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电视收视率观察:竞争与变化

中国电视收视率观察:竞争与变化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穿过收视率的墙2012行将过半,上星频道竞争格局变化常出,亮点频现。收视率这面墙的高矮向前取决内容竞争力和渠道竞争力,向后取决于广告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近日个别卫视收视不力,在微博界引发纷争。但凡穿过了收视率的墙的微博客们,还能说些理性的中肯的话;但是可怜那些匆匆忙忙跑到收视率墙角下的个别亲们,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穿过收视率的墙,便对墙施以拳打脚踢,还美其名曰诘问收视率。

中国电视收视率观察:竞争与变化

穿过收视率的墙

2012行将过半,上星频道竞争格局变化常出,亮点频现。业界为之骚动,有称乱象,有称洗牌。频道收视的起起落落,或因电视剧争档,或因娱乐资源重整,或因新媒体搅动,原因虽多种多样,但结果大多归结于收视或者收入的上下变动。

依照收视竞争的规律,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必将驱使竞争主体(电视频道)两极分化,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强,最终趋向寡头垄断格局。2012年的这个时节,两极分化的势头似乎基本停滞,反是强势频道的一极在向着寡头垄断的方向你争我夺、拥挤而行。强势上星频道之间的重新洗牌搅乱了2012年的春夏。

收视率这面墙的高矮向前取决内容竞争力和渠道竞争力,向后取决于广告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只是被收视率这面墙围堵了的电视频道,常常不能穿透收视率的墙,也就无从看见其他墙的存在。

围绕电视频道的竞争,在市场与非市场之间耸立着高矮不一的墙。这多面的墙,有政策的墙,有文化的墙,有法律的墙,有技术的墙,也有竞争媒体的墙,纵横交错,规制或者收敛着电视的地盘。这几年很难说传统电视的地盘扩大了,无论是观众收视的量,还是经营收益的量,存量之争大过开拓增量。存量之下,各种利益纠葛,各派力量竞局,使蛋糕的有序切分变得艰难;市场的手和非市场的手都在争相把持切刀,一不小心彼此间还容易误伤(收视率调查也经常是被误伤的对象)。

诸面高墙之下,收视率也仿佛是一面墙,将相互竞争的频道阵营区隔开:一面墙介于强弱之间,另外的墙则在强势频道一极内部或者弱势频道一极内部形成更多区隔。比如以首播剧联合的三五家上星频道,在该剧上档播出之时,便有如共处一室,围拢一台,按点开钟,比点大小,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又比如以强档娱乐节目比拼的几家上星频道,一到周末即拥挤一室,各自摩拳擦掌,挟粉丝以令广告,登台打擂,鼓瑟齐鸣。(www.xing528.com)

按照电视媒体竞争的五力联动模型,收视率这面墙的高矮向前取决内容竞争力和渠道竞争力,向后取决于广告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只是被收视率这面墙围堵了的电视频道,常常不能穿透收视率的墙,也就无从看见其他墙的存在。近日个别卫视收视不力,在微博界引发纷争。但凡穿过了收视率的墙的微博客们,还能说些理性的中肯的话;但是可怜那些匆匆忙忙跑到收视率墙角下的个别亲们,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穿过收视率的墙,便对墙施以拳打脚踢,还美其名曰诘问收视率。

收视率只是一面墙,如果绕过这面墙,你会说广告客户没有绕,市场没有绕,相互竞争的其他弟兄没有绕;如果翻过这面墙,你会说墙有点高,你的资源不够多,你还没能够站在品牌的肩膀上;所以剩下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受墙所困(那可真是一堵墙),要么穿过它。

如何穿过收视率的墙,笔者有两点建议。其一,做收视率的理性分析者,洞察收视率变化与趋势,看得透便能穿得过;其二,以介入新媒体发展消解传统电视危机,在收视率的墙上凿出发展的洞而后穿过它。

古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电视的亲们,如果只沉湎于收视率的漩涡,受堵于收视率的墙体,那可真是应了这句古诗的写照。这首古诗还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做电视的亲们,等你穿过收视率的墙而后回看收视率,大概就能体悟到这句诗的美妙意境

(2012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