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对手机情有独钟,在他眼中,未来世界是由手机串联起来的。雷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思维是先投资几个相关的公司——确定手机会代替电脑的核心观念——最初以PC时代软硬件分离的思维做MIUI系统——做手机硬件形成闭环——通过小米盒子,把手机与大屏幕连接。
回顾过去几年互联网发生的变化,有个普遍观点是,手机替代了电脑。但雷军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说,其实两者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手机变成了电脑。
关于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早在2005年时雷军就开始思考。那时3G网络快要普及的消息炒得很热,但后来牌照迟迟发不下来。他在想:3G到底用来干吗的?如果带宽提速,到底会对哪个产业带来最为重大的影响?
雷军认为,分析互联网主要用户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专业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对于后者而言,手机会比电脑更方便,移动互联网对于后者的意义就更为重大。我们不能因为先有了电脑,就觉得电脑好,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初我们初学电脑时,要记住那么多键盘位置,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当时雷军对移动互联网还完全不理解,就通过各种渠道在市场上打听,谁在做移动互联网。那时,做移动互联网的公司都还很小,不少公司都只有几名员工。雷军找的第一家做移动互联网的公司是3G门户,但最终张向东选择了IDG,于是他投资了当时同样位处行业前列的深圳乐讯。雷军当时的观点是:不管你干啥,你做不做移动互联网,你做,我就投。
雷军投了乐讯之后逐渐理解,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人群包括三个:学生、军人和打工族。因为这三类人群没有电脑,上不了网,只要手机能上网,再难也会用。在乐讯之后,雷军还投资了第二个移动互联网项目——UCWeb,当时他只是UCWeb的用户,是YY的李学凌向他推荐的。虽然UCWeb的用户体量还不大,只有几万人,但他相信在带宽不足的情况下,UCWeb这类导航类应用会显得特别重要。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雷军一口气在国外买了30多台iPhone,不仅自己用,还赠送给身边的朋友。为了体验iPhone,雷军和他的朋友们克服了各种困难。比如,第一代iPhone不支持中文,他们就把所有的联系人都改成拼音,发短信也用拼音。体验之后雷军的感受是:虽然iPhone有许多问题,但依然是个划时代作品,因为它已经在用一部分电脑的思维做手机。2007年底,他开始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尽量不用电脑,只用手机,甚至出差也不带电脑。
从那时起雷军已经基本确定了一个理念:手机会替代电脑,成为大众最常用的计算机终端。在当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雷军在主题演讲中表达了他的这个观点,讲完以后有很多人骂他天真。但到了2009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先是孙正义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后来IBM的PC发明人马克·迪恩也表达了“PC时代即将结束,PC终将被手机取代”的观点。
现在手机的重要性当然毋庸置疑了。但雷军还坚持另一个观点——未来手机会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雷军说:“假如你只用手机的话,就会发现所有的环节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构造。”当他开始做小米之后,对智能手机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他觉得其实不是手机替代了电脑,而是手机变成了电脑。最初,他也是PC时代的软硬件分离的思维,想能不能做一个MIUI系统,跑在大部分手机上,所以小米就开始做了MIUI。当MIUI成功了以后,雷军便开始思考做硬件,也就是小米手机,软硬件结合之后,再把云服务整合在MIUI里。
在雷军看来,整合在智能手机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三星整合的内容,包括芯片、生产制造、核心元器件,这些是产业链的前端,而小米是整合了产业链的后端,包括设计、品牌、市场、销售、软件、服务。整合的意义在于,降低渠道成本,增加用户黏性。所以小米不惜做云服务,当用户发现存在这里的几千张照片,搬走是个累活、很辛苦的话,黏性就产生了。
过去四年间,雷军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互联网的基因注入手机行业,他管这个叫“互联网手机模式”,说出来挺简单的。第一,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做一个好用易用的MIUI系统。第二,做一款高品质、高效能的手机,然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零售,把价格控制在同类产品一半不到的价格,来完成这个商业闭环。PC时代的思路是软硬件分离,但智能手机时代,你不仅仅要有能力做软件,也要有能力做硬件,还要有能力通过互联网、电商的方式形成营销、市场和渠道的全闭环。(www.xing528.com)
