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黄姚古镇>>>“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一
素有“梦境家园”之称的黄姚古镇位于贺州市西南面60多公里处的昭平县内,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2005年黄姚古镇被亚太地区旅游合作组织、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和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组委会联合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
古镇文化源远流长
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
北宋开宝元年(968年),方圆几十里的黄姚古镇最初只有两户居民,一户姓黄,一户姓姚,繁衍至元末,此地已有黄、姚、邹、莫、曾、邓、吴、古八姓,但还是以黄、姚两姓人数最多。
说起黄姚古镇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和宋代杨家将有关的传说。宋开宝五年(972年)杨文广率部到昭平平乱,路经此地得知此地只有黄、姚两姓人家居住,就给小镇取了个“黄姚”的名字,一用就是千年。
源起于宋朝的黄姚古镇在明清时期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镇集。如今,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虽已不再,然而仍以淡泊宁静的样貌,成为人们憧憬的梦境家园。
黄姚古镇街区的绝大部分建筑群均在清乾隆年间建成。在这块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历史遗址随处可见,文物古迹俯拾皆是。完整保存的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宽度2米至5米不等;明清古建筑保存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著名的兴宁庙匾额“且唑口契茶”被文化部列为“中华名匾”之一。“黄姚八景”的古戏台、兴宁庙、文明阁、宝珠观、天然桥、聚仙岩、带龙桥、孔明岩成为省级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旧貌仍存。
古镇现存的宗祠中,古家祠、吴家祠、梁家祠是佼佼者。“盘道石鱼”是一条2尺长的石鱼在街中心露出石板,也算是古镇的一个小景。“仙人古井”分作饮用、洗菜和洗衣三部分,至今仍在使用。这里每天早上都聚集了很多提水、洗衣的村妇,非常热闹。古戏台分前后台两部分,前后台间修了板屏,前有朱漆的木栏杆,天花板上彩绘着各种花草虫蝶,台基全用大青石板砌成。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古戏台唱大戏。
整座黄姚古镇,就是一部完整的桂东民居文化史。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虽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均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石板街路面铺接技术精湛,街道空间尺度适宜,建筑有退有进。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
在抗战时期,黄姚还是文化名人、爱国人士云集的地方。当时的黄姚曾是中共广西省工委的所在地,从桂林疏散来的著名文化名人何香凝、梁漱溟、欧阳予倩、千家驹、高士其等都曾在黄姚居住,为古镇增添了一笔宝贵的文化历史。在小巷穿行,转过一个弯,总能看到某一位文化名人的寓所。已故的文艺评论家杨长勋这样描述:“那时的昭平,尤其在黄姚,一时成为文化重镇。敲开这个门见到何香凝正在画画,敲开那个门见梁漱溟正在读哲学,再敲开一个门见高士其正在口述笔录科普文章,又敲开一个门见欧阳予倩在朗诵抗日的戏剧片段。一个门里一个文化大师。”
古镇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去赏玩 (卢松见/摄)
黄姚人热爱先人留下的遗产,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在新城区建有新房,老一辈人也不愿搬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保存着先人用过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等家具及古老的服饰、用具,同时还有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扎孔明灯等古老习俗。
黄姚古人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出了11位举人。镇内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而且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如今,家家门前贴对联仍然是黄姚人的习惯,已经成为黄姚古镇特有的文化景观。(www.xing528.com)
走在古巷内,让人仿佛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久远的年代 (卢松见/摄)
乡土民风淳朴自然
黄姚古镇还是一个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所。这里的日常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以及憨厚朴实的民风独特而生动。
从大年初一到初六,黄姚古镇的古戏台开演极具民间特色的地方彩调。演出完全由当地居民自发组织、自编自演而成,主要剧目有《宝对宝》、《补瓷缸》、《隔岸看亲》、《地保贪财》、《刘三姐》片段等,演出的演员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在校的中小学生,数十男女老少同台演出。
大年初二晚上,黄姚古镇还会举行提灯晚会。提灯晚会在当地也称舞鱼龙,由上千人的游行表演队伍组成,他们在游行前进中向观众展示舞板凳龙、舞狮、舞鱼等近20个精彩的当地民间传统表演节目。
黄姚人的婚礼特别值得一提。黄姚人的婚礼主要经过提亲、合八字、讲定金、报日子、婚礼前一天送礼、婚礼当日迎娶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请媒人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即使是到了以自由恋爱为主要方式的现代,这种习俗依旧保留着。正如《礼记曲礼》云:“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在结婚当日,新娘要穿红色的宽裙袍,戴帽子,盖盖头。迎娶至新郎家门口,下轿后必须由迎亲的人打伞,不能见天日;进门前,一位接嫁娘往新娘身上撒一些米,进门不能踩到门槛等。在黄姚,人们一般不闹洞房。婚礼次日,新娘就可以回门,三天后可以回娘家小住,自此之后的一个月,新娘可以回门多次,在婆家住的日子也比较多,慢慢熟悉婆家的生活,淡化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小桥流水 (卢松见/摄)
黄姚美食遐迩闻名
黄姚的美景让人眷恋,黄姚的美食也是遐迩闻名。如黄姚的豆腐酿、豆豉蒸排骨、黄姚扣肉、权二的米粉等,凡到黄姚者无不想品尝一番。
黄姚豆腐酿,苏轼就曾赞叹不已:“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中央电视台的《天天饮食》和广西电视台的《寻找金花》栏目都曾作过报道。黄姚豆腐酿还被称为“天菜”。传说当年七仙女贪玩,下凡四处云游,到了黄姚古镇,渴了,喝井水,于是有了美丽的仙人井;累了,躺在树上休息,就有了神奇的睡仙榕;饿了,就到客栈里吃豆腐酿,这一吃,竟让七仙女乐不思天了。玉帝得知七仙女竟在黄姚玩得不愿回天宫,很纳闷:这是什么地方?竟比我的天宫还美?于是,他也到此间一走。当他吃到豆腐酿时,就笑了,忍不住叹道:此菜只应天上有啊!
黄姚豆豉蒸排骨,最为独特。有俗语道:一粒豆豉一碗饭。道出了豆豉蒸排骨的美妙。这豆豉是黄姚本地的特产,表面看它黑不溜秋的,却是美味的调料品,还是昭平的“三宝”之一。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路经黄姚,觉得黄姚的每一样菜风味不一,味道独特,醇香诱人,是他从没尝过的,一问知道是用黄姚豆豉做的配料,当即指定作为朝廷的贡品。
(佚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