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教师职业地位的初步专业化

我国教师职业地位的初步专业化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教师职业经济地位的弱势进一步显现出来。教师职业地位开始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职业性质、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作用、教师的培养与任用、教师职业地位等,首先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

我国教师职业地位的初步专业化

四、我国教师职业地位的初步专业化

我国清末建立的现代学制取法日本,师范教育更是直接效法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封闭型”师范教育制度。从一开始,师范教育就承担着神圣的国家使命,作为“群学之基”、“兴教之本”。教师也被赋予极高的政治地位,并在经济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厚的政策。政府给予师范生优厚的公费待遇,吸引更多的莘莘学子献身教育事业。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履行效力教职的义务,两者互为契约。

解放以后,我国沿用了师范教育公费上学的制度,通过师范生公费制度和师范教育的定向培养尤其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以使师范生履行从教的义务,养成“爱教”、“会教”、“乐教”的专业思想和能力。同时,党和国家重视教师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政治上将教师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经济上多次给教师增加工资。如1952年学校教职工工资调整中,小学教师增加了37.4%,中学教师增加了15.5%;在1956年全国工资改革中,教职工月平均工资提高28.72%,小学教师提高32.88%。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37]

但自60年代开始,教师职业的政治、经济地位先后受到两次严重的挑战和冲击。首先,十年“文革”给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灾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得到较好的恢复和提高。其次,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社会职业结构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转型,使教师职业经济的地位和与之相连的职业价值观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和洗礼。教师职业经济地位的弱势进一步显现出来。1978~1992年间,教师行业工资在全国职业体系中一直在第十位上下徘徊。这不仅造成教师队伍的大量外流和严重的思想冲突,也影响到师范教育的生源和地位。此外,近20年来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使我国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终身教育信息技术学习化社会的兴起,严重撼动着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地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同时面对不断发展、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教学和学生,教师必须经常反思、探究、决策和创新,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职业正面临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由“知识权威型”向“教育专家型”转变。

基于此,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努力提升教师职业在现代社会生活和职业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师。”“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38]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尊重教师的劳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39]1993年《教师法》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义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近些年来,在政府、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之下,我国教师的职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出现“师范热”、“教师竞聘难”、外流教师的“回流”现象。教师职业地位开始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教师职业现代发展的总体进程看,我国教师职业正处在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又面临学习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虽然,我国教师职业经过近百年来的现代化发展和转型,已经有了很大的历史进步,但在现实中,教师职业现代发展的缓慢和滞后已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严重制约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现代转型和整体提升。然而,如果教师职业落后,在现代职业体系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教师教育的开放就不能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和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同时,即使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也往往会在教师岗位上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安心,甚至继续大量外流。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师职业自身在现代职业体系中的定位,不利于教师职业本体价值的充分实现,同样也不利于教师职业社会价值实现和教育事业发展。

教师职业的现代转型,就是要实现教师职业性质、职业角色和职业地位的现代提升,努力使教师职业从一种“非专业”或“半专业”,转变成为现代专业社会中一种“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教师职业的社会压力,增强教师职业在现代社会生活和职业体系中的职业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一切正在贯彻和体现到我国的教师政策、教师教育、教师管理和教师评价中去,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力量,改变和重塑教师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声望,也使教师学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推动着教师职业的现代化发展。

概而言之,教师职业总是与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没有脱离这一系列制约因素的抽象的理想化教师。教师职业性质、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作用、教师的培养与任用、教师职业地位等,首先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政策和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教师的选拔、培养、任用、培训、管理、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行为,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学术地位,主要不是由教师个人决定的,而是一定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安排的结果。例如,在各种各样称之为专业的职业中,中小学教师(尤其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的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是相对较低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门槛”同样是比较低的。这种状况究竟是教师队伍自身造成的,还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呢?因此,要真正改变教师职业落后面貌,凸显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主体作用,就必须改革与教师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实现教师职业的现代转型。我们不能把发生在教师身上的问题,简单地把板子打在教师的身上。我们要充分改变教师主体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制约因素,为教师职业的现代转型创造应有的制度环境和条件。

【注释】

[1]王炳照:《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6)。

[2]《汉书·成帝纪》。

[3]《明经世文选》卷三十六。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第1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郑崧:《教育世俗化与民族国家》,《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6]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第5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7]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第7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6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根据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一书中第404页的数据整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20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15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26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发展趋势》(第5集),第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4]《宗旨:促进人类的教学进步——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舒尔曼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1999(8)。

[1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第31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6]《教育参考资料》,2001(11)。(www.xing528.com)

[17]邓金主编:《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第533页,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18]邓金主编:《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第533页,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19]引自谢安邦著《师范教育论》,第125页,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

[20]引自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第17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1]引自[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第44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2]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教师》,第65~79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第395~39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4]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第522~525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外国教育资料》,1984(4)。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第26卷,第1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第26卷,第1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9]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第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128页、第14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135页、第14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2]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23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3]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66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4]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第66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5]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第1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6]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第1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7]引自张燕镜主编《师范教育学》,第86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9]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