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上古虞舜巡游之地
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桂两江汇合地,环抱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瑶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总人口58.34万(2008年数据)。
苍梧古为百越之地,上古时代虞舜曾巡游到此,秦汉已建立郡县之制。秦朝县地属桂林郡(一说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今苍梧县及梧州市全境),县治广信城(今梧州市)。隋开皇三年(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同年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开皇十九年(599年)遂城县改名戎城县。苍梧县、戎城县同隶苍梧郡,苍梧县为苍梧郡治所。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猛陵县,更名为孟陵县,孟陵县、戎城县隶藤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此后到民国,除隶属变迁外,苍梧县名及建置基本不变。
1950年1月,苍梧县人民政府成立,与梧州市分治,隶梧州专区。1951年隶容县专区,县政府仍驻梧州市,1952年6月迁龙圩镇(即戎圩镇),1984年2月始隶梧州市。
苍梧水陆交通便利,水路上溯可达南宁、柳州、桂林等地,下航直通粤港澳。苍梧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名人众多。民国著名人物、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即为苍梧人。
士燮(137-226)
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灵帝熹平年间曾任尚书郎,后升迁交趾太守,治政有绩,使“疆场无事,民不失业”。在学术上亦有成就,曾对《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和《尚书》做过注释。士燮年少时游学京师,拜颍川刘子奇为师,研治左氏春秋。士氏家族一直居于交趾,家族的势力强大。三国时期交州发生动乱。210年,吴侯孙权派步骘至交州任职。在士燮的帮助下,步骘成功平息动乱,东吴占有交趾,士燮被孙权加封为左将军。士燮很感激,修书给益州的雍闿等人,要求他们投靠孙权。士燮因此被加封为卫将军,他的弟弟士壹、儿子士徽、族子士匡也都封了侯位。226年,士燮病逝,终年89岁。
李济深(1885-1959)
李济深,苍梧县大坡镇人,字任潮,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粤军第一师师长、国民革命第四军军长、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49年9月,代表民革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他最先倡议修建了全国最早的梧州中山纪念堂,并着力兴办市政建设。(www.xing528.com)
李济深故居
李济深故居 (梧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李济深故居坐落在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距梧州市区40多公里,建于1925年,为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3342平方米,是中西合璧的青砖瓦房四合院式厢房和楼房。四周筑围墙和四角炮楼,院后有苍翠的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胡耀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五个大字。
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汤山获释后回住于此;1936年在此召开过民族革命同盟会;抗战时期,联络国共两党及文化界人士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朱蕴山、梅龚彬、陈希周、宣侠父等商讨敌后抗日事宜。1944年接受周恩来建议回旧居组织民众武装,并与董必武派遣的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这里组织南区抗日委员会,开展敌后抗日并与延安保持电信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1997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品仙(1890-1987)
李品仙,苍梧县人,字鹤龄,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早年先后就读于广西陆军小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武昌起义,随部入湘参加护国战争,后投湘军,升为旅长。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军长,参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战争败后为桂系白崇禧收编。后历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第五路军副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参谋长、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安徽省政府主席、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桂林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抗战时期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参与发动皖南事变。1949年十一二月所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广西战役中被歼灭,后赴台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