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避免不当饮食,终结胃火困扰

避免不当饮食,终结胃火困扰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后,他们找到了孩子上火的原因。孩子在爷爷家,饮食过于精细和油腻,导致饮食失调,引发了胃火。和以往的人们相比,尽管现在的人比较重视饮食健康,但是每到节假日饮食还是以大鱼大肉为主,我们的胃总是要消化这些油腻腻的食物,不上火才怪呢。特别是北方地区在天气干燥的季节,胃火很容易被点燃,因此北方人在干燥的季节一定要少吃辛辣食物。此外,多喝水是个好习惯,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预防胃上火。

避免不当饮食,终结胃火困扰

有一段时间,朋友两口儿因为有事情要外出,就让孩子的爷爷将孩子接过去小住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老人特别疼爱孩子,因此,孩子一过去,他们就不停地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一日三餐,大鱼大肉不用说,晚上还要给孩子加餐。虽然,爷爷不愿意吃烧烤,可晚上还是带着孩子出去吃各种各样的烧烤。结果,半个多月以后,孩子的脸上长了很多痘痘不说,嘴角也都烂了。夫妻二人回来的时候,孩子因为嘴巴坏了几乎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起初,夫妻二人以为孩子是在爷爷家不适应所致。可当他们说要将孩子接回去的时候,孩子却很不高兴。于是他们才知道这里面另有玄机,就仔细询问了孩子在爷爷家的生活。了解后,他们找到了孩子上火的原因。

孩子在爷爷家吃的好,住的也好,为什么孩子还会上火呢?关键的原因就在吃上面。孩子在爷爷家,饮食过于精细和油腻,导致饮食失调,引发了胃火。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整天不停地往胃里面塞好吃的,时间一长,便会食欲下降,看见以往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一定也不会有多大的胃口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在每年的春节比较容易上火,这就是因为春节期间我们总是吃得过好的原因。和以往的人们相比,尽管现在的人比较重视饮食健康,但是每到节假日饮食还是以大鱼大肉为主,我们的胃总是要消化这些油腻腻的食物,不上火才怪呢。

在清胃火之前,我们应先分清实火与虚火的区别。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胃部隐痛、胃口不好、饥而不欲食、便秘、舌红、少苔,这部分人一般都有老胃病的底子,在中医上说是“平素胃阴不足,津液亏损”,加上起居失度、劳累而引起上火;吃出来的是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无论是虚火还是实火,我们都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解决胃上火的问题。

胃上火的时候,可以按摩胃经“水穴”内庭,胃经属土,按摩“水穴”内庭,以水泄土。如果按摩的时候担心力量不够的话,可以再加上“木穴”陷谷穴助阵。

内庭位于足背部,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内,入也;庭,指门庭,趾缝如门,腧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内庭。每次按摩200下,每天最少2次,1个星期后会有很好的效果。陷谷穴在脚背上第2、3趾骨结合部前方,按摩这个穴位,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并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图4–1)。

图4–1 陷谷穴(www.xing528.com)

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疼痛感不是很明显的话,就可以停止了,否则会引发肝胆上火的症状。

若想胃不上火,关键在于预防。平时可以多吃些粗粮,少食用辛辣食物。特别是北方地区在天气干燥的季节,胃火很容易被点燃,因此北方人在干燥的季节一定要少吃辛辣食物。辣椒是辣的,生姜是辛的,辣椒是热性的,生姜是温性的,后者比前者缓和一些,所以和生姜比起来,辣椒更容易引发胃火。如果贪吃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会使脾胃受损,内蕴化热,严重者口角会出现糜烂。对于预防这样的“火”首先应多吃豆类、小米等粗粮和绿色新鲜蔬菜等,增加进食品种;其次是要多吃清淡食物。节日里许多年轻人睡得比平时少,虚火上升,很多女孩子还喜欢一边玩一边吃,瓜子、花生、巧克力等零食不离手,体内热量堆积太多,脸部长出很多痘痘。这样的“火”源自内热,所以吃得越清淡越有利于皮肤状况的改善。此外,多喝水是个好习惯,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预防胃上火。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南方人尤其四川人经常吃辣椒,他们为什么不上火?这是因为南方的气候和北方不一样,南方的天气比较潮湿,不像北方那样干燥,他们吃辣椒是在对付身体里面的潮气。

总之,如果想要预防胃上火的话,就应该做到杂与精的平衡、膳食的冷热平衡、就餐前后动静平衡、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衡,还有就是五味平衡。可参照表4–1来选择食物。

表4–1 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

保健知识通

胃火大的话,可以吃牛黄清胃丸。牛黄清胃丸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的功效。其组方为牛黄2克,大黄100克,菊花150克,麦冬50克,薄荷50克,石膏150克,栀子100克,玄参100克,番泻叶200克,黄芩100克,连翘100克,桔梗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牵牛子(炒)50克,枳实(沙烫)100克,冰片25克。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口服,1 次2丸,1日2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