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柳江人”的发祥地
柳州市又称龙城,位于广西中部,1994年1月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潭中县,城址在驾鹤山下,隋称马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旋改南昆州,贞观八年(634年)改称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柳州。是“柳江人”(约5万年前)的繁衍生息之地,而“柳江人”则是迄今已知的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晚期智人)的代表。市郊的白莲洞、鲤鱼嘴、蓝家村等地,发现了多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3万年~7000年),是中国史前人类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市辖城中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和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共4区6县(自治县),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2009年数据),居住着汉、壮、侗、苗、瑶、仫佬等48个民族。
柳州市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歌胜地,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世称“四绝”。市区青山环绕,水抱城流,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这里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清澈的柳江穿城而过,像一条绿色的玉带,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此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柳州市。
柳宗元雕像(黄吉遇/摄)
柳宗元(773-819)
作家汪曾祺到广西时曾撰过一副对联:“苍山画古成花壁,奇句情深忆柳州。”下联说的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其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所写的《天说》、《天对》、《非国语》、《贞符》等,都是哲学论著,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给当时的神学说教以猛烈抨击,且创立了“生人之意”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否定“天”和“圣人”创造历史的观点。在文学上,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先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在柳期间(815-819),他做了诸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则由他自己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曾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栽树;设馆倡学,兴利除弊,政绩昭彰。819年死于柳州,终年47岁,人称“柳柳州”。韩愈《罗地庙碑记》说其治理下的柳州“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一片兴旺景象;明代王守仁在《送李柳州序》中说,柳宗元及历代先贤之风范使柳州“习与化移,而衣冠文物,蔚然为礼义之邦”,一改“蛮荒之地”的落后面貌。“生有高名,没为众悲。”柳宗元虽辞世已有千载,但世世代代的柳州人都不会忘记他为柳州所作的贡献。
柳州八贤
“柳州八贤”是明代柳州在学术、文艺、军政等方面出现的一批较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为柳州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分别为周琦、戴钦、佘勉学、徐养正、张翀、佘立、孙克恕、龙文光。
周琦,字廷玺,成化年间进士。他学识广博,敢于直言,在南京任户部员外郎时,上书批评时政弊端,受到人们的赞扬,著作有《东溪日谈》、《儒正篇》。
戴钦(1493-1524),字时亮,官至刑部郎中,是“刑部十四才子”之一,才思敏捷,擅长诗文,著有《鹿原集》、《玉溪存稿》。由于性格刚直,坚持劝谏皇帝纠正错误,在天安门内午门前受廷杖重伤致死,鱼峰山麓有其坟墓。
佘勉学,字竹甫,嘉靖进士,为官清廉,敢于揭发权贵的胡作非为,遭到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嫉恨诬陷,愤而辞官回家。后来,朝廷为了表彰他的清廉,在今柳新街西头为他建“廉宪”牌坊。
徐养正,字吉夫,嘉靖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因揭发严嵩的党羽被罚受廷杖、贬官。任云南学政时,亲自讲课,很有名气。调南京任职期间,因不愿与严世蕃同流合污,告假回乡。
张翀(1502-1568),字子仪,号鹤楼。因弹劾严嵩专权,被严刑拷打。受刑时,仍呼唤身边被打昏迷的同伴:“苏醒、苏醒!大丈夫临死也要保持刚直的气概,不可受人可怜!”后官至刑部左侍郎,他与严嵩斗争的事迹被写进传奇戏曲《鸣凤记》中。著作有《鹤楼集》、《浑然子》,大龙潭有他的石刻题诗。今柳东乡油榨村背张翀墓是柳州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墓,墓曾多次被盗掘,墓座及各种石雕构件已残破遗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佘立,佘勉学次子,曾做过兵部左侍郎。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万历皇帝派军队支援朝鲜,中朝军队联合作战,取得战争的胜利。佘立以监军身份参加了这次战争,得到朝廷重赏。
