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传媒下乡的理与法

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传媒下乡的理与法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晏阳初坚信教育能够改变农村、农民的命运。1920年,晏阳初的一句话震撼人心:“有生之年献身为最贫苦的文盲同胞服务,不为文人学士效力。”晏阳初还把家从北京迁入偏僻艰苦的河北定县,推行乡村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晏阳初推行“乡村建设”,十分重视利用传媒来教育农民。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传媒下乡的理与法

1.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与传媒

“乡村建设”这一概念是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晏阳初提出的。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并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亚、非、拉等地区推行。1943年,他与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等被授予“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

晏阳初曾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赴法国从事战地服务工作,为20万华工服务。这段经历让晏阳初十分感慨和自责:“中国为什么有三万万以上的人不识字?为什么有四千年历史的国家,农村破产到这地步?为什么四千年来的政治腐败到如此?就是几千年来的知识分子,没有能够去教育民众。”

晏阳初坚信教育能够改变农村、农民的命运。1920年,晏阳初的一句话震撼人心:“有生之年献身为最贫苦的文盲同胞服务,不为文人学士效力。”(www.xing528.com)

“欲化农民,先农民化”。在晏阳初的带动下,众多留美、留德、留日的博士、硕士,走出象牙塔,踏入泥土地,最多时工作人员超过500人,“博士下乡”一时成为美谈。晏阳初还把家从北京迁入偏僻艰苦的河北定县,推行乡村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晏阳初推行“乡村建设”,十分重视利用传媒来教育农民。当时,晏阳初创办《农民报》,组织农民投稿、编辑、发行,稿件涉及文艺、生计、卫生、社会公益活动、抗日活动诸多方面,不会写的字可用注音字母代替。同时,他们还创办了县广播电台,组织农民编排节目,播放国内外新闻,教唱歌曲,播送农产品日用品行情及教育动态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充分肯定了晏阳初的实践,并决定向全国推广。抗战胜利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叫“晏阳初条款”的议案,为中国农民进行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直到今天,在菲律宾还有晏阳初建立的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