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壮山圣地:壮族文化名胜展示

广西壮山圣地:壮族文化名胜展示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敢壮山>>>壮族的神山圣地位于百色市田阳县的敢壮山是壮族创世始祖布洛陀和姆六甲夫妇的居住圣地。敢壮山上祖公庙的布洛陀铜铸坐像,筋骨壮硕,气宇轩昂。敢壮山成了壮族人民传承历史文化和寄托民族精神的神山圣地。在敢壮山发现的蛙纹石础是目前广西唯一的。而专家考证认为,布洛陀实际上是壮族远祖的部落首领。敢壮山也是壮民族的“圣山”和精神家园。近两年来,敢壮山下,村民自发举行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神圣拜祭活动。

广西壮山圣地:壮族文化名胜展示

敢壮山>>>壮族的神山圣地

位于百色市田阳县的敢壮山是壮族创世始祖布洛陀和姆六甲夫妇的居住圣地。布洛陀是壮族百姓世代传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祖公”。敢壮山上祖公庙的布洛陀铜铸坐像,筋骨壮硕,气宇轩昂。近年来,每逢祭日,前来祭拜的壮族民众络绎不绝,甚至远在东南亚各国的一些壮族子孙也来此拜祭先祖。敢壮山成了壮族人民传承历史文化和寄托民族精神的神山圣地。

在敢壮山发现的蛙纹石础是目前广西唯一的。专家考证,蛙纹图案形成于4000多年前,是壮族图腾。而位于田阳县百峰乡的赖奎古人类遗址,经中美学者用氩—氩法测定,为距今80.3万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敢壮山,又名春晓岩,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海拔326米,距县城约8公里。当地民间相传,明朝年间,江西地理先生郭子儒为皇帝探寻风水宝地来到此地。那日清早登上山顶时,正值旭日初升,只见四周林密花香,蝴蝶漫天飞舞。郭子儒先生喜形于色,脱口吟出:“春日初升漫道霞光催燕舞,晓风微动满山花朵伴莺啼。”吟罢手书“春晓岩”三个大字。从此“敢壮山”另有了“春晓岩”的雅名。

敢壮山上有布洛陀和姆六甲居住的岩洞姆娘岩,有布洛陀守护神居住的岩洞将军岩,有布洛陀为一对恋人点化而成的鸳鸯泉以及姆六甲的圣乳池、望子台以及穿天洞、石臼洞、红军洞、连理树等多处遗址和人文景观。

2007年百色市布洛陀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 (卢松见/摄)

壮族群众烧香朝拜布洛陀 (卢松见/摄)

关于布洛陀惊天动地的创世传说,大多来自壮族的创世经诗《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古老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的神功圣德。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所以可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中央民族大学黄凤显博士说:“布洛陀诗经是我们壮族的宝典,是壮族先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创造天地万物的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地区传唱,尤以田阳县一带最为典型。

据《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而专家考证认为,布洛陀实际上是壮族远祖的部落首领。按壮族语言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一个知道很多、很会创造的老人,俗称无所不知的万能老人。

传说很久以前,布洛陀与姆六甲受玉帝的派遣,于农历二月初一启程,用箩筐挑着五个孩子及镰刀和锄头等用具,乘着玉皇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飘飞到田阳上空。这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两只箩筐坠落大地,分别落在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形成现在的敢壮山和五子山,锄头和镰刀坠落的地方划开了一道大沟,成为右江河。难以割舍的亲情让布洛陀与姆六甲来到这里,在一处朝南开的岩洞里住了下来,陪伴着自己的孩子,并开始了营造凡间世界的使命。这座岩洞,后人称之为“母娘岩”。从此,以敢壮山为主山的敢壮山山脉便成了人们心目中壮族始祖布洛陀的圣地。(www.xing528.com)

敢壮山祖公庙里的布洛陀雕像 (苏道深/摄)

布洛陀为百姓做了很多事,受到百姓的敬仰:天地原来离得很近,太阳出来一照就烫死人,雷公打鼾谁也别想睡,布洛陀砍来老铁木,把天顶上去,把地压沉;从前人和鸟兽住在一起,经常争吵,布洛陀便令鸟讲鸟语,兽讲兽话,鸟兽都由人管理;大榕树被雷劈起火,布洛陀取回火种,筑灶保火,从此人们取暖熟食;水淹大地,为开河引水入海,布洛陀制一条赶山鞭赶山,又用神牛拉神犁,犁出红水河;洪水淹没了谷种,布洛陀派斑鸠、山鸡飞天去取,派老鼠游海去取,它们吃光了谷种不愿返回,布洛陀令它们吐出谷种,培育后谷种像柚子般大,就把谷种敲碎撒播各地……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血脉,渗透在血液里,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不论经过几代人,辗转到哪里,都维系着始终如一的向心力。遍布珠江流域的骆越子孙,世代相传的始祖是布洛陀。壮族先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把自己的一切智慧、知识、气魄,都集中地概括在他的身上,使之成为寄托理想、人人拥戴、个个崇敬的民族祖先神。

敢壮山的传说美,风景美,风俗文化更美。

如今,一年一度的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都在这里举行。节庆期间,敢壮山布洛陀歌圩总是有万人对山歌的盛大场面,来自周边县区的30余万群众汇聚敢壮山脚下,看民俗表演、打磨秋、抛绣球、唱山歌,流传了几千年的壮乡欢乐歌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歌圩上,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歌者反复亲切呼唤的祖公“布洛陀”。敢壮山布洛陀歌圩来源于祭拜布洛陀,据史书记载,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传说布洛陀与姆六甲同住一处岩洞即母娘岩,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布洛陀的生日,住在各地的儿孙们都回来拜寿,由于子孙太多,还在山脚的人就地引火烧香,形成香火长龙。拜寿活动一直延续到三月初九,子孙们见到祖公很健康,就即兴哼唱山歌。此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前来拜寿的子孙后代都要唱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敢壮山歌圩。

敢壮山也是壮民族的“圣山”和精神家园。近两年来,敢壮山下,村民自发举行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神圣拜祭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各地的拜祭人群组成不同的方阵,在长老的带领下,整齐地排列在山门后。各方阵以红色为主的经幡写明了各自代表的村名,肉、果、糖、饼等各种祭品都被装饰得别致而醒目,身着民族服装的村民们个个满脸虔诚。

隆重的放礼炮、点高香仪式后,头戴高帽的长老在锣鼓声中上台进香开祭,来自周边那笔、六联等壮族村屯的祭祀队伍扛着祭旗、抬着准备好的祭品祭拜始祖布洛陀。一时间,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响彻云霄,颂扬感恩布洛陀的歌声经久不息,飘向山上,萦绕树梢,直入人心。与别处祭拜活动不同的是,这里的祭拜有一种欢乐吉祥的氛围,伴随着别具特色的田阳狮舞,布洛陀圣乐——这来自远古的声音,能让你体会到壮族原始音乐的沧桑魅力。

(佚名)

壮族群众朝拜布洛陀 (卢松见/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