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春市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法

长春市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法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长春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想目标以下定性目标应同步确立、同步推进、同步实现,定量目标可与时俱进。

长春市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法

长春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9年4月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概要理解

1.以人为本——发展目的与动力

①以人为本,指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而不能把眼睛盯在间接目标(如钱、物、数)上,重钱轻人,重数轻人。

②以人为本,可换成以民为本的说法,更贴切。《尚书》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春秋时齐相管仲主张“以人为本”,另一个贤相晏婴力主“以民为本”。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以民为本,除以人为本的含义外,还有“民为国本”、“吏为民役”的思想,把民利、民生、民意放在管理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上。延伸一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以民为本还有优先考虑本国民众、优先扶持民族经济的含义,这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③以民为本,要突出以平民为主要对象,从大多数普通百姓的利益与要求出发,为绝大多数人服务。

④以民为本,要以弱民为重点。在考虑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在初级阶段,社会财力还不丰裕的条件下,重点保障弱势群体。这样,就把大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统一兼顾起来了。

⑤以民为本,还有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前进根本动力、人民是发展的主体等含义。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重犯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错误,符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基点的社会发展规律。

②把发展作为硬道理。在发展、改革、稳定等重大关系上,以发展为前提,为发展而改革,在发展中求稳定。

③建设与发展,以工业化为重点,集中力量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使命,以工业化带动其他现代化建设。

④建设与发展,以城市经济为龙头,依靠城市经济的带动幅射作用,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

①全面发展的含义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人全面发展,防止重经轻社、重物轻人、牺牲自然环境等偏向。

——民众、企业、政府全面增收。

——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全面启动。

——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②协调发展的含义

——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市内指县、区,开发区,还有主体功能区)。

——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协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③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

——既要追求经济增长,又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既要扩大、升级消费,又要建立节约减排的现代消费文明。

——既要充分发展现实生产能力,又要积蓄未来的发展能力。核心是创新能力。

——既注重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要建立具有活力与弹性的生产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秩序。

——既致力于物质的更大丰富,又要着力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指数的全面提高。

二、长春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想目标

以下定性目标应同步确立、同步推进、同步实现,定量目标可与时俱进。

1.新型工业化城市。中长期工业产值1万亿元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在1千亿美元以上。

2.绿色食品基地城市。中长期绿色食品产值应在3千亿元以上。

3.自主创新城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千亿美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0%以上。

4.生态宜居城市。中长期成为中国内陆城市中最宜居的示范城市,固定人口超过500万,流动人口超过200万。山水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环保城市内外著名。

5.环境友好型城市。中长期空气质量、水质量、清洁能源普及率、废物排放标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等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6.和谐进步城市。社会进步指标居于国内前列,人际友善关系驰名中外。

7.全面开放城市。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城市之一,不同层次人们就业创业的便利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休闲、度假的热点城市之一。

三、长春市实现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经济总量小,尤其是财力小,城市人均收入过低。在2020年之前,要把提高增速、扩大经济总量放在首位,在快中求大,大中求好。速度规模型增长方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是补课,是奠基,是立家。质量效益型增长尚未破题。

2.民营经济偏弱。长春市的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四种方式:一是域外引进,如德大、九台金锣、福耀玻璃、可口可乐一类;二是再次嫁接,如一汽大众客车、拖拉机等;三是国企衍生,如榆树中粮、吉粮等;四是本地民营,成功的如大成、皓月、亚泰等。但民营企业只是半边天,占工业比重更小。扎根的企业不占主体,这标志着企业利润这一方面,主要不在长春本地人手中,税收相当大的比重交给上级了,还标志着中产阶层与富裕阶层成长缓慢。中产阶层快速成长尚未破题。

3.农民增收渠道窄。现有的种粮、养殖、打工三个渠道,多数人是挣小钱,保温饱,年吃年用。外地已经走上的致富路,如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绿色品牌、土地运营、房屋出租证券经营等,长春市农民大多数尚未入门。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是目前全市60%农村人的创收模式。农民的原始积累尚未破题。

4.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长春是全国智力密集型城市之一,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但科技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制落后,机制缺位,投入过少,规模太小。尽管国家批复光电子、生物基地已多年,但成果甚微,至今尚无大型产业龙头。长春在未来支柱产业培养上尚未破题。

5.产业分工体系不完整。产业大发展,要有完整的产业分工系列,有相应的产业平台和特定的产业环境。长春市最大的汽车产业,市内分工配套体系尚不完备,多数核心零部件需进口,许多配套件要从南方运来。其他产业更是难以成系、成龙、成群、成套。这表明长春在主要产业分工体系建设上尚未破题,刚认识。

