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艺术创作:天堂景点概览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艺术创作:天堂景点概览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龙胜>>>龙脊梯田艺术创作的天堂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北面和西北面分别毗邻湖南城步县和通道县,总面积2370.8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境内世居民族达10个。龙脊梯田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形象之一。寨内的一处梯田,因其高低形状错落有致,被称作“七星伴月”,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龙胜红瑶晒衣节已被定为广西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艺术创作:天堂景点概览

龙胜>>>龙脊梯田艺术创作的天堂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北面和西北面分别毗邻湖南城步县和通道县,总面积2370.8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境内世居民族达10个。

龙胜古称桑江,秦属黔中郡,西汉归武陵郡;晋至隋属始安郡(郡治桂林);唐龙朔二年(662年)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民国元年(1912年)龙胜厅改为龙胜县,新中国成立后沿袭之,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改为现名。县内的金竹、大寨两村,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分别被评为全国首批15个景观村落、8个景观经典村落之一。

世界梯田之冠”的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村和平安村之间,从元朝开始开垦,完成于清初,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梯田浸透着龙脊瑶族壮族百姓的辛勤血汗。长期以来是书画摄影电影电视文学等各类艺术家前往创作的地方,以龙脊梯田为主要背景和主要元素创作问世的各类艺术品名扬世界。龙脊梯田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形象之一。

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海拔380米,垂直落差500米,如链似带,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气势恢宏磅礴。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龙脊梯田这样大规模的实在罕见。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了梯田。层层上叠入云天,横向伸延五六里,无论从河谷往上眺望,还是从山顶往下鸟瞰,壮阔、苍茫的龙脊梯田,气势非常壮观,堪称天下一绝,是广西20个一级景点之一,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

这些梯田,有的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个个巨大的螺蛳;有的像巨扇一样半摺半开,斜叠成一个个狭长的扇面;有的则像天镜被分割,然后有层次地镶嵌成多种图形的碎块……层层梯田形成的壮观景象,在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特点:春耕之前,田里灌满了浅水,远望去如一面面形状极不规则的镜子,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插秧时,点点嫩绿排列在平静的梯田水面上,处处生机盎然;秋收前的稻谷,果实累累,山岗满眼一片金黄;下雪天里,又变成了片片白色的飘带,随山坡起伏蜿蜒。春、夏、秋、冬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色彩,观赏价值极高。

龙脊梯田最顶峰有一平安寨,海拔1200多米,有50多户人家约200人。这里的居民全都是壮族,每天都有很多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旅游、度假、休闲、观光、摄影。寨内的一处梯田,因其高低形状错落有致,被称作“七星伴月”,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龙脊梯田 (牙韩彰/摄)

龙胜红瑶晒衣节

龙胜红瑶晒衣节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他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庆祝节日,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龙胜的首创。龙胜红瑶晒衣节已被定为广西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龙胜红瑶晒衣节 (卢松见/摄)

红瑶婚俗 (卢松见/摄)(www.xing528.com)

红瑶服饰 (卢松见/摄)

白面瑶寨

白面瑶寨位于龙胜温泉度假区内,1993年开发为民俗村寨,寨内居住着35户红瑶村民,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族的崇拜图腾。村民人人皆会唱山歌,热情好客。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欢迎,献上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歌舞节目有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等。寨子附近有一块形似舌头的巨石,因此得名“龙舌岩”,又名“光明岩”,也称为“白面奇石”。石上曾有红军长征途经此地留下的“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等标语,被瑶胞雕刻保存至今,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岩上建有“红军纪念亭”。

“龙脊十三寨”

“龙脊十三寨”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由龙脊山和金竹山一带距离较近且联系密切的12个壮寨和1个瑶寨组成,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民族聚居地。12个壮寨包括廖家寨、侯家寨、平寨、平段寨(此四寨现组成龙脊村)、平安寨、龙堡寨、新寨、江边寨、枫木寨、金竹寨、八难寨和马海寨,1个瑶寨则是指黄洛寨。实际上,这些寨子有的又分化成若干个小寨(如平安寨分成上寨、中寨、下寨和田寨),其总数已超过20个,只是当地人习惯上仍称“龙脊十三寨”。

13寨中除马海寨之外,其余12寨都位于金江北面的龙脊山和金江南面的金竹山山坡上,其地域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相对于周边的高山峭岭,这里的山坡较缓,类似于一个山间盆地,利于开垦成梯田。

13寨的居民以在梯田上种植水稻为生。绵亘于山腰上的一块块梯田,宽仅数米,有的甚至不及1米,其长度却可达上百米,形成了“世界梯田之冠”的龙脊梯田。

在古代,13寨属于中央王朝管理薄弱的“化外之地”,各寨居民以单姓为主,如廖家寨姓廖,侯家寨姓侯,平寨姓潘等,形成血缘村落。除黄洛瑶寨之外,每个壮寨都有自己的“社”,即内供“社公”的一座小型建筑。每年有两个社日,称“春社”和“秋社”,时间分别在春耕前的二月和秋收前的九月。每到社日,全寨人要一起开展公益劳动,主要内容修整寨子内外的石板路,以便寨民出行和路人经过。连接13寨及通往和平乡(旧称“官衙”,也是圩场)的“石板路网”,由各寨分段负责。相邻的几个寨子,通常共有一个庙,其建筑规模一般比社稍大,内奉菩萨。每年六月初二的“庙日”,各家要派代表到庙里祭祀菩萨。届时要举行隆重仪式,并宰杀一头各家轮流饲养的“庙猪”,供众人分享。13寨每年四月初八还共同举办一次庙日活动,地点在龙脊村平段寨村口。这一天除演戏和祭祀外,还举行“扔猪手”、“挑禾墩”之类的娱乐竞技活动。

13寨各有“寨老”,即头人,负责寨内事务,主要是惩奸扬善,寨民之间如有纠纷,也常通过头人协调解决。寨老为“自然领袖”,其产生非官方任命,也无正式仪式,而是靠个人德行和能力由村民自然拥护认可而形成。古时遇有外族入侵或政府征税等关乎13寨全体居民的大事,各寨寨老会聚集一堂,商议对策。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已有了变化,但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乃至议事处事规则仍然沿袭下来。“龙脊十三寨”的第一寨金竹壮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壮寨的楷模”。寨子建于清末,世为壮族聚居,全寨有80户人家、450多人,游客来到这里,可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欣赏到原生态的壮族风情。

“龙脊十三寨”在过去长期封闭的环境内形成了独特的聚落生活,是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历史上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管理之间关系的重要实例。

黄洛瑶寨与“长发村”

黄洛瑶寨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瑶族一个支系——红瑶。自古红瑶妇女有蓄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女子头发长达1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9米。寨子因获吉尼斯总部颁发的“长发村”证书而名扬天下,成为龙脊梯田景区的另一个“世界一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