八贤中,还有在广东做知府时“有惠政”的孙克恕和在贵州做督学、后任四川巡抚的龙文光。
杨廷理(1747-1813)
杨廷理,字清和,一字半缘,号双梧,晚年自署更生,柳州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他的一生事业与台湾的历史密不可分,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升台湾府同知,后曾三任台湾知府,其间又或升或降任过台澎兵备道、噶玛兰(今台湾东北部的宜兰)通判等多种职务,时跨乾嘉两朝,任期很长。在噶玛兰开发历史上,树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噶玛兰虽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但清廷不设官治,也未积极开发,听任其自由发展。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杨廷理即建议将噶玛兰收归,设治派官管理。
经过杨廷理多年不懈努力,清廷最终设置噶玛兰厅,他的理想得以实现,当地绅民对他感激不尽,称他为“开兰名宦”,在他生时为其立禄位牌,卒后设杨公祠,这是中国人“有德于民民祀之”的传统。《噶玛兰厅志》、《宜兰县志》、《台湾通史》、《台湾一百名人传》等都为其立传,20世纪50年代,宜兰文献委员会还专门编纂了《开兰名宦杨廷理特辑》,以资纪念。
杨廷理对故乡情感极深,他的故居就在西来寺前,称东园。园中有“知还书屋”、“拥书楼”,其别号“双梧”,即因园中亲手种植的梧树而得名。杨离乡后,一别27年,只是在嘉庆九年(1804年)春回来过一次。
阚维雍(1900-1944)
阚维雍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柳江县人,抗日烈士,毕(结)业于广州医科学校、广西陆军讲武堂一兵科。1924年任绥靖督办机要参谋,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队附、教官,后任第七军第十九师少将参谋处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通讯兵团长等职。1932年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学习,1939年入中央陆军大学学习。1942年任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1944年秋,日军向广西推进,进攻桂、柳。阚维雍受命由南宁率部队开赴桂林,与敌激战。由于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宣布弃城突围,阚师兵力损失重大,孤立无援,在巷战中死伤惨重。城陷后,阚维雍举枪自尽,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1984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古香(1869-1913)
刘古香原名起今,字古香,柳江县人,柳州同盟会创建人、革命烈士。年少勤学,先后考取柳州府学、广州广雅书院,1901年考取庚子辛丑并科举人。鉴于清廷腐败,国势险危,刘古香为救国救民,加入同盟会,在柳借办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08年5月,刘崛奉孙中山之命由日本回到广西,会同刘古香等策划武装起义,在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刘古香于1913年10月在东门外鹧鸪堆(现市机关幼儿园)被杀害。1987年8月经广西民政厅批准,追认刘古香为辛亥革命烈士。
体操王子李宁
李宁,柳州人,曾任国家体操队主力队员,在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一鸣惊人,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杯史上至今尚无人打破的奇迹,由此获得了“体操王子”的称号。1999年被评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与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一同登上了世纪体坛之巅。
刘三姐山歌文化
柳州是传说中壮族歌手刘三姐传歌的地方,“鱼峰山上姐成仙,山歌传下几千年。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山歌世代相传,在鱼峰山下、小龙潭边,新老歌手经常以歌会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为广西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
“三姐山歌千千万,五湖四海装不完”。外地歌手常来赛歌学歌,因而使柳州成为附近各族歌手和广大群众演唱山歌的活动中心。清乾隆版《马平县志》(柳州曾称马平)载:“少妇于春时三五为伴,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歌唱为乐。少男亦三五为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和,竟日乃已……”这里唱山歌的习俗历代不衰,如闹元宵、庙会、中秋歌会等均以不同的方式相沿下来。
大型民族音乐剧《白莲》
