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桂平:太平天国发源地

桂平:太平天国发源地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桂平>>>太平天国发源地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2007年末总人口170多万,总面积4073.8平方公里,东和东北与平南县交界,东南与容县为邻,南与北流市、玉林市相接,西和贵港市接壤,西北与武宣、金秀毗连。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位于桂平市区以北27公里的紫荆山南麓金田村犀牛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他对东王杨秀清心怀不满。

桂平:太平天国发源地

桂平>>>太平天国发源地

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2007年末总人口170多万,总面积4073.8平方公里,东和东北与平南县交界,东南与容县为邻,南与北流市、玉林市相接,西和贵港市接壤,西北与武宣、金秀毗连。

桂平市境内有1万至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贝丘洞穴遗址和60万至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击制石器工场遗址。桂平春秋战国时期属西瓯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汉改为郁林郡),郡治即在市境内。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设布山、阿林两县,属郁林郡,此为桂平建县之始。南北朝天监元年(502年),设桂平郡及桂平县,治所均在西山大窝坪,今名由此而得,唐朝为浔州府治所在地。

桂平市拥有岭南佛教名山西山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天国起义旧址等3个国家级旅游景区;有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罗丛岩;有“广西小三峡”之称的大藤峡、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广西现存最高的古塔——东塔等。有诗赞曰:“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1978年,国务院将桂平市列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县(市);1988年8月,国务院又确定桂平西山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名胜区。人们瞻仰观光和学术研究的场所。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位于桂平市区以北27公里的紫荆山南麓金田村犀牛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包括韦昌辉故居、新圩三界庙、傅家寨、古林社、风门坳共五处景点以及太平军的古营盘、练兵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陈列馆、洪秀全雕像等。

1851年,洪秀全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此次农民大起义激荡中国18个省,历时14年,攻克600余座城市,震撼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

犀牛岭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土丘,北端为古营盘,相传是明代瑶民起义领袖侯大苟所筑,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沿用,中间有太平天国起义时的“拜旗石”。古营盘前的草坪,是当年太平军的练兵场。岭的西北坡紧靠着的犀牛潭,是太平军秘藏武器的地方。岭的南面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陈列馆,馆内展示历史文物100多件,匾额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建人所书。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故居,就在犀牛岭东侧的金田村内,拜上帝会总部曾设在其家,会众们在这里开炉日夜打制武器,然后运到犀牛潭中秘藏。距古营盘东4公里的新圩三界庙,是太平军的前军指挥部,庙内保存有近30块碑刻,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当年太平军誓师起义的地方,如今遗迹犹存,古松参天,绿草如茵,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和学术研究的场所。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新华镇大土布乡官禄土布村人,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其父洪镜扬,是邻近诸村的保正,家里“薄有田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洪秀全有两个哥哥,他是三兄弟中唯一读书求功名的。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14岁考为童生。此后连考四次,历经17年,均未考上生员(秀才)。在他一再落榜到公开造反期间,多次“坐馆”当私塾老师。

1842年,洪秀全第四次应考,一起落榜的书友(一说是表弟)冯云山出于对考试制度的极端不满,又从星相术角度看出洪“多异相”、“有王者风”,便极力鼓动他为首造反。冯的劝说,符合他此前大病中的想法和梦幻,于是断了科举仕进的念头。洪决心造反之后,即以上帝封他为“太平天王大道君全”,命他“时或称洪秀,时或称洪全,时或称洪秀全”大造舆论。从此,改名为洪秀全。

位于金田村太平天国起义旧址的洪秀全雕塑 (罗远华/摄)

洪秀全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然后深入广西,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于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清咸丰元年即1851年1月11日在桂平举行金田起义。此后率领太平军征战全国18个省,攻克600余座城市,最后攻下南京以为都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改南京为天京。1864年天京被清政府军攻陷,其领导的农民运动前后历时14年,最后以失败告终。

杨秀清(约1820-1856)

