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芹菜生长特点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芹菜生长特点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温过高时,土壤容易干燥,夏季地表覆草对生长有利。气温高于23℃时容易发生软腐病和叶斑病;高

芹菜生长特点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三、各个生育时期的生长特点

芹菜养生长的过程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生育前期、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五个时期:

(一)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发芽率一般较低,通常为50%~60%。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适温15~20℃。播种后48~72小时开始发芽,5~6天发芽率达高峰;15℃时,4天开始发芽,7~8天达高峰;10℃时,10天开始发芽,15~16天达高峰。25℃以上时,发芽困难,30℃时几乎不发芽。有光时比黑暗中发芽好,特别是高温不利于发芽时,光更重要。芹菜发芽时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严格,氧气浓度不足10%时发芽不良。在高温下成熟的种子,收获后有3~6个月的休眠期,100~400 mg/L赤霉素浸种能极显著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其中250 mg/L的浸种效果最好(表9)。赤霉素浸种极显著地促进发芽,是因它能打破芹菜种子的热休眠,促进生长类物质的合成,提高淀粉酶的活性,加快种子的代谢活动。油菜内酯(BR)又称芸苔素内酯,天然芸苔素(NBR)是人工合成的生理作用与BR相似的油菜素内酯物质。用1∶4 000,1∶6 000,1∶8 000天然芸苔素浸种也能提高发芽力,促进发芽(表10)。

表9 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饶青珍等)

img15

注:邓肯氏复极差测验(SSR)发芽率,发芽势百分数经过arcsinimg16转换。

表10 不同浓度NBR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饶青珍等)

img17

用2~5℃低温处理48小时,也能显著促进发芽。据杜宁试验,土壤含水量低于10%以下,芹菜种子发芽为0;土壤含水量11%时,发芽率29%,含水量达16%时,发芽率73%,土壤含水量达18%时,发芽率增高到82%。收获的种子,要干燥贮藏。Barton氏对种子发芽率保持一年的最高水分含量做了试验,在5~10℃左右低温下贮藏时,水分到13%也保持很好的发芽力,而在21℃贮藏时,13%的水分就过多了,水分必须在9%以下。贮藏温度升高至26.5℃时,水分必须在7%以下。芹菜种子发芽时喜光,无论新老种子在有光时比黑暗下容易发芽,特别是有光,低温下比变温能促进发芽。发芽时需氧气,氧气浓度低于10%发芽不良。

(二)幼苗期

从子叶展开到4~5片真叶,苗高12~16 cm。20℃左右温度,约经45~60天,为适宜定植期。幼苗期有耐30℃左右高温和-4~-5℃低温的能力。幼苗生长慢,苗期长,而培育壮苗又是丰产的首要环节。所以苗床要肥沃,多施腐熟有机肥料。白天保持20~25℃,温度过高过低叶片生长均差,特别是低温中,叶数增加慢,叶面积也小(表11)。夜温以10~18℃为宜,日较差大可以增加叶片长度和叶片重量。另用18~23℃,10~18℃和5~10℃三种夜温连续处理30天,结果以较冷凉的中温区,即10~18℃的温度中的叶部发育最好。地温以18~23℃的,地下部发育最好。土温过高时,土壤容易干燥,夏季地表覆草对生长有利。将昼温,夜温,地温统一考虑,以昼温23℃,夜温18℃,地温23℃的组合生长最好;昼温18℃,夜温13℃,地温13~23℃和昼温23℃,夜温18℃,地温13~18℃的组合也较好。

表11 昼温对芹菜发育的影响

img18

品种:康乃尔II619,处理20天(11月5日至11月25日)

低温:露地气温(最高10~15℃);中温:塑料薄膜温室(最高20~25℃);

高温:玻璃温室内装塑料薄膜(最高30~32℃)

芹菜叶在生长点分化。首先是叶尖分化,顺次基部分化,因此,先端停止生长早,基部自然不断伸长。分化速度很慢,即使分化最旺盛时,两周不过分化6~8片的样子。在营养生长期75~90天是量变化的界限,即发芽后75天中是缓慢生长期,或称生长初期,然后进入生长旺盛的生长中期,进而向肥大期变化。白天气温是叶伸长的重要条件,因为白天的温度直接影响叶的同化作用,所以断定稍高的温度可使同化作用活跃而促进发育。把夜间最低温度分为18~23℃,10~18℃,5~10℃三个区,连续处理30天,结果中温区发育良好。夜温越低则不论叶长或叶重都有增大倾向,然而第一节间长度与全叶的比例,几乎不受夜温影响。因此,夜温越低对叶的发育越有利(表12)。