由柳州市剧团于1998年创作,全市近10个文艺团体的文艺工作者合作,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担纲导演,荣获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为文化部邀请进京向国庆50周年献礼演出的78台剧目中唯一的一台民族音乐剧。(www.xing528.com)
剧中有歌、有舞、有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远远的那座山上,一个很小的酒店里的店小二,用三坛酒娶了爱唱歌的白莲,可偏偏不让她唱歌,说山歌会把“山鬼”引来。不料“山鬼”也爱唱歌,“山鬼”和白莲因山歌相遇、相识、相知并相爱了,他们的山歌感天动地。他们唱着山歌,帮助遭遇洪水的百姓走向新生……
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 (黄吉遇/摄)
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
以广西民歌为主,配以独特的舞蹈、民族器乐、400款民族服饰、70个面具和绣球、晒禾架、大榕树等极具广西文化符号的布景道具,以音带画、情景交融、多姿多彩的艺术样式,构成一幅幅充满浓郁民族风情、节奏跌宕的画面。
剧中,57名来自不同民族的演员用40多首质朴甜美的民歌,串起“劳动篇”和“爱情篇”两部画卷,每一首歌就似一段生命历程,每一段舞犹如一幅生活的素描,展示广西各民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理想追求。上演后荣获八项国家级大奖,成功跨入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行列,是继桂剧《商海搭错船》和音乐剧《白莲》后,柳州市第三个获得文华奖的舞台剧目。
柳州奇石
赏石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关于先人赏石的文字记载。在中华大地上俯拾皆是的石头,被柳州人玩出了花样,玩成了一个品牌,使柳州成为“中华石都”。
柳州一带山奇水秀,滩多流急,为各种奇石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故奇石资源广,藏量大,品种多,质量高,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柳州奇石甲天下”已逐渐为海内外赏石界所认同。这里已经举办了多届柳州国际奇石节,推动了奇石收藏鉴赏的发展。目前拥有全国唯一的奇石园——箭盘山奇石园和三个石玩专业精品馆——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柳侯公园盆景园石玩馆。而直接面向老百姓的马鞍山下的石玩市场,更是让人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柳侯祠 (黄吉遇/摄)
柳宗元纪念馆
在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最让人引发思古幽情的去处便是柳宗元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城中区文惠路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柳侯祠原名罗池庙,是为纪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于822年始建,距今已有1180多年的历史。1995年12月,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到柳侯祠正门,映入眼帘的是静穆的仪门。门额上“柳侯祠”三个字沉稳劲朴、俊逸豪放,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郭沫若所题。门柱上“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金字对联是根据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句而成,语精墨妙,意境悠远,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柳侯是人们对柳宗元的尊称。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永州十年之久,后被召回京城不久,又一次遭到权贵们的排斥和打击,被贬到更为荒远的柳州任刺史,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柳宗元在柳州城西北“手植黄柑二百株”,以此“惠我后人”。后人为了纪念,在他当年种植柑橘的地方建了一座“柑香亭”,此亭几经重建,几度被毁,现存的亭是按照乾隆年间的样式于1978年重建的。整个亭呈六角形,由10根朱红大柱构成,立面是重檐飞桷,丹棂碧瓦,脊吻飞翅,掩藏于繁茂的桂树丛中,倒映在罗池水面。人们还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畔兴建了罗池庙,在停放柳宗元灵柩的地方建起了衣冠墓。
纪念馆有柳宗元的生前好友、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一文,碑文前半部分记载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后半部分附了一首题为《迎享送神诗》的诗。后来,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将《迎享送神诗》书写下来,由柳州人士于宋嘉定十年即1217年刻石立碑于罗池庙内。因碑的内容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文、柳宗元事、苏轼书于一体,人称此碑为“三绝碑”。柳侯祠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每到清明节都有许多人到柳侯祠及柳侯墓祭拜柳宗元。馆内的“龙城石刻”因碑文首句为“龙城柳”得名,又称“剑铭碑”,相传是柳宗元手迹,现碑为石刻拓片复制。罗池夜月”为柳州古八景之一。
柳江人洞
