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未来——纳米技术
经过数十年的研发,人们在基因技术方面取得了真正的质的飞跃性进步。除此以外,纳米技术也在当时经历了彻底的、迅速的发展。
这个未来科学的名字——纳米科技——来源于希腊语“nanos”,本意为“侏儒”。对于这些前瞻的思想和想法,保守的学者们始终持有争论。而这一领域的专家坚信,在亚毫米范围内的纳米机器人会以决定性的方式,确定这个行星上人类未来技术的发展。
1959年,纳米技术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当时,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理查德·费曼(1918—1988)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人们可能可以操作单独的原子,人们也可能有能力把仅仅是自己想象的一切人工的东西制造出来。
如果这些设想应验,那么人类文明史将迎来一次最彻底的革命。困难和贫困即将结束,因为微缩型设备将被编制程序来合成生活物质。与此同时,对于整顿我们极端恶劣的环境,它们也大有裨益——有助于吸收有害物质和分解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就连医学也会以这样的方式获利。因为如果可以用微探针在器官和血管内部实施远程控制手术——用传统方法不可做到——那么,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将不再构成威胁。这好像是在到处宣布:到哪里去给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设置自然界限?一切都只是一些无可救药的空想家没有节制的乌托邦幻想吗?(www.xing528.com)
这些想法和一本写于1966年的优秀的科幻小说里的想法一样。这一切——灵感甚至来源于理查德·费曼的上述引语——被拍成了一部惊悚电影《神奇之旅》。
电影情节简明扼要地叙述如下:一位来自情报机构的叛徒拥有重要信息,他的大脑里有血块形成,危及生命。血块位于手术刀不能到达的位置——采用传统方法很可能会导致这个人死亡。为了拯救这位双面间谍,人们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开创性的手术方法。包括专家在内的全体船员登上了一艘潜水艇,然后它被缩小到微生物的尺寸,通过注射的方法进入病人的血管。在途经心脏和血管的“不可思议的旅行中”,这些英雄们遇到重重苦难,常常处于危险的境地。并且——通常在这样的类型中——在这个团队里有一个趁机溜进来的坏人,他是来破坏这个不寻常的营救行动的,但最后贪吃的白血细胞吃了他。作为人类免疫系统的执行器官,白血细胞总是认真地执行任务。最后是好莱坞常见风格的圆满结局。
1986年,由男演员丹尼斯·奎德主演的重新拍摄的经典惊悚片《惊异大奇航》在影院上映。直到此时,所有的技术还都如电影一样因“不能实现”而被抛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