表12 夜温对芹菜发育的影响

img19

将地温分为10~15℃,18~23℃,25~35℃三段进行观察,结果以18~23℃左右的地温适宜地上部发育,叶分化,发育良好,对根的发育是低温时好。关于分蘖也是植株发育越好分蘖越多,可以认为地温对分蘖的影响很少。掘氏,使用人工气候室,以6月13日播的Cornell 619品种,将昼温、夜温,地温三相组合,结果是昼温23℃,夜温18℃,地温23℃的组合是芹菜发育的最适宜温度。

芹菜幼苗可忍耐30℃左右的高温和-1~-5℃的低温。

播种后约60天,有4~5片真叶时可以开始定植,8~10叶时定植完毕。因其育苗期长达近90天,在华北地区长江流域,一年种春、秋二茬;东北、西北高纬度及高寒地区一年一茬。定植时分根使植株暂时萎蔫,叶片老化,光合作用降低。所以一定要培育壮苗,精细移植,减少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芹菜离体培养过程中,激素配比、基因型、不定芽产生等条件的研究,建立了芹菜高频植株再生体系。韩清霞等人研究表明,芹菜苗期的下胚轴最适于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1.0 mg·L-1+KT 1.0 mg·L-1和MS+2,4-D0.5 mg·L-1+BA 0.2 mg·L-1+CH500 mg·L-1+4%甘露醇;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影响很大,60%以上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可以从非胚性状态向半胚性和胚性状态转化。在无激素的MS或1/2 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不定芽或小试管苗,即可生根或长大,获得芹菜的完整再生植株。

(三)叶丛生长初期

又叫生育前期,指发芽后90天至135日之间的45天,约从4~5片时起到8~9片叶,株高30~40 cm,适温18~24℃温度,约30~40天。是叶片分化和发育的旺盛期,叶面积扩大很快,温度以18~24℃较好,加速叶片生长,维持较强的光合能力。气温高于23℃时容易发生软腐病和叶斑病;高于27℃时,生长受影响,叶柄厚角质层和纤维素发达,植株木质化,并常造成薄壁细胞破裂,出现叶片中空现象,品质下降。要勤施肥,补充营养。(www.xing528.com)

芹菜植株长大到6~8片真叶时,基部叶就老化或黄化了,生长点制造的激素不能抑制下部侧芽生长,于是从下位叶基部开始,按叶序着生规律,渐次向上产生分蘖。分蘖数与植株发育有关,植株愈大,愈旺,尤其下部叶片过多,叶片衰老、脱落及根露出土者分蘖数愈多。一般可发生3~10个。分蘖会影响主株发育,应早摘除(表13)。

表13 除蘖对本株发育的影响

img20

注:除蘖后60日调查。子株重4株合计。()内为枯叶

在8~16小时范围内,日照时间延长,植株直立,对根的生长有抑制倾向。反之,则呈替伏状。短日照对生育较有利。弱光可促进叶片纵向伸长,使植株直立;强光抑制伸长,有利于横展。所以芹菜心叶的直立——立心,是外叶遮住内叶受光引起的。立心是植株进入肥大生长的特征。立心前展开的叶,角度向地面开张着。之后由植株中心部分新长出的叶直立生长。若把立心以后的茎叶作为可利用的茎,则在心叶以前展开的叶为外叶,收获时要除掉,但正是由于外叶的作用,才使得心叶充分发育。因此,芹菜生育初期要有充足的光照,使植株充分开张,而到快采收时,要设法遮光,使叶片直立,外观更加美观。夏播冬收栽培,之所以植株高大,品质好,是由于冬季日照短,光线柔和之故。

肥料对叶片的分化和发育影响很大。土壤中氮素浓度以200 mg/kg较好,超过400 mg/kg时,叶片宽大,易倒伏,立心期延迟,收获晚。磷可促进叶片伸长。土壤中磷酸的浓度以150 mg/kg有利于叶的分化。磷酸过多,叶柄长而细,重量轻,维管束增粗,筋多,品质差。钾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有关,钾的浓度以120 mg/kg左右为好,适当增施钾肥,可控制叶片伸长,使叶柄粗而重,并具有光泽,薄壁细胞内贮藏的养分增加,筋少,品质好,所以生长后期增施钾肥特别重要。微量元素平均吸收量极少,但不能缺乏。而芹菜对硼特别敏感,硼不足,不仅发生腐烂,叶柄横裂、株裂,而且发生心腐病。干燥、多氮肥、多钾肥时吸收硼困难,而钙过多或不足,也影响硼的吸收。在实际栽培中,可以考虑多施堆肥或者施用微量要素剂作为微量元素的来源,而在苗期采用叶散布剂,效果更好。钙不足会发生心腐病,停止发育。即使钙很充足,氮和钾施用过多,也会阻碍钙的吸收。