6.体制活力偏弱。政府服务体制满足不了基层、企业、开发区、民众放手发展的需求,城市反哺农村带动农村的举措满足不了农村快速发展的需求,金融系统满足不了科研与生产发展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业满足不了工业扩张与更新改造的需求,人才培养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开放体制满足不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需求,等等。这说明,长春地区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市场化机制建设任重道远,相对滞后,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也可以说没有破题,仍处在破未完、立未全的较量状态与过渡阶段。

四、现阶段长春市推进科学发展可较快释放的潜力

1.设施农业。包括水浇农业、棚膜农业、园艺农业、绿色农业、天然食品、特色食品、反季蔬菜、转基因作物、菌类生产、规模养殖等。可通过信贷、引资、土地入股等方式,迅速建成特色基地,形成品牌,带动服务业与加工业。

2.农民土地承包权转让与村屯整合形成的土地、房地产资本运营。

3.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本地科技成果转化,以特殊力度、长期韧性、集约突破等办法打破现状,实现突破,建设第二个千亿美元级的制造业支柱。尤其是大生物工业、光机电一体化装备。

4.借城市改造、城市扩张之机,以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公益布局等因素,促进城区土地升值,并有计划地投入与运营。以每年不低于几十亿元的公共设施投入,引入千亿元的投资,预期百亿元级的效益(税收、企业利润、员工收入),还是合适的。即使是有赤字的地方政府,只要财力能还上欠债利息,就可以干。

5.在良好气候、生态基础上的外向型休闲、房地产、特色饮食等行业。

6.汽车、火车、拖拉机的产业配套项目引进。

五、长春市如何积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提升可持续的主导产业发展能力

——制造业。做强一个——汽车。做新车,做高技术含量零部件,做进口替代原材料。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能力。做大一个——农产品加工业。玉米生物化工深度发展,肉类向安全、深加工方向发展,蔬菜向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做快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以光机电一体化装备、软硬件相结合途径做成光电基地骨干企业群。同时,做好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部件等产业化扩能工程。

——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向区域性、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新兴服务业向规模化、外向型、为二产业服务方面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物流、金融、会展、人力资源、产权交易等行业倾斜,为主导产业提供专业化、便利化、低成本、高效能的服务。

——农业。侧重发展棚膜农业、规模养殖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产出效益。

2.提升经济结构的抗波动能力

——加大区域性服务业、外向型服务业发展力度,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成长,与汽车产业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工业格局。

——在保持内向型经济优势的同时,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比重,形成内外兼顾的市场取向。

——迅速扩大民营企业规模,建立民营经济的汪洋大海——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群。

——在坚持不懈地做大做活实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做大虚拟经济,做到虚实相济,以虚助实,解除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制约。(www.xing528.com)

——尽速全面提升全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使之容易在国内外谋职、从业、创业,避免陷入易失业、低收入群体。

3.提升市民的持续增收能力

——扶持更多市民成为创业的业主。

——引导农民更多地运营土地经营权,成为“地主”。

——支持市民参股办企业,经营债券,成为“股民”。

——吸引更多知识阶层在长春创业、就业,扩大白领阶层人数比重。

——培训更多人力成为技师,变为易就业、高收入的群体。

——鼓励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员到国外、发达地区打工,赚取较高收入。

——为失地农民建造经营性住宅,成为“房主”。

——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发展规模种植业、养殖业,成为“场主”。

4.提升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增收能力

——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

——大力引进税源型龙头企业。

——大力引进总部经济。

——大力发展区域型、外向型商贸物流企业群。

——适当发展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业

——搞活土地收储与营运。

——建立开发区投入产出、融资还债的良性运转机制。

——通过规划与综合环境营造、基础设施配套,促进更多城乡土地升值,择机出让。

——陆续更新改造与扩张城市,优化功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能力。

5.提升知识经济的生产能力

——把长春建成国内重点、国际知名的人才、人力培养基地。

——把长春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把长春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把长春建成东北亚科技文化交流、科技文化产品交易、科技文化消费基地。

——把长春建成国家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6.提升面向区域经济的带动服务能力

——建设面向东北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城市。

——建设面向东北亚的物流中心城市。

——建设面向全省的金融中心城市。

——建设面向吉林中部城市群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建设面向东北亚的总部基地城市。

——引进、培养若干一汽、大成类型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7.提升系统的体制保障能力

——借助长吉图开放带的深入推进,率先进入类似自由贸易区的体制空间。

——建立以民资、外资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

——建立有世界500强和中直大企事业单位加盟的龙头企业群。

——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中观经济调控配置体系。

——建立符合上位法、适应国际惯例、又能与时俱进的地方法制规章体系。

——形成对市内乡村、域外、境外全面开放的大市场格局。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调整地方政策与规划。

