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易易读》:揭示《易经》的结构与体例

《周易易读》:揭示《易经》的结构与体例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易经》的结构与体例后世流行的《易经》,由“经”和“传”两部分所构成。下面以《易经》第十五卦谦卦为例作一说明:谦亨,君子有终。《系辞》也称《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对“易”作了总体的全面的高深的阐发和论述,可以说是《易经》十翼的纲领性文章。《序卦》也称《序卦传》,是按照《易经》流传至今的六十四卦卦序解说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的专文。以上便逐步形成了后世《易经》的基本格局。

《周易易读》:揭示《易经》的结构与体例

第十二章 《易经》的结构与体例

后世流行的《易经》,由“经”和“传”两部分所构成。

“经”的部分大体就是周初的《易经》的样子,由六十四卦相关内容组成,是不是分上下“经”没有定论。这部分的大体结构如下:

整体按六十四卦的某一卦序排列。

每一卦包括卦象、卦名、卦辞和爻题、爻辞几部分内容。

卦象又叫卦画,就是每一个由两个三画卦组成的六画卦,也就是前面说到的重卦。它由六个或阴或阳的爻构成。如天地否卦img29,就是由上面三个阳爻和下面三个阴爻构成,img30就是否卦的卦象。

卦名是每一个六画卦的名字。卦名一般由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组成,一般是这一卦内容及主题思想的提炼和概括,也可以看作是这一卦所代表的章节的标题。如:水火既济卦img31,既济就是这一卦的卦名。

卦辞可以看作是每一卦内容总体性概括性文字说明。人们可以根据卦辞大体地判断这一卦的主题内容以及吉、凶、悔、吝等。如风山渐卦的卦辞是:“女归吉,利贞”。

爻题又叫爻名,是每一重卦六爻的题注与说明。每一卦每一爻的爻题都是两个字,一个字代表着某一爻的位置,六爻从下到上依次是初、二、三、四、五、上;另一个字代表着这一爻的性质即阴阳,分别以六和九表示,六代表阴、九代表阳。如雷水解img32第三爻是阴爻,所以它的爻题是“六三”。

爻辞是系于卦中各爻爻题之后的文字。爻辞的内容通常是根据所在卦的卦象、卦辞以及该爻在卦中所处的位置及和其他爻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具体的判断性说明。如水山蹇卦第六爻(上六)的爻辞是:“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下面以《易经》第十五卦谦卦为例作一说明:

img33谦 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www.xing528.com)

䷎是这一卦的卦象,是由坤卦和艮卦组成的一个六画卦。“地山谦”和“坤上艮下”,是用文字对这一卦的卦象进行的描述性说明。

“谦”就是由“坤上艮下”组成的这一卦的卦名。

紧随卦名“谦”后面的那句话“亨,君子有终。”就是这一卦的卦辞。

下面的“初六”、“六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就是谦卦六爻的爻题,爻题后的文字则就是所对应的各爻的爻辞了。

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名就像每章的题目,卦辞则就是每章的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则就像每节的内容。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就有三百八十四爻,但为首的乾和坤两卦各多一爻,所以整部《易经》共计三百八十六条爻辞。

春秋以降至汉朝初年,旨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与层面以各种不同方式对《易经》进行注、疏、解、说的作品大量出现,其中尤以以孔子为代表所作的、被后人合称为《易经》“十翼”的文章最为著名。这期间《易经》六十四卦也逐渐被分成了上下两篇,并分别被称为“上经”和“下经”,“上经”由乾卦到离卦共三十卦,“下经”由咸卦到未济卦共三十四卦。

《易经》“十翼”,就是后世《易经》的“传”的部分,内容分别是:

《彖》也称《彖传》,分为《彖上》和《彖下》,是以卦画、卦象为依据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和卦辞的,《彖上》和《彖下》分别对应于《易经》上下两经。彖本来是一种动物的名字,长得有些像狗,它的牙齿非常锋利,据说可以咬断铁索。所以彖是断的意思,意思是能够据此断定一卦之义。

《象》也称《象传》,其内容主要是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卦辞和爻辞的,也分上下两篇并分别和《易经》上下经相对应。象大家当然也知道,它是当前陆地上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大的动物,只是现在平时说到这个字的时候人们已经很少想到自然界的那只“象”了。所以《象传》的“象”,可以理解为大体、概貌的意思。《象传》又分“大象”和“小象”。阐释卦辞的“象”称“大象”,阐释爻辞的“象”称为“小象”。

《文言》也称《文言传》,为乾、坤两卦所独有,据说是孔子和弟子的问答纪录,内容主要是专门对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全面解释。

《系辞》也称《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对“易”作了总体的全面的高深的阐发和论述,可以说是《易经》十翼的纲领性文章。《系辞》内容丰富而庞杂,也分上下两篇,两篇各十二章。

《说卦》也称《说卦传》,共十一章。前两章说的是圣人创造八卦的依据与原则,第三章描述了先天八卦的结构,后面几章主要论述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经卦所象征、象指或者代表的的事物。《说卦》在“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的原始卦象基础上,又进一步加以引伸,表明一个卦可以代表多种事物。《说卦》可以说是论述八卦卦象的专文。

《序卦》也称《序卦传》,是按照《易经》流传至今的六十四卦卦序解说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的专文。它从每卦的卦名和义理上说明前卦和后卦的承顺联系,说明这种卦序排列的道理和意义。

《杂卦》也称《杂卦传》,它以独特的视角简洁明了地解说了六十四卦的卦义,每卦仅仅一两个字,也不依照六十四卦的卦序,而是大部分将互为“倒象”的两卦放在一处,错杂解释,所以叫杂卦。

《易经》“十翼”,本来都是和“经”分离独立成篇的,但由于《彖传》、《象传》和《易经》的内容非常密切,能够和相应的卦和爻直接对应,所以后世为了方便便把它们直接附在了各相关卦爻经文之后。《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因都是对《易经》的总体性论述,和具体各卦没有直接对应关系,故而一直各自独立为篇,分别列于整部“经”文之后。《文言》只涉及乾坤两卦,但内容较长,所以即可将《文言》附于乾坤两卦之后,也可独立成篇。以上便逐步形成了后世《易经》的基本格局。

时下各种关于《易经》的注、疏、解、说的著作,也大体都沿袭了上述基本格局,所不同的是有的更专注于传统的“经”的部分及与其相关的《彖》、《象》部分,有的则侧重于结合《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对于《易经》进行整体论述。对于前一类的著作,一般的体例大体包括《易经》原文、注释、译文、解说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