(四)叶丛生长盛期

又叫生育中期或立心期,指从发芽后135~180天之间的30~60天一段时间内,这一时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增长很快,叶面积不断增加,达到最适叶面积指数,其生长量约占植株总生长量的70%至80%,要维持最适叶面积指数,保持群体干物质生产,并使之向心分配。

芹菜心叶肥大充实期,约从发芽后120天,心叶直立生长时开始,可连续进行50~60天。心叶肥大充实期仅占全生育180天的三分之一左右。肥大充实期最大叶位大致为4片左右,这些叶片从植株外数起约在28片左右处。若按叶片第一节长度在10 cm以上的叶数作为可食用的叶数计算,则一株可食叶片数约为15~16片。这样,植株外侧23片左右的外叶,即苗期发生的叶都不适于食用。换言之,23片以后的叶是发芽后六、七十天,定植后分化发育的。因此,定植后发生的新叶全部是收获时的产品。

心叶充实肥大,取决于外叶的发育。根系的功能,也因外叶机能的提高而活跃。在外叶和根的共同作用下,心叶才能明显地充实肥大。因此,影响到外叶和根系生育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心叶的发育。其中夜温和钾肥在叶和根之间起重要的联系作用。白天最适温度20~25℃时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夜温15~20℃中可以把白天制造的同化产物顺利地向心叶转运。与此同时,特别是心叶肥大充实之初,根系首先旺盛发育,吸收水分和营养,使地上部肥大充实。因而要求地温保持在15℃左右。氮和磷对叶的发育影响很大,而钾对促进叶柄的发育及光泽等的改善甚有帮助。因为,决定芹菜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叶柄的长度和数量。缺氮特别是前期缺氮,叶数显著减少,叶重也小;但氮素过多时,心叶不充实,可食部分产量低。磷对叶重无明显影响,较多施入也无多大为害,但初期切勿缺乏,否则外叶和心叶发育不良。增施钾肥,可增进品质,提高收获率,但不可过量,以免妨碍钙的吸收,诱发心腐病,也阻碍硼的吸收,引起株裂。

(五)抽薹与开花

芹菜属绿体低温春化型蔬菜。据汤姆生试验,未充分长成的植株,在4.4~10℃的低温下经15天,可抽薹开花,而在15℃的温度下几乎未见抽薹。汤氏的试验还发现,在4~10℃中处理30天以后,在21~26℃条件下栽培,则不发生抽薹,认为是在这种温度下有脱春化作用所致。浙江农学院1960年试验说明,芹菜萌动的种子不能通过春化阶段,具有3~4片叶的幼苗,在10℃以下低温影响下经过10~20天可能通过春化阶段。综合各学者的研究,可以认为芹菜通过低温处理的效果,以5~10℃之间的刺激作用最强。引起低温感应的苗龄以播种后30天,从茎基部到生长点有15片叶,茎粗0.5 cm左右的幼苗,都能接受低温的影响。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高温长日照下抽薹开化。秋冬季节栽培的芹菜,多在夏秋季节播种。播种时气温高,不易通过春化阶段,营养生长期长,能不断地长出新叶,而当其叶片肥大充实期,正值低温短日照,所以不会抽薹开花,可以陆续擗叶采收。但在冬播春栽,或春播夏栽中,从冬到春,在低温长日照下生长,容易发生花芽分化,而阻碍叶的分化。加之生长的中、后期,恰遇高温长日照环境,容易抽薹开花,影响心叶充实,降低产量。所以冬春播种的芹菜,当苗龄超过30天后,为防止先期抽薹应采取防寒保温和短日照处理,即采用遮光的方法,将光照时间缩短到8~9小时,可以抑制花芽分化。日照超过10小时后,则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12小时以上光照,则可显著促进开花。芹菜的雄蕊先熟,自花受精稀少。

