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起质变之后
尽管我们更关心事物的质,但质隐在量的后面,通常情况下我们易于改变的是量,但同时期望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对电视行业的管理似乎也是这样。政府主管部门先是调控广告播出的量,后又调控电视剧播出的量,接下来还可能调控频道的量、节目的量。这些量变是否引发了质变呢?
CSM的收视监测数据显示,广告播出量严控之后,广告收视效果确有改善,原来广告收视率约当于节目收视率的60%多,现今这个比值差不多达到80%了。而且不只广告收视效果改善了,由于广告时间稀缺,导致植入广告泛滥,也一时引发了部分地区的电视广告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换。接下来,针对省级卫视的电视剧播出量限制新政施行在即,政策尚未落地,市场已先行听声,电视剧价格涨势汹涌,抢片花都不行了,现在时兴抢剧本或者是抢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
互联网的量变不只推动互联网的质变,也引发电视的质变。电视要么继续退守,要么融入互联网的浪潮。时代变化之快,好像并没有留下让电视退守的时间,退守更多是一种安慰。
在中国电视有限的空间里,政策对量的调控让市场如此激烈震荡,中国电视的质变彷佛就要拉开大幕。有线电视网在省一级平台上的整合步伐加快,电视频道跨区域合作出现一个又一个典范,网络电视台也风起云涌。这现象种种大概指示了中国电视质变的唯一方向:集聚而后融入新媒体的浪潮。(www.xing528.com)
这是一种由政策发起的推的力量。中国电视作大多年,原本有其惰性,偏安一方或者偏安一时,上受领导重视,下受观众追捧;虽说有了收视率之后,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但大到担不起时,也还可以靠一句“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得半时之懈。但是毕竟好花不常开。来自政策的调控虽是为推动电视竞争更加有理有序,但也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变化给予的某种暗示。最近有关方面就提出传统媒体应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主动融入新媒体,这一定程度上注解了政策的转向。
另外还有一种拉的力量。这种拉的力量也是从量变开始。据CNNIC统计,2009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3.84亿;同期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则达到2.4亿,占互联网用户的62.5%;而且出现了约4000万人的所谓“网络视频独占群体”,他们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再看电视。这些人年轻,有想法,敢于表达,他们拉走了电视的年轻,电视变得越来越老。电视剧在网络上也开始量变到质变的征程,新浪首页上可看电视剧新片大片,一些视频网站甚至先于电视抢到了电视剧的首播权。
互联网的量变不只推动互联网的质变,也引发电视的质变。电视要么继续退守,要么融入互联网的浪潮。时代变化之快,好像并没有留下让电视退守的时间,退守更多是一种安慰;但是时下所见的电视融入互联网发展也非主动,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还仅仅停留于量变的层面,互联网对于电视更像是多了一个辅助的渠道,时有时无,尚不为重。而于我来看,电视融入互联网的浪潮不是双轨制,开两辆车;而是变轨,是车升级。开两辆车还是量变,车升级才是质变。三网融合的政策给予电视差不多三年由量变到质变的保护期。三年之后,潮起潮落归于大海。
(2010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