为此,雷军经常和一些移动互联网圈的朋友交流这个话题,他们持有相反的看法,有人认为,十年之后,手机作为入口的重要性会下降。但雷军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放在十年这个时间段,手机肯定不会消失,而且是最核心的东西。
雷军认为,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比起PC互联网其实有很多特色。第一,它实时联网;第二,它可以感知声音、照片和视频。比如大家都说输入难,你很快发现米聊具有直接语音对讲机功能,后来又增加了视频对讲机,聊天比从前更方便。起初,手机输入是个大问题,但是摇一摇方式的发明,也使得手机上的输入变得更灵活了。
其实,对于手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显示,于是雷军就想到做小米盒子,要把电视屏变成显示器,这也是他做小米盒子的初衷。想象一下,以后我们的办公室里可能没有白板了,我们办公室桌上放两个大显示器,全是五十寸的大彩电,把手机一搁,所有设备都自动连上了。我可以通过这个屏幕播放我的PPT,当我开始讲解时,既有声音,也有视频同步。现在有些功能实际我们已经做到了,但中间还有些环节需要理顺。雷军相信,未来手机会是电视机的遥控器,而电视机是手机的显示器。
雷军坚信: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可能比大家想象得多太多了。因为它是移动的,所以跟生活越来越接近,关键看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否适合手机使用。很多人把移动互联网应用理解成入口,我觉得关键是要解决用户需求。如果你打车,你一等半小时,你需不需要一个打车软件,通过网络把司机连起来?如果你需要一个订餐,你需不需要一个应用囊括周围所有的订餐电话?
比如说大众点评网,在PC时代远没有移动时代火。我们过去出去吃顿饭,还搞个电脑查一查,但如果你现在打不到车,再回家用电脑弄一下,这完全不是靠谱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大量与现实生活更接近的服务和应用。因此,雷军觉得移动互联网可以衔接到每个东西里面去,现在用手机解决问题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商业机会。
发现问题一直是雷军解决问题的动力。比如当时他发现手机QQ不好用,它还是一个从PC上直接移植过来的产品,交互界面虽然变了,但不适合手机使用。雷军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小组叫做“小米通”,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如何做IM(即时通讯)。雷军说:“其实手机就是个大号的QQ啊,信息就是短信嘛,VOIP(网络电话)就是电话嘛,其实手机就是IM。后来,我们参考了国外很多点子,整合起来就成了米聊。”虽然腾讯有优势,最后它赢了,但雷军当初的一整套思考逻辑是这么来的。
现在,也有很多人很悲观,觉得移动互联网没有什么商业模式,但雷军觉得这有点杞人忧天,互联网多少年才有商业模式?今天有任何一个人怀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吗?移动互联网找到模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要着急。等电子商务、游戏、广告业务等相关产业链发展起来,广告商认可移动广告的价值,移动互联网生态就活跃了。互联网的核心商业模式,说到底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游戏,第二个是广告。在这一点上,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大的改变,只要手机上的游戏兴起,它就有钱去转动,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迎刃而解了。而广告,因为手机屏幕比较小,需要考虑展示效果,如果把展示效果问题解决了,雷军相信广告也会大幅度兴起。
五年前,“手机电脑化”就被提出来了,随着智能手机一步步发展,人们用电脑的时间相对来说越来越少,因为大量工作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这些现象的发生,预示着电脑时代正在被智能手机所代替,人们在更多活动上不再依赖电脑,而是转变为依赖手机终端加互联网组合模式。
雷军认为,从电脑角度看手机,电脑跟手机也越来越具有可比性。电脑上最核心的驱动力来自上游厂商英特尔和微软驱动,而今天智能手机最核心渠道力量来自ARM和Android系统,两种力量交织,推动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在过去1~2年时间内呈现井喷式增长,智能手机普及速度也远远超过市场估计。
面对电脑化演变,手机更像是一种标准化产品,所有配件都可以通过采购得来。在电脑发展初期,高端电脑往往是IBM等品牌产品所产出,他们用最新设计、最新技术统治市场,而手机电脑化的今天,手机也是可以采用类似模式来生产。根据这一要求,小米手机当时首先站在了CPU的制高点,同时采用了夏普跟东芝屏幕,在刚刚发布的时候,小米手机是同价格段中最高端手机,一举在行业中奠定了小米高端手机的位置。
小米手机自问世以来,雷军通过电脑化生产手机和差异化定位改变了中国产业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