柳江人洞为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柳江县柳石公路穿山乡新兴农场驻地东侧约一公里处,原名通天岩,从洞底仰视可见天空。1958年在洞中发现的“柳江人”头骨化石,是广西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所科学家研究确定,“柳江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阶段的原始类型,体形特征与现代人相同,较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更为原始,是中国以至东亚迄今最早的新人类化石、最早的现代人种代表。“柳江人”生活在距今4万多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已经具有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特征,与山顶洞人同属于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对探讨人类的起源有重大意义。
白莲洞
白莲洞为中国第一座洞穴博物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洞内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遗物)说明了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吃熟食。遗址现建有洞穴科学博物馆,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
柳州白莲洞公园 (摘自《风情柳州》)
遗址溶洞面积7000多平方米,全长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终年不息。在洞穴堆积层中曾出土动物骨化石、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装饰、原始夹砂陶片等文化遗物,包含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经过中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连续单位,时间跨度达37000年至7000年,在国内极为罕见。
西来寺
西来寺位于市区雅儒路临江巷西侧,面临柳江,占地703平方米,是柳州市尚存的古寺之一。“西来”是指达摩祖师自天竺西来或佛经来自西天之意,后人因其始建年代久远,又称西来古寺,始建年代不详。
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此后屡遭破坏。寺前为庭院,中间为大殿,东为沙弥尼住房。寺殿正门右边存放有光绪甲午年夏刻的“古西来寺”石刻一块,刻工精细,书法流畅。西墙壁亦存石刻碑文一块,记载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洪水漫至佛像莲台等情况,是水文和城市建设方面宝贵的历史资料之一。由于创建年代悠久,而且地处市区中心,长期以来,为佛门弟子、信教群众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西来寺 (摘自《风情柳州》)
“九厅十八井”
在柳州白莲机场南侧有五座高耸的财主庄院,这就是柳江宏伟、独特的客家民居——俗称“九厅十八井”的曾氏大庄院,因院内有9个大厅18个天井120间房子而得名。这些庄院距今已有146年的历史。岁月悠悠,弹指百年,穿行院内,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与荣耀。“九厅十八井”由隆盛、新盛、坝角、桥头等15个庄院组成,相隔千米,遥相呼应又自成系统,这些庄院都是曾家祠堂的支脉。1813年,富甲一方的曾氏家族以广东兴宁老家庄院为蓝本,重金从广东运来建筑材料,在此兴建豪宅,以扬祖威。庄前3亩宽、半圆形的莲花池既是点缀物又是护院河,整个庄院呈圆形,四周有炮楼,围墙高8米,柱、墩、角、梁、廓都有雕塑或彩绘图案。曾氏繁衍至今,已有10余代人,在最大的隆盛庄内依然生活着他们的后代。
都乐岩风景区
都乐岩风景区为自治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市区南12公里处都乐村旁的山腹里,故此得名。它是溶岩群的总称,由12座山峰、46个岩洞、一段3400米长的清溪和4个人工湖组成,方圆10公里,是兼有山水林洞石之美、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田园风光浓郁、文化历史厚重的游览胜地。
1976年,科学工作者对都乐岩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在洞内发现了智人股骨和乳牙以及豪猪、熊、狼、马、鹿的化石,证明洞内曾有古人类或野兽居留。经过中国科学院鉴定,这些化石的原生物为5万年前的现生种类,极具科考和研究价值。
胡志明寓柳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袖胡志明曾四次到过柳州。1940年夏秋之交,胡志明从重庆经昆明秘密来柳,听取黄文欢在柳州发展革命力量的工作汇报。同年冬,胡志明从桂林到柳州会合越南同志,前往靖西。1942年12月,胡志明被以“间谍”嫌疑拘留后,经南宁一路辗转到柳州;12月底到次年1月,曾被押到桂林,后又被押回柳州,交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审查。1943年9月得以恢复自由,获释后继续在柳州进行革命工作,至1944年9月20日离柳回国。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7月初,胡志明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前来柳州,就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及有关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