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宁:广西文化名胜地

南宁:广西文化名胜地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宁>>>“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南宁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城市,在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贞观年间被命名为“邕州”,因而简称“邕”。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的一致赞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南宁市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一年举办一次。

南宁:广西文化名胜地

南宁>>>“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南宁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城市,在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贞观年间被命名为“邕州”,因而简称“邕”。南宁市位居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和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全市总人口为691.69万(2008年底数据),总面积22112平方公里,辖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和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共6区6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居住着壮、汉、瑶、苗、侗、回等35个民族。其中,壮族是世居民族。众多民族集聚一堂,因而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传统民俗活动,民歌的悠扬旋律抛绣球板鞋舞、抢花炮、踩风车等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活动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南宁市葱茏青翠,“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全市绿化覆盖率近40%,以“半城绿树半城楼”闻名,被誉为“中国绿城”,2007年荣获世界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城市”称号。

南宁市的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早在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就评出了“邕州八景”,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建设发展,繁衍出新的“十大景观”;目前拥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

当代的南宁市因毛泽东主席的两次冬泳而更加名声远播。南宁市还是中国妇女运动杰出领导者邓颖超的出生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经天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莫文骅中将以及近代著名教育家雷沛鸿等著名人物的家乡。

邓颖超铜像及纪念馆 (苏道深/摄)

邓颖超纪念馆

邓颖超(1904-1992),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南宁,曾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参加长征后任中央机要科科长,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全国政协主席等职。

1904年2月4日,邓颖超出生在邕江北岸的一间砖瓦房里,6岁时,失去父亲的她被母亲带离南宁到广州、上海,最后到天津。2007年2月4日,是邓颖超诞辰103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设在南宁市朝阳路3号一座古建筑内的邓颖超纪念馆隆重开馆。纪念馆第一期开放的一、二楼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由序厅、南宁女儿、求知任教、革命征程、建设时期、相濡以沫和走进永远等7个部分组成,展出邓颖超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300余张,全面展示了这位伟大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第二期在当年9月30日对外开放,展厅扩大到1200平方米,由南宁女儿、求学任教、革命征程、浓浓乡情、建设祖国、革命伴侣、西花厅岁月、走进永远8个单元组成,最大亮点是按1∶1的比例复原了中南海西花厅邓颖超办公室场景,并展出邓颖超生前使用过的印章、衣物、皮箱、手稿等物,许多物品是在国内首次展出。

雷经天(1904-1959)

雷经天,南宁青秀区津头村人,参加过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前委委员,历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法庭庭长、代理院长和院长等职,对边区的司法工作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

莫文骅(1910-2000)

莫文骅,南宁青秀区亭子村人,历任红七军参谋及直属政治处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政治委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南宁市第一任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院长,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的一致赞成。

自2004年11月3日至11月6日举行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至2009年10月,先后举办了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届都有中国和东盟10国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出席会议。

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时还举行了具有特别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东盟10国的政府首脑和东盟秘书长王景荣等出席会议。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南宁市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一年举办一次。其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艺术节期间,这里云集了大批国内著名艺术家歌手以及国外民间艺术家,他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节目。同时还举办时装大赛、壮族节日联欢、全国少数民族孔雀声乐大赛、旅游美食节、广西山歌擂台赛等重大文化活动。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黄吉遇/摄)

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 (张小宁/摄)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始于1993年的“广西国际民歌节”。从1999年起更名为“南宁国歌艺术节”,并定于每年的11月在南宁举行,由文化部国家民委的有关部门与南政府联合举办。随后,为扩大民歌艺术的影响力,艺术节采取与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的方式举行,如第二届民歌艺术节期间还同时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随着中国-东盟会的举办,民歌艺术节又增添了更多的东南亚文化活动的元素,承担起作为“中国-亚文化链”的重任,《大地飞歌》是民歌艺术节的主题,《风情东南亚》为民歌艺术节中不衰的节目。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举办以来,年年异彩纷呈,盛况空前,已经成为一场不可多得国民歌艺术家的交流盛会,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内重大文化节日之一,并与北京国际音、上海国际音乐节一起成为中国著名的音乐节庆,传统的民族民歌艺术文化唱响了壮宁的知名度,唱出了广西的新形象。由于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南宁被称为“天下民恋的地方”。

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活跃在壮、瑶、侗数民族中,以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为中心的抢花炮活动在国内较为有名,距今已有多年历史。(www.xing528.com)

邕宁历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当地都要举行抢花炮活动覆盖中和、百济、那楼、新江、蒲庙等乡镇。

邕宁传统壮族抢花炮的特点是竞技性很强,被国外游客以及国外研究民间体育活动的专家誉为“东方的橄榄球”。活动要求抢花炮者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花炮一般由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铁环组成。比赛时,花炮被放在装满火药的“地连”(一种土制的发射器)上,点燃后轰射高空。待花炮落下时,参赛队各有8至12名队员蜂拥而上,激烈拼抢。活动还包括了吹八音、舞龙狮和龙灯、唱大戏、武术表演、民间绝技表演等,以及篮球、拔河等比赛项目。

