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触控
我记得曾经怂恿某人:“你应该将你的应用放在iPad上,因为它简单得连3岁小孩都会用,根本不用任何培训。”
“好吧!”他答道,“可以说,它那么简单以至于我的猫都会用。”
当然,他的猫并不是真的在用这个设备收发邮件或者玩美国版开心农场,它不过是拿屏幕当玩具玩。(尽管这个事实可以提示研究人员开发猫喜欢的应用,也许开发一个可以让猫出门的应用也不错。)但是重点在于,如果连动物都可以操控用户界面,那简直太不同凡响了。
界面是关键。如果它很难用,速度慢,或者烦琐,人们就会对它敬而远之。很少有人会选择使用难用的电脑,即使必须用也会尽量少用,而且不会充分使用。但是,当界面让人感觉愉悦时,它会吸引人们,而且人们会深度使用它的功能。
于是,早期移动电脑的生产商面临一个问题:他们不能将个人电脑界面直接移到掌上的小屏幕上。鼠标没办法用,因为它需要一个平面,甚至触笔也很不方便,因为这样的话用户不得不携带和使用第二件物品。显然,小屏幕需要大创新。
1971年,物理学家山姆·赫斯特试图寻找一种更快的方式,可以将大量的光谱读数录入电脑。他发明了早期的触摸感应器,而且1973年他研制出了一个更精密的设备、一个未来大家都会知道的设备。他将两个表面靠得很近,那样当他推动其中一个并产生压力时,它就会触碰到另一个,而且它们之间会产生电流。这个压力就是一个信号:信息输入。
这就是今天自动柜员机的原理,也是投票机、机场办理乘机手续的柜台和博物馆信息查询站的原理。惠普公司在1983年最早发布了商用触摸屏幕电脑。
压力传感器依然是最常见的触摸屏模式,但也有采用红外线的。触摸这样的屏幕,你通过干扰一个极细的射线产生信号。iPad采用了另一个方法,屏幕感知的是你指尖的电荷。你不用按压任何东西,轻轻一扫就可以输入信息。
但是移动电脑真正的技术创新却不是触控,而是多点触控。不是一个手指控制一个操作,而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手指,这样你就可以缩放屏幕。多点触控的研发之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甚至第一台个人电脑都尚未出现。1982年,多伦多大学输入研究组研制出了第一个成功的多点触控系统。当手指触摸到磨砂玻璃时,屏幕后的相机将它们识别为黑点,然后将每一点记录为一个独特的输入信息。这样,这个设备就会有反应。但是应该怎么使用它呢?
1991年,皮埃尔·韦尔纳在他关于支持多指尖拖拽的“数码课桌”的著述中揭示了它的潜力。很多公司开始研发并力图实现他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苹果公司。
多点触控是个好玩的东西。人们早已用惯“点击”,但是通过这个新的触摸界面,用户就像进入了一个游乐园,他们可以旋转、弹动和滑动屏幕选项。整个界面就像装在滑轮上一样,就在屏幕后面。如果你想将一个选项存起来稍后再用,你只需将它滑出视线,就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你还可以将选项拖出屏幕,并且将它移到蓝牙连接的其他设备上。
多点触控好玩还有一个原因,即它是图像处理,而不是符号处理,所以它令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主要通过大脑后侧的视觉皮质理解图像,而且这个复杂的技能和视觉本身密不可分。这很轻松,因为上千年的进化使它自动化。例如,几乎无脑的小龙虾可以识别天敌的面孔,而你可以教大黄蜂选择喜欢的图像。图像处理是一项古老而基本的功能。
符号处理却不是这样,只有高级生物懂得如何应用。只有人类拥有广泛的能力,用语言、数学、乐谱、比喻和符号处理几乎所有事物。尽管我们发现讲话很自然,语言存在了几百万年,但是阅读却并不容易。
“阅读是一项奇怪的技能,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哈佛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阿方索·卡拉马扎说。我们开始阅读不过5000年,因此大脑并没有划定区域专门用于读写。相反,我们在大脑的各个部位乱占地,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人有阅读障碍。
在电脑领域,旧的界面需要用户具备读写能力,而多点触控则不需要。
还有,图像处理出现在生命更早期阶段,而且持续时间更长,所以18个月大的婴儿就会使用多点触控,但是大多数小孩如果要以传统方式使用电脑,至少要到7岁以后。
大脑喜欢图像。
仅仅在人们可以如此轻松地处理简单的事务这一点上,个人电脑和多点触控界面的区别就是惊人的。如果想要放大个人电脑上的文字,俄勒冈99岁的女士必须先选择需要放大的文字,在目录下选择字号条目,然后选择一个代表她想要的文字大小的字号数字。她也许还得再来一次,因为字号的大小很难预测,比如选16号字还是20号字。如果用iPad,她只需要触摸屏幕,用手指间的距离拉大文字直到合适为止。
这更简单、更舒适、更出色。(www.xing528.com)
大家都负担得起 2011年,49美元可以买到一个3GS版的iPhone,这只是手提电脑价格的零头。而且,移动电脑不需要外部设备,例如单独的显示器、键盘、鼠标、扬声器、调制解调器或者外接网线。这些外部设备将成本增加到几百美元甚至几千美元。移动设备还使用廉价的宽带。现在手机用户每月花10美元就可以买到无限网络流量,而他们每月可能得花30~80美元为个人电脑接入互联网。于是手机开始覆盖蓝领工人、孩子、老人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它可以将台式电脑的功能,甚至更多新的功能带给那些没有书桌且收入不高的人们。