——不断深入地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能。

8.构建可持续的空间承载能力

——人口承载能力。中长期,城市主城区500万人以上,副城双阳、九台各100万人上下,全地区人口1 000万左右,全市流动人口200万以上。

——经济承载能力。2020年前后,即建党100周年时,全市GDP总量1万亿元人民币;2050年前后,建国100周年时,GDP 5 000亿美元左右。按这个规模规划空间,大致够用。

——空间需求。近中期以双阳—奢岭与长东北地区为主要建设空间,远期则应扩大。着手九台变区。2020年后,也许应将农安变为城区。德惠处交通干线,可自由发展。榆树重心西移,建设松花江滨大型中心城市。

9.提升可持续的生态承载能力

——水。提高石、新、太三大水库库容。改善太平池水质。寻机建造城北万宝、双阳长山水库。恢复洼中高—太平池200平方千米湿地。建设伊通河城区南北段大型湿地。建设城区兰环水系。科学利用城市再生水100万吨/日~200万吨/日。论证修建松花江—伊通河运河工程。建立农业节水灌溉网络。提升城市饮用水净化标准,达到直接引用。有计划、高效率地利用地下水、矿泉水温泉。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系统,提升影响天气能力。充分利用引松入长、哈达山水库水源,大规模利用松花江、饮马河、拉林河水发展水浇农业。

——林。推进大黑山森林恢复工程、环城绿化带加宽工程、西部边界防风御沙林工程、双阳南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农村农田林网与公路绿化工程、城市社区园林工程。市域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5%左右,城区绿化率保持在30%以上,且分布均衡。主城区绿化覆盖率40%左右。建设净月、新立城、二道东部、双阳南部、九台东部、榆树东部、农安西部七大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生态建设区。

——提升测灾、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10.提升可持续的资源保障能力

——能源。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核能,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科学利用煤炭、秸杆、垃圾等能源。达到地产千万吨煤炭的能力,减少依赖外进煤炭成本。适时开发油气、油页岩资源,争取发展以进口与附近地区原油为原料的石化工业。理想状态是达到年产1 000万吨以上石油的能力。

——水资源。中期,保证长春城区6亿立方米引水入长,远期,引水量10亿立方米以上。农业抗旱及设施农业用水,以分散水源为主,加必要的江河引水工程解决。

——土地资源。在动态满足工业化、城市化用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土地产能,以提高产出水平弥补耕地减少的粮食产量问题。长远看,长春市耕地保持在一万平方千米左右,应不会对地方承担的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其他空间,则可变为城市用地、交通用地、厂矿用地、林业用地、水利用地、经济作物用地、养殖业用地。农安等地还有部分可开为稻田的盐碱地,可作为一部分占补平衡用地。

——粮食资源。现有土地产出,满足本地吃米、吃菜、吃肉没有问题,但要发展大规模的粮食加工业和牧业,则粮食资源又显不足。为此,需要在外进粮食的同时,研究特用粮食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建立能使龙头加工企业维持生存的粮食供应基地,形成企业加农户的供销联盟。这方面,未来会出现粮源竞争的问题,导致粮价上涨,对农民有利,但又会使粮食加工企业受损。要从长计议,建立全地区的粮源多元化战略。

——其他矿产资源。可望建立千万吨级的水泥生产基地。也许存在规模开采的矿泉水资源,还有膨润土、二氧化碳等资源。

11.构建适应需求、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

——铁路。除已定的线路外,图们江至欧洲铁路大通道,长春至双辽、至辽源铁路,长春至长岭—太平川—科右中旗铁路,城际轨道交通,都应早日争取列计划,早开工。

——高速公路。除长春—松原高速外,早日争取长春—白山、长春—长岭—太平川、长春卫星城环路上马,环长春各县城间应以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连通。

——水路。疏浚松花江航道,争取松花江水运上通吉林,下通松原、哈尔滨、佳木斯、同江,过境到俄国伯力、共青城。论证松花江至伊通河修造运河的可能性(主要以农业引水为主,局部区间可有游览、运输)。

——供水。中期城市日供水200万立方米,远期300万立方米以上。污水净化后的再生水复用量应占50%以上。

——供热。集中供热为主,逐渐取消分散供热。引进外地与俄国天然气。勘察本市天然气,并积极开采。逐渐扩大太阳能、地热应用。在技术成熟、成本合适的情况下,使用低温核供热。农村尽快普及电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供热取暖。普及节能技术、节能材料与节能设备。

——通讯。跟踪推广先进通讯技术,优化整合通讯网络,扩大网民队伍,丰富网络内容产品,提供一流的现代信息化服务。

——公共设施体系。如医疗、教育、科技、体育、文化、防灾等设施,应早日完善。

(此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考笔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