跳出原先的艺术圈子,游弋到整个艺术王国去寻找名师。李小锋正是新近闯出这条路子的一个例子。

学习不同剧种的玩意能够对己有益吗?秦腔演员拜京剧先生能够提高技艺么?人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疑问。然而,回答却应当是肯定的,若问根据,至少可以列出三条。(www.xing528.com)

一是艺术原本是相通的,尤其是同为传统的舞台艺术,其念唱做打的基本功要求如出一辙,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各个剧种、各家流派的大师巨匠,在高扬自己艺术个性的艺术实践中各有发展、各有侧重、各有创造罢了。而这种发展、侧重、创造,先天就非是封闭的,就蓄有相互借鉴吸收的因子。中外戏曲史上也不乏不同剧种、不同流派、不同师承相互借鉴成功的例子。拜其他剧种的名家学艺,在老师心授面提之际,心有灵犀一点通,并不难悟其道,参其真,识其妙。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不同剧种的名家学艺,机会难得,学者必将倍加珍惜,格外用心苦修。这样,反倒容易获取其中的精髓和真谛,进而丰富充实提高自家的艺术。二是凡被外剧种外流派的艺术人才拜为老师者,其必定是技艺精湛的名师。不然,他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谁也不必要舍近求远舍己从人,下那么大决心和工夫,改弦更张,去另拜师门。就拿叶少兰先生为例,他不仅是叶派宗师叶盛兰的公子,自幼蒙庭训,深得叶派真传,而且择善而从,广收博蓄,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和国外戏剧理论多有涉猎。他同笔者的一次交谈中曾讲到昔日北京天桥小戏班演戏,当演到“报子”请诸葛亮这一不被人注意的情景时,观众一个劲地为“报子”叫好,他认为这里边就有可学的东西。在谈及吕布戏时,他要求作为陪衬的四个龙套,必须个个漂亮。只有这样,方才水涨船高,充分显示吕布的“帅”。如果有的演员怕龙套高了就显不得自己高,那只能说明你没有能耐。叶少兰讲这番话的意思是说,就艺术而言,即使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地方也有学问。搞艺术的人,需要把自己置于艺术竞争的最前沿进行锤炼,才有可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964年搞京剧现代戏调演,小生行当无用了,叶少兰进入中央戏曲学院,他学导演,钻研布莱希特。越学越感到过去演戏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理解都很肤浅,更缺乏点睛之笔。于是他自觉地由艺术实践跃入理论的海洋游弋,再将理论融会到自家的艺术实践之中,渐渐形成了他那独特、细腻、丰富、深邃的表演风格。跟着这样的名家,在他们那堪称博大恢弘的艺术殿堂之中,自然容易学到平时难以学到的新鲜东西。同时对学习者来说,也足以启迪他们把自己追求的艺术目标定得高一点,从而促使自己的表演水平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些道理,庶几无需赘言。三是京剧艺术从源头上追溯,可能曾吸收过秦腔不少的精华,这是事实。在李小锋的拜师会上,京剧名角袁世海先生针对这一点讲得很实在。不看到这一点,我们就是妄自菲薄,就会丧失自信心。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京剧表演艺术在现代却又超过了秦腔,诸如“四大名旦”“四大名须”“南盖(叫天)北杨(小楼)”的艺术造诣恐怕可以代表中华梨园之最。这也是事实。不承认这一点我们难免故步自封,失掉艺术上最精华的东西。对我们攀登艺术的峰巅,也势必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立足秦腔艺术,认真地学习京剧表演艺术,特别是结合秦腔的特点,吸取那些更容易同秦腔艺术融合起来的京剧表演技巧和传统艺术,对秦腔的振兴,对秦腔表演艺术的发展,对摧动秦腔艺术登上新的台阶,都是极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层意思,京陕两地的艺术家皆有共识。在李小锋拜师前的务虚会上,笔者信手写下的“叶派艺术美名显,京剧秦腔一线牵。今日拜师遂心愿,催开百花映梨园”四句词,经小锋一唱,顿时激起满座共鸣。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自觉地提出了艺术与艺术之间需要相通的历史命题。

李小锋赴京拜师,是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精心策划的一次振兴秦腔的具体举措。对此,应当加以肯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采取有力的行动,在拜师活动降下帷幕之际,趁热打铁,迅速地敲响实实在在学艺的锣鼓。切莫流于形式,搞那种开场时轰轰烈烈,收场时冷冷清清的事情。那样的话,对振兴秦腔是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的。同时,通过李小锋拜师这桩事,我思忖,在振兴包括秦腔在内的所有地方戏曲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做的实事还很多。只要大家努力去做,不管有多少困难,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群众基础的秦腔,一定能够真正振兴。

1994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