电池寿命 2011年,iPad的24.8瓦小时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可以播放音频节目达6天时间。苹果公司宣称它可以让用户10小时不间断上网、看视频或听音乐,而且有些用户发现可能还不止10小时。相反,手提电脑的电池一般只能支撑2~4个小时不间断使用。就像无绳电话离不开底座一样,手提电脑离不开电源插座。这个局限影响了整个体验。
快速开机 移动设备可以即时开启,而且这对很多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和圈内朋友一直保持在线联系。这对商务智能也很重要,开会时人们通常需要即时信息。事实上,“快速开机”是人们和移动设备关系的核心。这是工具和个人配件的最大区别。
应用软件 应用是从互联网上下载到移动设备的软件。它们像糖果一样便宜,也就1~10美元,购买方便,而且其中很多还免费。与其花好几百美元买一个有很多你不明白的功能的文字处理器,不如花10美元买一个能满足你基本需求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一般都很容易操作,因为开发者常常将应用的精华提纯简化。尽管网络常常提供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功能和相应的复杂程序,应用软件只提供更加精简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却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例如,某个周日,一位市场营销主管在办公室加班。他把电脑打开,看一眼日历,然后懊恼地发现当天是母亲节。在这个节日里,餐厅预订通常都会爆满,于是他面临一个艰难的挑战。尽管他桌上摆着装有英特尔双核奔腾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一个21英寸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和45M的互联网带宽,他却选择使用iPhone。
使用网上订餐平台openTable可比查找互联网、访问餐厅网站、阅读评论、选择餐厅、再预订座位方便多了。通过应用软件,不到1分钟,他已经找到一家意大利餐厅(他太太喜欢意大利菜),看起来环境舒适(有照片),位于弗吉尼亚的麦克林(离办公室4英里远),菜品不错(评论显示),晚上7点有空位(他太太选的时间),以及消费价位为$$$(因为他爱他太太)。
在他点击“订位”这个按钮之后,应用软件询问他是否需要将鲜花送到桌边,他选择“是”。这个应用软件十分简单快捷地完成了任务,然后提供了一项优惠。你认为这对于未来的互联网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每个为消费者服务的公司都应该把一个提供其核心服务的应用软件植入消费者的手机。
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一定会先行一步。
应用软件商店 苹果公司引领了软件购买的新模式,2008年7月,预置了应用软件商店功能的iPhone3GS上市,苹果随即推出了它的应用软件商店。这个微型交易系统提供了方便的、一站式的应用软件购买服务。客户只需登记一个信用卡号、一个密码,而且只需登陆一个网络界面就可以找寻所有的应用软件,无须在互联网上寻觅应用软件再购买。它就像一个百货商店,只是不用走着去。苹果公司还承诺会保证所有商品的质量,保护用户免受恶意软件侵害。截至2011年10月,人们已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了180亿个应用软件,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个人平均下载了2.5个应用软件。
其他应用软件商店也采用了苹果应用软件商店所提出的方便的一站式购买理念。Google版的应用软件商店安卓市场在2011年12月实现了100亿个应用软件下载。而且手机厂商如美国威瑞森、诺基亚、微软视窗以及三星等都有自己的应用软件商店。
感应周围的世界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移动设备知道它们的位置。有了回转仪和加速器,它们知道自己的方向;它们可以通过麦克风听到声音指令;它们可以通过相机取景孔看,了解场景、产品和条形码。
所以,手机可以了解这个世界,甚至为你做得更多。你可以将手机指向星星,它会为你呈现每个星座的地图。由于回转仪知道你手机的倾斜度,而GPS知道它的位置,手机可以将这个图像与一个天文数据库作比对,然后选出正确的地图。这样你就可以缩放和拍摄了。想要知道南方这颗最亮的星星的名字?触摸一下,你就会得到答案。
而且一旦它识别这个世界,通过那些被称为“改变现实”的软件,智能手机还可以为你改变世界。例如,如果你在墨西哥城,盯着一个西班牙语的指示牌,通过一个叫“文字镜”的软件,你可以将手机对着这段文字。它会闪两次,然后你就可以读出它的英文内容了。
这些都是人机互动的突破与创新,而它们由移动计算技术推动发展。它们将改变一切,从医疗到零售,以及你手中读物等。
【注释】
(2)1磅=0.4536千克。——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