据陆帼一等观察,芹菜的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图7)。

1.未分化期 营养生长苗端生长点具小突起,随着苗端增大而扩大,但仍位于莲座叶的下部。

2.分化初期 苗端生长点突起变圆,此时前后,植株也出现叶腋侧枝原基。

3.花序分化初期 生长点进一步增厚,呈圆锥形小突起。以后变平坦,生长点外围突起,形成花序原基及其以后产生小花序原基即复伞形花序。

4.小花形成期 在小伞形花序原基的四周向中心推移分化小花原基,由小花原基四周形成5个小突起即花萼原基,以后形成花萼;在花萼原基内侧周围又形成5个突起即花瓣原基,以后形成花瓣;花瓣原基内侧形成5个突起为雄蕊原基,中央形成雌蕊原基,以后分别形成雄蕊和雌蕊。

img21

图7 芹菜的花萼分化过程(陆帼一等)

芹菜的花芽分化发育较慢,依次形成顶花序,侧花序,然后形成小花,这时花茎开始伸长即抽薹。在高温,长日照下,茎可伸长达1 m左右。一般秋播芹菜,在春季抽薹,并生长许多侧枝,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陆续抽薹开花。了解芹菜花芽分化发育的过程和要求条件,对栽培十分有利,因为芹菜是以肥大的叶柄为主要商品部分,花薹的抽生,特别是早期抽薹,将使之失去商品价值。秋冬育苗早春栽培的芹菜,一般在苗期都感应了低温条件,长日照季节中,加上栽培技术不当,造成早期抽薹现象,相反,夏秋季育苗,秋冬栽培的芹菜,由于没有长日照条件,即使后期遇到低温,也不会发生早期抽薹的问题,这也是秋冬芹容易高产的关键所在。

(六)西芹不同品种栽培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

西芹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和内销优质蔬菜。目前多沿用本国芹菜传统的栽培方法,结果植株小,质量差。深圳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杨进希和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孙培田等人观察和生产调查,初步认为栽培技术的关键是品种、栽植密度和合理施肥量,在此基础上选择了美芹、高峰、冬芹、夏芹四个品种,设置低密度,高密度及低肥量、高肥量的水平处理,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四个品种中,绿色品种株型高大,产量高,抗逆性较强,是目前西方国家的主要品种,可逐步在我国推广。尤其是“美芹”产量高,单株净菜重最高,发病率最低,比“高峰”更有推广价值。黄色品种株型矮小,抗逆性不如绿色品种,产量偏低,但净菜率较高,在日本及港澳市场上较绿色品种畅销,国内一些高级宾馆也急需,故应优先推广。参试的两个黄色品种“冬芹”和“夏芹”,表现差异不大,都有推广价值。

栽植密度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每667 m2栽6 250株比3 330株毛菜虽增产28.7%,但单株较小,叶柄长而薄,质量不如每667 m2栽3 330株的好。疏植比密植产量低,但单株产量极显著地增高,平均单株净菜重比密植的高57.8%,叶柄厚及叶柄宽也比密植的分别高16.3%、14.2%,显然疏植产品的商品性优于密植产品。目前国际市场西芹菜产品一般要求绿色品种单株净重1 kg左右,黄色品种不能低于0.75 kg。为了同时获得优质和高产,今后还需进一步试验,找出最适宜的密度。日本学者岩见直明在其《西洋野菜》一书中指出:西芹菜生育期长,需肥量大,一般施肥水平以每667 m2计为:纯N69 kg,P O35 kg,KO26 kg;252高水平为:纯N72 kg,P2O565 kg,K2O36.5 kg。另据美国的Kim.W.Foreman介绍,氮肥是种好西芹菜的关键。本试验设置的高肥水平只接近日本一般水平的2/3,结果没有看到高肥的增产效果,相反,就单株产量、株高及主叶柄a段长而言,低肥水平优于高肥水平,但高肥还加重了黑心病的发生。这可能与本试验处于旱季,土壤保蓄性又差,供水不足而影响了肥效的正常发挥有关。为了提高产量,改进品质,今后有必要根据不同土壤情况进行肥水管理方面的研究。

根据本试验的结果,作为内销蔬菜生产,注重产量,宜选用美芹,每667 m2栽6 000株左右;作为高档出口蔬菜生产,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求高产,宜选用冬芹或夏芹,每667 m2栽3 500株左右。这两种密度的生产方案,均可施用纯N 20 kg,P2O5和K2O各10 kg的肥料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