冬泳亭

冬泳亭是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两次畅游邕江而建立的纪念亭,位于南宁邕江解放大桥(现邕江一桥)旁。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委、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会前毛泽东在南宁视察工作,于1月7日和10日两次畅游邕江1979年,南宁在当年毛泽东下水的地方建了冬泳亭和纪念馆。董必武为冬泳亭作诗:“盛会南宁主席临,邕江冬泳纪碑亭。工农奋发思跃进,大势如高屋建瓴。”从那以后,南宁市政府把每年1月7日定为冬泳纪念日。每逢这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冬泳爱好者畅游邕江,场面非常壮观。冬泳纪念馆里面曾珍藏有毛泽东在南宁会议期间用过的沙发、藤椅床、被子等用具,2003年因城建规划需要,纪念馆被拆除,亭子仍然保留。它是南宁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冬泳邕江的起点站。

1952年广西南宁育才学校心圩冬令营 (自治区档案局提供)

广西南宁育才学校

广西南宁育才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8年停办,是一所由越南方面负责管理和教学,中国方面提供顾问后勤保障,在中国土地上创办的越南学校。在办校的7年时间里,校为越南培养了近7000名教师和干部,其中近2000名学员成为越南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另有不少担任了南党政领导工作。

广西南宁育才学校不是越南革命干部的摇,也是培植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园地。学校创立时尽管新中国成立不久,条件非常艰苦,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人民,都竭尽所能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当时,中央专门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选派了数十人担任学校顾问,组织汉语教学,还为学校配备了100多名警卫和后勤人员。

镇宁古炮台

镇宁古炮台位于人民公园内望仙坡西南的平台处,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占地面积约860平方米,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门口右侧的《新建镇宁炮台记》石碑,记载了炮台的“身世”: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守卫南宁,抵御外侵,在此修建炮台,架设大炮,命名为“镇宁炮台”,意为镇守南宁。炮台系城堡式建筑,直径约39米,周长约120米,围墙高4.8米,其中女墙为1米,筑有枪眼。墙由石灰岩、沙岩砌成,堡设南北两门,南门上方有石刻“镇宁炮台”匾额。南门沿墙内建房20间,其中靠近门洞的一间设有登炮台的阶梯,其余作供屯兵贮藏食物、弹药之用。内有水井两口,以供饮用。

炮台上的巨炮为1894年德国克虏伯工厂制造的固定型路防线膛加农炮,炮身长为3.1米,全长5.5米,炮口口径为122毫米,射程可达1.2公里;炮身能按铁轨180度自由旋转,可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射击,虽历经风雨锈迹斑驳,但炮筒、炮座、铁轮及铁环等部件都保存完好。

昆仑

昆仑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位于市区东北方向56公里处,昆仑山东侧,是邕柳(南宁-柳州)、邕梧(南宁-梧州)公路必经的隘口。据史载,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便在山上筑关,没有名称。至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垒巨石为关,称为“南雄关”,宋改为现名,唐、宋、明、清等代曾多次修筑。关顶峰海拔306米,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巍峨险峻,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原关口卡在南宁至柳州的南北通道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张鹏展《昆仑关》诗曰:“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银螺峰……”就是对昆仑关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在关前曾发生过五次大战役,其中以宋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宋朝名将狄青率军夜越昆仑关,击败广源州壮族首领、知州侬智高之役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十二月中国军队大败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战役最为有名。

昆仑关抗日纪念牌坊 (苏道深/摄)

中日军队的昆仑关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规模巨大的一次著名战役。双方主战的都是善于打硬仗的部队:日方主力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被誉为“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中方主力是当时装备最精良、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中国军队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十余天,终于收复了昆仑关,歼敌5000多人,并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继台儿庄大战胜利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战役。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政府在山上修建了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内有纪念塔、纪功亭、纪功碑和牌坊等,当时的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16人均留有题词、题联或碑文刻石。如今,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学生、群众到此凭吊、瞻仰或祭扫。

位于邕宁区薄庙镇的顶蛳山丘遗址 (牙韩彰/摄)

顶蛳山贝丘遗址

位于邕宁区蒲庙镇,距市中心约21公里,是一处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为广西所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可与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1998年,经考古发掘者与国内有关专家研讨论证,将以其为代表、集中分布于南宁及其附近地区,以贝丘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统一命名为“顶蛳山文化”,这是中国原始文化序列中第一个以广西地名冠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于200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圣宫

位于邕宁区蒲庙镇团结街,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物,保存比较完整,以奉祀北帝、龙母、天后、伏波、三界“五圣”而得名。北帝即玄武,龙母为广西梧州和广东一带民众信奉的神,天后即福建、台湾一带民众信奉的妈祖,伏波即伏波将军马援,三界则是当地民间之神。

五圣宫地处浓荫蔽日的蒲津公园山脚下,令人称奇的是屋顶一年四季从不见有一片落叶。有人说是建筑群所在的地理位置刚好处于一个风口所致,但又有人发现,五圣宫周围的一些建筑物屋顶上经常会有落叶,这给五圣宫建筑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