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海选”到“直选乡长”:村民自治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近些年来,以村民自治为特征的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好闻不断,令世界侧目。
广西宜州市合寨村被称为“村民自治第一村”。1980年2月,这里的果作等6个生产队的85户农民,无记名推选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果作村民委员会。村民们不会想到,时隔6年之后,“海选”产生了。
“海选”,就是“直接选举”。1986年12月,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通过“海选”方式,第一次摆脱上级的“框框”、“调子”和“提名”,完全依赖村民自治,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这样的选举方式,牵动了社会各界的敏感神经。1993年,首都几十家新闻单位对老壕村的海选进行了联合采访、集中宣传,从此,“海选”的神奇故事如“星星之火”,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成“燎原之势”,并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大众传媒见证并传播了“海选”,也让村民自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海选”在全国的推广。关于“海选”和大众传媒的关系,“三农”学者贺雪峰说,诸如“海选”的词汇和现场投票的电视画面,村委会选举在村庄以外的人们头脑中也留下了立体而生动的形象。据统计,最近十年,各地普遍开展了3轮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240多万名村委会成员基本做到了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相比起“海选”,“直选乡长”意味着村级民主在向乡级民主扩展。“直选乡长”发生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区步云乡,而让“直选乡长”全国闻名的是《南方周末》1999年1月15日推出的整版报道。文章开头简短的几句话,让人对“直选乡长”心驰神往:
1999年1月4日下午5点,四川遂宁市中区步云乡大礼堂,40岁的谭晓秋面向乡人代会的全体代表,手执国旗的一角,誓曰:
我向全乡人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乡民,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全乡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人民代表的掌声中,谭晓秋正式就职为步云乡第十二届人民政府乡长。
他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全民直选产生的乡长。(www.xing528.com)
《南方周末》在《直选乡长》中,大胆预测“扩大基层民主,乡长直选是迟早要走的一步”。2002年,湖北省京山县杨集镇“海推”镇党委书记、镇长,《南方周末》刊登《杨集试验:“海推”书记镇长候选人》一文,并评论说“杨集试验”标志农村基层民主在直接选举乡长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小步。传媒学者李异平、王长庚认为,《南方周末》对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报道,为全国村民自治提供了典范,通过媒体的传播,对中国基层民主建设起了“放大镜”的作用,形成直接选举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的褒扬性舆论,推动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
无论是“海选”还是“海推”,这都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创新,完全可以与安徽省小岗村开创农村“包产到户”相媲美。它们从创新到全国推广,都与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密切相关。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中国依法罢免村官第一案”中清楚地体现出来。
“中国依法罢免村官第一案”发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兆镇集乐村。1999年3月6日,集乐村村民投票罢免了“村长”董寿永。
董寿永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直接原因是征地款的分配问题。1998年,哈尔滨发生历史上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水淹了集乐村。大水过后,国家赈灾扶贫,在集乐村建了一个“龙江第一村”救灾工程,救灾工程征的是集乐村的地。因为这次征地,集乐村得到了1200万元的征地款。
村民们不满董寿永在征地款的问题上以权谋私行为。为此,村民们一次次到镇里、区里反映情况,要求解决村务公开和有关征地款的问题,但是都没有结果。直到1998年年底,当村民们对村委会的种种问题已经怨声载道的时候,让村民们想到依法罢免董寿永的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消息。李昌平、赵岩在2003年《炎黄春秋》第四期上撰文说——
1998年11月4日晚,村民郗鹤春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发的《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的新闻,眼前一亮:揪心的事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那一宿老郗翻过来掉过去睡不着觉,一想到国家领导人的话:“一定要把权力还给农民”,身上就全是劲儿。
第二天一早,郗鹤春就把自己依法罢免董寿永的想法告诉了青年农民徐国君和魏志龙。
就这样,董寿永成为第一个被罢免的村官。在这里,一条消息让集乐村村民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解决了集乐村群众的“难肠事”,也推进了我国基层民主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