杨秀清,桂平市紫荆镇平隘新村(今东王冲)人,出身贫苦,常在紫荆山烧炭。1846年参加“拜上帝会”,并成为得力骨干和协助洪秀全在金田起义的主要领袖之一。太平天国起义后被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拥有“节制诸王”的权力,成为太平军中的实际指挥者。杨秀清生性勇猛,在统帅太平军从广西进军南京中功勋卓著。1853年定都天京后,他整顿朝纲,派兵北伐西征,多有建树。由于功高跋扈,引起天王洪秀全和其他高级将领的猜忌,最后导致太平天国核心领导集团矛盾激化,1856年在“天京事变”中被北王韦昌辉杀害,其亲信部将和王府人士及亲属同时被杀2万余人,韦昌辉以除“逆”有功,趁势威逼翼王石达开,石达开遂率20万太平军将士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事后不久,洪秀全又诛杀韦昌辉,追念杨秀清前功,将其死日定为“东王升天节”以志怀念。

韦昌辉(1826-1856)

韦昌辉,原名韦正,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之一,于1848年率全家参加“拜上帝会”,并倾其家产资助太平天国起义。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后在永安(今蒙山)被封为北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他对东王杨秀清心怀不满。1856年8月得天王洪秀全密诏,9月从前线带兵回京,杀害杨秀清及其部将亲属2万余人,激起天京太平军将士的公愤,同年11月被洪秀全处死。

释宽能法师(1895-1989)

释宽能法师,俗名龙六纬,出生于桂林市临桂县两江头村,祖父、叔祖在光绪初年曾任翰林院编修、知县等职,父亲是清末优贡出身,当过知县、大学校长等职。释宽能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却从童年时代起,即饱尝人生忧患。她早年肄业于北京民国大学,1947年由于饱受苦难和不幸,逐渐走向佛门,当年在广东曲江南华寺受戒。她先后得到苏州灵岩山寺印光老法师和南京毗卢古寺圆瑛老法师等高僧赐教,佛学不断长进。

1949年10月,应广西桂平县(今桂平市)佛教界人士邀请,她到西山洗石庵任主持直到圆寂。

释宽能法师不仅留下了在佛教界影响颇大的《三乘教义》一书,在她圆寂火化之后,还留下了世界上第一个比丘尼圆寂后三颗半透明的灵骨舍利,成为佛门之宝。据佛教《法苑珠林》一书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有舍利,而后2500多年时间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高僧火化后有舍利。而女尼火化后有舍利,释宽能法师为佛教史上第一人。(www.xing528.com)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释宽能法师曾亲手制作西山茶,多次寄给毛泽东主席品尝。毛泽东收到后给释宽能法师回信两封,表示感谢。

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桂平市城区东郊的北回归线公园内,是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标志塔呈正东西走向,是跨度为18米、高为17.2米的弧形,弧形中心端托着一个直径6米的地球仪,球体正中有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中的桂平点上。标志塔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站在这里,可以一只脚踩在热带上,另一只脚在温带上。标志塔所在的公园里还有天文科学知识展示,介绍北回归线在全球、全国、全区的位置和标志概况,展示八大行星的形状、特点及对农业、旅游的意义。

北回归线标志塔 (罗远华/摄)

全国道教第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

白石洞天位于桂平市城区东南35公里处的白石山上,是全国著名的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宋朝开始在山上修建寺观,明以后成为游览胜地。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写作著名作品《白石山游记》。白石山之东为独秀峰,孤峰插天;西为莲花蕊,又称鹅头峰,奇怪险峻,是主峰,山麓有寿圣寺、炼丹灶,不远处还有飞鼠岩。

西山龙华寺 (陈榕玲/摄)

