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江侗乡风雨桥: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三江侗乡风雨桥: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江>>>侗乡荟萃风雨桥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西与贵州从江县相连,北靠湖南通道县和贵州黎平县接壤,总面积为2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有侗、苗、瑶、壮、回、汉、仫佬等世居民族。三江侗族鼓楼三江程阳风雨桥,旧名程阳永济桥。它在三江县侗乡随处可见,仅林溪、八江、独侗三个乡就有100座以上,最负盛名的当属林溪乡马安寨的程阳风雨桥和岜团风雨桥,两桥分别于1982年、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江侗乡风雨桥: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三江>>>侗乡荟萃风雨桥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西与贵州从江县相连,北靠湖南通道县和贵州黎平县接壤,总面积为2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2009年末数据),有侗、苗、瑶、壮、回、汉、仫佬等世居民族。始建于宋朝,崇宁四年(1105年)于融水县三口寨置怀远郡,后改为平州置怀远县。后几经兴废,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县直至1913年均称怀远县,1914年易为现名。1952年12月3日成立县级侗族自治区,1955年9月改为自治县。广西有30多万侗族同胞,近三分之二生活在三江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三江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典雅古朴的人文景观和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侗族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演绎出独特的风情和习俗,民间建筑、器乐、歌舞、服饰、餐饮婚嫁、劳作和日常起居等侗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当完整。侗村侗寨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鼓楼群、风雨桥群以及水车群等,完美地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侗寨

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它不像瑶寨多坐落在高山,也不像汉族村庄多建在平地,而是遵循依山傍水的建筑格局。美丽的山寨,全由木质结构的一座座木楼组成,寨里的屋舍都是用杉木搭建,一幢挨着一幢,远远望去,只见屋宇前低后高,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超建筑艺术。寨旁是古树苍苍,溪水潺潺,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著名的侗寨有程阳八寨、高定侗寨、林略侗寨、马胖侗寨、孟寨、岜团侗寨、座龙山寨、八协寨等。

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是侗家独特的、不用一钉一铆的全木结构建筑,为侗族村寨集会、议事、娱乐的公共场所,是侗寨的标志,因楼中悬有大鼓,故有此称。一般每个村寨有一个,大的村寨有数个,多建在村寨的中心。进入侗乡,无论从寨子的哪边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那既像宝塔又像亭阁,雄伟而又雅致的鼓楼。千百年来,它一直伫立在侗寨的中心位置,头顶蓝天白云,轻挽山野流风,成为侗寨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江全县现有侗族鼓楼176座,最有代表性的是距县城23公里的八江乡马胖村河西边的马胖鼓楼,楼高13米,楼檐宽13米,有重檐9层,楼顶中央塑双鸟花型,楼内设栏杆、坐凳、卧台,中央为火塘。马胖鼓楼造型美观,气势雄浑,具有典型的侗族民族风格,是侗族鼓楼的优秀代表,为自治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它的另一边,还矗立着两座鼓楼,共同组成马胖鼓楼群。

三江侗族鼓楼(牙韩彰/摄)

三江程阳风雨桥,旧名程阳永济桥。 (牙韩彰/摄)

郭沫若书程阳桥名 (牙韩彰/摄)

程阳风雨桥与名人名诗(www.xing528.com)

侗族风雨桥是在河溪上建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长廊式木桥,供人们避风雨、娱乐、休息,其长度视河面宽度而定。它在三江县侗乡随处可见,仅林溪、八江、独侗三个乡就有100座以上,最负盛名的当属林溪乡马安寨的程阳风雨桥和岜团风雨桥,两桥分别于1982年、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风雨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是由程阳、马安等村寨50多位侗族老人于1916年领头捐资,侗家工匠石含章、吴金千等人设计,历时10多年才建成的。桥长77.76米,四孔五墩,集桥、廊、亭三者于一体,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建筑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国家曾发行程阳风雨桥邮票一枚。郭沫若虽未到过此地,却赋诗一首,极尽赞美:“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人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同时还题写了桥名“程阳桥”三字。1988年,香港学者陈茂祥来到此处,感慨万千,也留诗赞颂:“不到三江恨不消,避秦早该学侗瑶;蓬莱未必真仙境,人间奇迹程阳桥。”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于1982年10月也深为它的英姿所倾倒,题字赞叹:“久慕三江程阳桥之名,三十年来每想一睹实物,今日得遂宿愿,果然名不虚传。亭亭玉阁,临流照影,结构造型,堪称杰作。幸哉!幸哉!”1982年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侗族生态博物馆

三江县侗族生态博物馆以县城侗族博物馆为中心,以独峒座龙至高定沿途15公里,包括9个侗族村寨为辐射面,集侗族寨门、鼓楼、风雨桥、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田园风光为一体,采取馆村结合、村馆互动的保护方式的生态博物馆,是国内外博物馆建设和保护的新模式。保护区内有侗寨9个、鼓楼28座、廊桥13座、寨门13处。

其中的座龙寨始建于1487年,自然协调地分布在舒缓的斜坡上,村前村后绿树成荫,清澈的苗江河从村前蜿蜒而过,如玉带飘拂,似飞龙摆尾,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远看,山寨分聚两处,形如蟒龙双眼,注视远方。近看,寨中融风景林、寨门、鼓楼、吊脚楼、戏台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全寨共有住户150户,688人,风雨桥1座,鼓楼2座,桥为单层瓦面,建于1836年。

岜团寨始建成于1603年,有风雨桥3座,鼓楼2座。岜团风雨桥始建于1910年,歇山式,人畜分道,正道是人员往来的通道,副道则给牲畜通行,是侗族木式立交桥,全长50米,与现代的双层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学家们对桥的建筑艺术深为叹服。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定寨始建于1573年,位于县城西北约50公里的独峒乡三省坡脚底。西邻贵州黎平县,北邻湖南通道县,500座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7座按宗族建的鼓楼,飞檐叠翠,竞相争艳。最为著名的是11层瓦檐的独柱鼓楼,始建于1921年,1990年重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只有一根主柱,通过横枋与四周边柱相连,造型罕见,颇具匠心,显示出侗族人民超凡的智慧。

生态博物馆还包括独峒寨、牙寨、林略寨等,目前所辐射的9个村寨中,有8户被命名为文化户。这些文化户擅长民间文艺,传承了侗族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所收藏的各种侗族生活用具,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侗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王宫

三王宫位于三江县良口乡和里、南寨两村之间的双溪汇合处,东距县城古宜镇23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初为三王庙,原建在浔榕两江交汇处老堡对门的石门边。宫的整体布局为古代汉族宫廷式建筑,但戏台、偏舍等又采用侗族穿斗构造干栏式,是一座典型的汉侗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建筑物。浔江由北向南从东面流下,枝柳铁路沿浔江东岸北上,其中平辽车站与三王宫隔江相望,近在咫尺。它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坐南朝北,青鹅岭巍巍峨峨,雄踞宫前。

宫前的附属建筑人和桥,横卧和里、南寨双溪汇合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座具有侗族特色的攒尖歇山式风雨桥。桥有三亭十二廊,全长48.9米,宽4.35米,高7.2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民国六年(1917年)维修过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