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文化名胜:昭平古今名人梦境家园

广西文化名胜:昭平古今名人梦境家园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昭平>>>古今名人的梦境家园昭平县位于广西东部,与广东相邻。昭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昭平的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孙中山与昭平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讨伐盘踞北平的段祺瑞,成立大本营并担任大元帅。到昭平后,她和民主党派爱国进步人士密切协作,广泛团结当地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大力宣传民主抗日,组织成立昭平民众抗日自卫工作委员会,担任委员会顾问。

广西文化名胜:昭平古今名人梦境家园

昭平>>>古今名人梦境家园

昭平县位于广西东部,与广东相邻。总面积3273平方公里,总人口39.2万(2009年数据)。世居有汉、壮、瑶等民族,通汉语、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乡土壮话、乡土白话等多种语言。

昭平古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桂林郡,县地属之。南朝梁武帝置静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静州,贞观元年(627年)改静州为富州,直至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废之,改属昭州。宣和六年(1124年),宋徽宗时改龙平县为招平县,谓“招抚平定”之意,因“招”字不雅,不久改用光明、明亮的“昭”字,由此得今名后几经变化,至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设昭平县,此后建制基本稳定至今。新中国成立初,隶平乐专区,1958年7月撤平乐专区改属梧州专区,1971年改专区为地区,属梧州地区。1997年设贺州地区,属贺州地区,2002年贺州撤地设市属贺州市至今。

昭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就是名人雅士云集之地,拥有浓重的文化资源。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宋代著名将领杨文广、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解缙、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文化名人千家驹、何香凝等先后到过昭平,留下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作品。

昭平的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镇内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镇内的建筑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抗战期间,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和文化名人到此居住,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李商隐与昭平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祖籍怀洲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唐元和八年(813年),文宗时中进士。他诗学杜甫,反映政治和社会生活较深入。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唐大中二年(848年)正月,他到昭州任郡守。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据传他曾从州治(今平乐)坐船顺抚河而下,到昭平观察风土、民俗。当时抚河两岸居民多数迷信,而且疟疾流行。县城很小,交通不便,只是驿前街头有一驿站,专供邮差肩挑送信来往住宿;而且四周荆棘丛生,老虎很多,时常出来威胁群众。诗人看到这些情况,写下《昭郡》诗一首,《异俗》诗二首,对研究昭平当时的地方历史和民情等有一定的价值。

孙中山与昭平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讨伐盘踞北平的段祺瑞,成立大本营并担任大元帅。在出师北伐中,先遣部队由范石生、李济深、许崇智、关国雄等将军率领经昭平、桂林入湘。前军入湘后,孙中山接着离广州,于同年11月15日,溯桂江而上抵昭平县城。

孙中山抵达时,身着白色中山装,头戴白通帽,满面春风。当时的昭平县长吴恭先(昭平人)率领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在桂江马滩头列队迎接。昭平民众为欢迎孙中山到来,事先已在码头的江面上搭有水亭一座。孙中山登陆与各界代表人士握手后,步上码头,从欢迎队伍中间漫步向迎恩楼(临时行辕)进发。不久到中心大操场向4000多名民众发表演讲,孙中山整个演讲长达三小时,其间他态度温和,声若洪钟,十分感人,而听众秩序井然,情绪高涨。

孙中山在临时行辕驻留一晚,翌晨离昭,沿桂江向桂林方向进发。孙中山离开时,吴恭先率领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及广大民众手执彩色小旗,沿街铺户商民排门摆设饯行酒送行。一路上鞭炮、鼓乐喧天。(www.xing528.com)

何香凝与昭平

1944年夏,日本侵略军大举向湘桂线进犯,桂林、柳州告急。这时,何香凝与民主党派爱国进步人士陈劭先、千家驹、欧阳予倩、梁漱溟、张锡昌等从桂林疏散,沿桂江顺抵昭平。到昭平后,她和民主党派爱国进步人士密切协作,广泛团结当地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大力宣传民主抗日,组织成立昭平民众抗日自卫工作委员会,担任委员会顾问

何香凝在昭平逗留三个多月,于1944年冬离开昭平过黄姚去八步,离开昭平的前一天,以昭平县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国民立法委员、老同盟会员严直方和昭平县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县长韦瑞霖为首,召开各界人士和民众代表参加的“廖夫人送别会”。会上,何香凝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灾难。她说:“桂柳相继沦陷,梧邕失守,山河破碎,民众流离,这实在是后死者的耻辱。不特无以对总理在天之灵;且辜负千百革命烈士为革命所流的鲜血。然而,过去的不必再说了,失之东隅是谁之责?我们不必追问,收之桑榆,这责任就落在我们全国人民的身上。我爱国民党,我更爱祖国,我希望中国能强盛起来……”

欧阳予倩与黄姚

黄姚古镇 (卢松见/摄)

1944年秋天,日本侵略军迫近桂林,著名的戏剧艺术家、广西艺术馆馆长欧阳予倩率领艺术馆教职员工,从昭平县城再度疏散到偏僻的黄姚镇,将吴氏宗祠当做临时馆址,坚持上课和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在黄姚镇期间,欧阳予倩筹备出版《广西日报》昭平版,创办黄姚图书馆,筹办黄姚中学,开展戏剧宣传活动。为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欧阳予倩组织广西艺术馆的同事在黄姚镇的一座古戏台上,向群众公演了《放下你的鞭子》、《铁蹄下的歌女》、《卢沟桥问答》和《新年大合唱》等节目,还举办过漫画、木刻、素描和风景写生等美术展览。这些活动对推动全民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西日报》昭平版

《广西日报》昭平版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8月),一批民主党派爱国进步人士从桂林疏散来昭平,开展敌后抗日民主运动时创办的。由陈劭先、欧阳予倩、张锡昌(中共党员)、莫乃群、千家驹、胡仲持、徐寅初、周匡人等组成社务委员会,推选陈劭先为主任委员(后由欧阳予倩继任),莫乃群任总编辑兼发行、胡仲持任总编辑(不久胡病,由莫乃群兼任),徐寅初为经理(后由张锡昌兼任)。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工作,于1944年11月1日开始出版。创刊时社址是借用昭平镇平安街四号居民何子福家。1945年1月,因日军进犯蒙山,昭平告急,于同月25日暂停刊,迁移至黄姚镇迎秀街四号居民麦泳宗家,3月5日复刊继续出版。

《广西日报》昭平版对全省影响很大,在中共地下党支持下开展抗日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主张,同时还转载国内外新闻和新华社消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除撰写社论加以评论外,还组织专家张铁生、陈此生等写专论文章,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从而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斗志。

1945年8月20日,廖仲恺殉难20周年,《广西日报》昭平版出了纪念专刊,何香凝、陈此生、张铁生撰文赞扬了廖先生辅助孙中山,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历史功绩。昭平版敢于打破国民党报纸讳言“三大政策”这个禁区,宣传历史的真实,触怒了偏安于百色的广西省政府,发来电报对它加以蛮横无理的指责。报纸除畅销桂东地区各县外,还传递到广东省连县、曲江和湖南省江华、临武等地,每天发行量达4000多份。自发刊至停刊止,共出版295号,成为桂粤湘边区敌后的一支新闻尖兵,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广西日报》昭平版停刊,迁回桂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