西山龙华寺

西山龙华寺又名上寺,上世纪30年代初为释巨赞、释觉光法师驻锡,现为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西山龙华寺始建于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1974、1986年又两次重修,现为钢筋水泥结构。几经重修后,1990年重修开光,殿阁雄伟巍峨,香火旺盛。古寺背靠姚翁岩飞阁,左傍灵溪,右临乳泉,下至碧云天。寺内塑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主殿为释迦牟尼佛祖像。“大雄宝殿”殿额为全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所题,殿联为释觉光法师墨宝。殿前为钟鼓楼,后为千手观音殿。释觉光法师赠联为:水鸟树音咸宣佛法僧宝,灵霞山色尽显毗卢遮那。登上龙华寺的文昌阁,凭栏望远,不但可饱览西山景色,还可领略浔州古城的大好风光。“龙华晚眺”,是著名的桂平西山旧八景之一。

桂平东塔

桂平东塔桂平东塔为自治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西境内现存最高的古塔,坐落于浔江南岸,距城区6公里。明朝万历初年(1573年前后),由知县刘万安倡建。崇祯年间,由御史李仲熊、知府葛元正续建至九级,距今已历400多年。因在城区以东,故名东塔。塔屹立于黔郁两江汇流处,壮若文笔,直指云天,气势宏伟。塔共9层,高约50米,为八角形砖塔,墙厚4米,底径12米。每层有圭角式拱门8个,其中2个是真门,6个是假门。登塔楼梯采用穿壁式绕平台盘旋而上,直达塔顶。塔顶饰以铜葫芦,原是为了“镇邪”及装饰,实际上起了避雷的作用。“东塔回澜”是桂平八景之一:正对东塔的一段浔江河面,位于扬澜滩之下,水下暗礁遍布,黔郁两江汇合后,水流湍急,为礁石所阻,激起阵阵旋涡,在长达数里的江面上,波澜迭起,回环激荡,变化无穷,蔚为奇观。

全国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天南福地”——罗丛岩

罗丛岩坐落在桂平市白沙镇思建村莲花山脉前沿零星分布的岩溶残丘地带,东南距郁江河畔的白沙圩约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在方圆五六公里的平原上,崛起石山9座,当中一座高70米,长约350米,宽80米,坐北朝南,状若覆舟,这就是被誉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罗丛岩月”。岩内有古人类洞穴遗址,考古工作人员曾在此发现大量夹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螺蛳胶结层、兽骨、野猪牙齿等遗物,证明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曾在这里生活栖息。罗丛岩成为风景名胜,始于宋代皇祐年间(1049-1054),程颐程颢洛阳至龚州(今平南县)省父,随同他们的老师周敦颐一道“遍游浔郡诸名胜”,曾在此筑室为居,读书讲学。后人在他们的旧居遗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当时所用大块石灰石垒砌的墙基犹存。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专程前来此游览考察,并在《粤西游日记》中有所记叙。

大藤峡 (潘金强/摄)

大藤峡

大藤峡在桂平市城区西北的黔江下游,全长40多公里。传原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名。这里河道曲折,江流湍急,四面高山环绕,峰丘重叠,绵亘数百里,岩洞数以百计,九层楼、仙人阁、三妹洞尤为险要。这里是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的活动中心,明王朝先后用兵百余年,才把瑶族起义镇压下去,后改大藤峡为断藤峡,并在崖壁刻“敕赐永通峡”。毛泽东主席对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的历史亦很关注,曾书写“大藤峡”三字。

宋代古窑群遗址

宋代古窑群遗址在桂平市城区西郊、蒙圩、罗秀、社步、罗播等地,有陶瓷窑50多座,城郊窑址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碗、盘、碟、壶、罐等多为宋代南方常用器物。蒙圩窑岭村发现的10座陶瓷窑,出土器物所施全是青黄釉,属青釉系统,烧制年代约在南宋

中国一绝——罗秀米粉

罗秀米粉是广西著名食品,因产于桂平市罗秀镇而得名。罗秀米粉历史悠久,选用上等优质大米,配以山中泉水,采用传统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质量上乘,食之脆且爽口、细腻、润滑,尤以条索匀称、柔软韧性见长。经试验,用一把约200根的米粉缠在木架上,能制成一个可吊50公斤重的成人秋千。罗秀米粉扬名广西内外,在香港市场也享有盛誉,曾被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入电视系列短片《中国一绝》,以“奇特的米粉”为题向国内外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