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现在在美国从事医疗工作。刚出国的时候人还年轻,在国外生活还算适应,工作上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每年都能拿到很多奖项。原本以为他在国外生活一直很幸福,可是和他聊天才知道,由于在国外居住的时间长了,加上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想念越来越强烈。每天,几乎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家的事情。由于想家,导致精神经常恍惚,在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还差点出了意外情况。他还说,他已经得了思乡病,因为思乡过度,伤了脾,脾火大,导致自己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已经是经常的事了。
思是什么?思是人体意识思维的一种状态,是心主神功能的一种体现。中医学认为,思与脾的关系最密切,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
思为脾之志,思源于脾,发于心,所以当人思虑过度时可伤脾。思虑过度在情志上表现为神志恍惚、心不在焉等。思虑不解致病的机理在于“思则气结”;当消化系统气机郁滞不通,运化失常时,则使脾气结于肠腹之中,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减少、皮肤干枯、肌肉消瘦,久而久之,全身各组织缺乏营养而导致心悸气短。最主要的是影响脾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或气结,使脾主运化、升清的功能失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头晕目眩等临床病理表现,即“思伤脾”。
《黄帝内经》认为,人有喜、怒、悲、思、恐五志,也就是五种情绪,这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之一。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是:心主喜、肝主怒、肺主悲、肾主恐、脾主思。五志与五脏,情绪与脏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也就是说,平时过于欢喜就会伤心,大怒就会伤肝……如果过度思虑的话,就会伤脾。如果伤了脾胃,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脾属土,肝属木,木是克土的,也就是肝可以克脾。所以也可以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解。
《吕氏春秋·至忠》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齐王得了忧虑病,派人到宋国迎接名医文挚来治。文挚看了齐王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是可以治的,但是齐王的病治好了,必然要杀死我文挚。”太子问:“这是什么缘故呢?”文挚说:“不激怒齐王,这病是治不好的。而激怒了齐王,我就死定了。”
太子急得叩头恳求道:“如果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亲拼死也要父王不杀你,父王是相信我和母亲的,请先生不必顾虑。”文挚说:“那就好,我就把这条命送给齐王了。”文挚和太子约好看病时间,连续失约3次,齐王果然被激怒了。文挚终于来了,不脱鞋就上床,践踩齐王的衣服问病,气得齐王不答理他,文挚更用粗话刺激齐王,齐王按捺不住了,翻身站起来大骂,病果然好了。但是,齐王怒气不息,准备把文挚放在烹杀罪人的鼎中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急忙上前争请宽赦,齐王不听,还是把文挚投入鼎中活生生煮死了。这便是文挚以身殉医,用怒治思的悲壮故事。(www.xing528.com)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食欲不振的话,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中成药,一般药店就能买到。其组方为人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炒)15克,山药15克,白扁豆(炒)12克,莲子9克,薏苡仁(炒)9克,砂仁6克,桔梗6克,甘草9克。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
此外,还可以用按摩的方法来帮助脾运化。
脾俞、足三里是最好的补脾穴位,平时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保证“后天之本”的作用长盛不衰;生病时,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增强正气,祛病抗邪的作用。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我们并不会无缘无故生病,所以当身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一定不要先顾着吃药或者采取其他的办法诊治疾病,首先要做到的事应该是想一想自己生病的原因。比如,我最近是不是情绪很不好,情绪波动比较大;我最近是不是饮食习惯不科学。只有分析得多了,才会找到致病的原因,进而就会少生病。生病了,治病养生也要讲究一定的规律,不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使自己获得健康,所以我常说,有规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养生。
保健知识通
脾不好,可以吃点白扁豆。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罗氏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